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中高考前群体狂热活动的群体心理分析一一让学校教育价值回归正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1  浏览次数:163829
核心提示:来源:《教师博览(原创版)》2019年第九期 作者:浙江省江山市城北中学徐林旺近日,近年来饱受争议的“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发布消息称:为了让考生保持平和心态,取消集体送考、燃放烟花等系列活动,并提醒

来源:《教师博览(原创版)》2019年第九期      作者: 浙江省江山市城北中学  徐林旺

     近日,近年来饱受争议的“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发布消息称:为了让考生保持平和心态,取消集体送考、燃放烟花等系列活动,并提醒学生“高考成功固然精彩,但精彩人生之路还有千万条”。高考对于出身平凡的年轻人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学校领导者对高考回归理性,对于学校教育本真价值的回归,对人的成长的更多可能性更为重要。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曾在全国政协会议时提出:不要去搞那些杀气腾腾的百日誓师动员大会!不能让校园充斥着“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标语。笔者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对校园内充斥着百日誓师、减压喊楼、送考等系列群体性狂热活动冲击学校正常育人价值,激发社会群体的教育焦虑深有感触。

    就在不久前,各种媒体纷纷推出了多所初中、高中学校为“迎战”中、高考组织的百日誓师大会。誓师大会的程序、项目各具特色,相互拼热烈、比狠劲!视频中,老师带领学生喊出的口号声嘶力竭,充满杀气,声势一浪高过一浪!离中、高考还有百日,考场就成功虚拟成“战场”,硝烟已弥漫开来!这个充满杀气的百日誓师大会,出现在以文化人的学校,总显得十分突兀,与育人氛围格格不入。

    不少学校在考前组织两个年级对毕业年级学生的考前加油减压活动,美其名曰考前心理减压疏导,学生则概括得更直观形象——喊楼!更有甚者赴考前还要组织家长群体伴随着烟花、鼓号来呐喊助威送考,激发斗志。学校组织群体狂热——喊楼、送考活动,能减压?不一定。

不同性格的人对这种群体狂热教育方式的适应度是不同的,产生的内心情绪反应也是不一样的。至今没有人能提供组织者教育目标有效达成的科学的数据分析证据。但是,这种场面能刺激一些考前焦虑学生的内心更加不安,加重焦虑情绪,使他们难以静下心来调节自己紧张的心理,却是有据可证——恰恰是可以通过访谈切实了解到的。学校把学生参加中、高考,搞得像送别荆轲去刺秦王一样悲壮,容易扭曲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人生价值观。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调动群体最有效的手段是煽动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激动起来;这种群体激情能够消灭个人的独立意识,独立思考能力,一激动就会失去理智。“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谁向他们提供幻觉,谁就可以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 在百日誓师、减压喊楼、送考等系列活动的现场,学生群体在空洞、激烈口号的带领下,盲目激情被成功煽动——群情激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群体极其配合、顺从、响应学校教育领导者呼喊的口号和主观意志,学校教育领导者头脑中想象的有效励志画面得到了满足。然而,事实上学生个体在群体狂热的氛围中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来照样没有行动。这类意在激励个体斗志、疏导个体焦虑心理的群体狂热活动,一方面没有科学的证据表明是切实有效的,另一方面又可以找到对一部分人起到负面作用的证据,并且根据社会心理学研究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在学生的心理中植入了“群体狂热”基因,形成集体无意识,这种调动群体情绪、灌输空洞口号的群体狂热活动就不应该在具有现代教育专业背景的学校出现。

从学校组织百日誓师、减压喊楼、送考等系列活动的目的看,是“再创辉煌”,所谓“再创辉煌”就是考上重点中学或大学的人数要压过上届,压过兄弟学校。然而,考上重点中学或大学通常在一所初中或者高中往往属于少数,这样从能上重点和不能上重点学生群体构成的人数对比看,这些群体狂热活动目的是为了少数而打击了多数。这种群体狂热活动有多隆重、多热烈、多激情,对大多数学生的情感伤害就有多深重,对学生“三观”的误导就有多严重,对学校教育本真的价值扭曲就有多畸形。    

在一些学校主要领导的心目中,只有“重点数据目标”,而没有“人的存在”关怀。学校教育仅凭学校主要领导的个人主观想象,以营造一种热闹的氛围来达成个人想象的教育目的、意义和效果;只有畸形的教育政绩观,没有科学、理性的教育精神,以及育人价值的追求和坚守,对于基础教育来说,这是很糟糕的事情。

这种畸形、急功近利教育价值指引着各项管理、考核、奖励制度的出台,就裹挟了教师、学生偏离了人类现代教育价值的航向。事实上,花点心思透过一些学校美好的现代教育理念、高大尚的新课改口号标语、精美动人的宣传画面细致考究,你会发现隐藏在华丽表相之下的是不择手段、毫无道德底线的反教育教学行为。

励志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方式与重要内涵,坚毅品格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应该渗透在教育的全方面、全过程,绝不是到离中高考的百日时间才需要组织群体举行 “杀气腾腾的誓师”来励志,也绝非考前组织学生乃至家长群体疯狂的喊叫来激发斗志的。

十九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勒庞认为“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反观社会现实,几年前的“保钓抗日”集会出现了失去理智的打砸抢群体狂热,甚至发生刑事案件,等等。不禁让我们重新思考,轻易陷入一种集体狂热情绪,轻易就被煽动的群体心理从未改变。

“一个国家为其年轻人所提供的教育,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个国家未来的样子。” 作为现代学校教育应当引导学生的头脑学会批判思维,走向理性逻辑,开启追寻人类社会真理的智慧,而不是组织学生通过实践示范体验,在他们的心理植入失去理性的群体狂热的激情基因。

    对于人类心灵、精神层面的教育是最复杂,最艰难的,需要一个宁静、自由、宽容的环境;需要教育者针对个体的个性特征,潜移默化的引导,唤醒内心的觉醒;需要学生个体通过自身的实践体检、心灵感悟,才可以获得情绪体验、情感积淀和理性思想,进而形成强大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力量,并外化为行为自觉。这个过程是艰难的,结果是参差不齐,是有个体差异的。学校教育的成果、学校领导的政绩并不由主要领导的主观意志决定,绝不是靠几个坚定的誓言,几个人的宣教,几段感人的假意深情演说和几句群体统一口号调动起的群体狂热激情就可以做到的。

学校教育承担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义务(基础)教育的使命是公民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尤其在青春发育、价值观初成的中学年龄段,培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是教育的应有价值。未来社会的文明进步水平,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其国民是否具有世界大国公民的素养有赖于义务(基础)教育。

学校组织学生群体狂热活动这种反教育行径主要是教育领导者浮躁、急功近利的表现,对于人的健康成长、文明养成、社会进步没有意义。教育部门应该像停止学校、媒体宣扬中高考状元那样来制止它,不允许这类反教育现象在现代学校校园中出现;应该督促学校领导者和教师遵循教育和心理科学,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引导基础教育学校的育人价值回归正道。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