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危难时刻,
党员干部越要迎难而上”
“人在堤在,严阵以待”
“面对汛情,千万不能掉链子”
“文物受损了,难受后悔就来不及啦”
……
6月以来,
我国江南、华南、西南暴雨增多,
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
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
文化和旅游设施、场所和文物安全
带来严重威胁。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
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
广大文旅工作者
责任在肩、冲锋在前,
闻“汛”而动、向“水”而行,
在积极投身防汛救灾一线中,
书写担当、践行使命、贡献力量。
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为他们点赞。
↓↓↓↓↓↓
“文物受损,难受和后悔就来不及啦”
讲述人:周铃(重庆市綦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綦江博物馆馆长)
▲ 周铃(中)与工作人员一起抬石狮子
6月19日以来,重庆市綦江区普降大雨。针对长时间的恶劣天气,我们提前做好了文物保护应急预案,加强对易受汛情影响文物点的风险研判和监控;及时向街镇通报雨情预警信息,要求沿河街镇切实加大文物巡查力度,注意预防山洪、洪水及地质灾害可能对文物造成的损毁;撤离文物建筑内居住的群众,并提前做好文物应急保护的各项准备。
6月22日,綦江区遭遇自1940年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强洪峰过境,辖区内沿江公路、铁轨被淹或被冲断、山体滑坡,受灾严重。当日,綦江区赶水镇、东溪镇受灾情况比较严重。我立即安排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各街镇,了解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状况和受灾情况,及时向市文物局等上报文物受灾情况。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平桥、王爷庙相邻,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东溪镇的重点文物和知名景点,分别拥有600多年、200多年历史,历史和文化价值突出,同时也容易受洪水影响。洪水来势汹汹,我和其他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东溪镇察看受灾情况。
我们在现场发现王爷庙、太平桥受灾严重,洪水已将王爷庙主体建筑淹没了一半,我非常担心建筑主体安全。王爷庙属于砖木结构,且年久失修,保存状况较差,如果洪水继续上涨,可能会对王爷庙造成“毁灭性”破坏。我立即联系工作人员加强现场巡查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摸清文物受灾情况及时汇报。
直至当天下午5点左右,洪水才渐渐退去。王爷庙内淤泥满地、庙正房右侧墙面被雨水冲塌、正房门口左侧台阶垮塌、周边一灯柱倒地、王爷庙主体建筑的基石小范围坍塌。太平桥水位降至桥面以下约2米时,看到桥端一侧有约8米长的护栏石因洪水冲击而坍塌、矗立在桥头的石狮子断裂倒在桥面下的泥泞中。
接下来几天险情不断,为了与洪水赛跑,我们在东溪镇多次开现场会,组织力量迅速对王爷庙进行加固处理。同时,对垮塌的太平桥护栏进行修复。为避免断裂的石狮子被再次到来的洪水冲走或者失窃,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我作出了将石狮子运回文物管理所加以保护的决定。
说干就干,我和志愿者找来木棒和绳索,一起把文物抬到车上。在运送文物的过程中,因上坡梯坎较陡且地面泥泞淹没了双脚,每迈一步都非常困难。其间,我一不小心踩滑,差点从2米高的半坡地摔下去。幸运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把石狮子安全运了回去。
7月1日,綦江区汛情再次告急。得知汛情消息,我立刻带领工作人员赶赴东溪、石壕抢险。面对洪水,我们积极想办法对有险情的文物抢险加固,使其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面对几十年不遇的洪灾,大家没有退缩,从保护文物安全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没有出现文物建筑整体被冲毁或垮塌等重大险情。这中间有文物工作者的坚守,也有群众和志愿者的积极参与。这再次证明文物安全靠大家,大家一起想办法、冲在前,才能保护文物安全。汛期当前,强降雨天气还将持续,还没到松劲的时候,还得咬牙坚持。如果因为思想麻痹大意、工作不到位,导致文物严重受损或灭失,难受、后悔就来不及啦!
“人在堤在,严阵以待”
讲述人:杨帆(湖北省监利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 杨帆(左)在安全隐患处现场装沙袋
今年入梅以来,湖北遭遇多轮强降雨,长江水位不断上涨,防汛形势严峻。7月4日,我按照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转岗到防汛一线,值守监利县长江干堤外三洲联垸围堤。
三洲联垸围堤全长47.8公里,东抱长江干堤,保护面积186平方公里,有4.5万群众在其保护下生产生活,守护围堤责任重大。
防汛工作对我来说并不陌生。2016年湖北防汛抗洪时,也是在三洲联垸围堤上,我坚守了26个日日夜夜。对于“打大战”,我也有经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带领21人的团队值守监利县百晟小区46天。
时隔4年再上三洲联垸围堤,相似的任务、同样的责任,心劲却更大了——我明白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斗。我把换洗衣物等生活用品放在堤边的临时住所后,战斗就开始了。
我负责的4公里堤段内有一个重点防守泵站,按照上级的防汛精神和要求,堤段内还要设置5个哨棚,每个哨棚安排6个哨兵,每公里配置50个劳动力。我的第一项工作便是督导检查设施和人员是否到位。
随后,我和村民一起清草除障,一切有条不紊。接下来就是巡堤查险,一遍一遍巡查有无管涌、脱坡、散浸等险情,发现险情要第一时间上报并处置。
7月8日上午11时左右,我正在巡堤,突然接到19号哨棚哨兵的报告,反映泵站的水管出现漏水情况,存在安全隐患。该泵站为穿堤建筑物,由于虹吸效应,长江水会通过水管倒流进入民垸的沟渠,再由其他泵站排入长江。
我十分清楚,这样的问题必须马上解决,否则泵站水管漏出来的水长时间冲刷堤面,会对围堤安全造成重大影响。我立刻和技术人员赶到现场查看情况,并研究了初步的处置方案,上报指挥部批准后立即施工。
用挖地机平整水管漏水处周边的土地、除杂除障,再铺上塑料彩条布,最后用蛇皮袋装好的砂石压实——一条用塑料彩条布和砂石组成的导流槽建成了,漏出来的水入了沟渠,安全隐患处置完毕。这几句话就说完的处置过程,我们扎扎实实干了6个多小时。
在防汛抗灾工作中,我开展工作的“法宝”是“与群众打成一片”。态度最关键。巡堤时,我与大家一样穿着短裤和拖鞋;回到哨棚内,与大家一样赤膊。“聊天”是最好的工具,“聊天”不是简单聊,而是关心地聊、传授经验地聊、有益推进工作地聊。我在与18号哨棚6个哨兵聊天过程中,落实了对泵站这一重点防护地点每小时巡查一次的工作要求;在与21号哨棚哨兵的聊天中,落实了清障除草不彻底需要返工的要求。同时,我也向大家介绍文化、旅游、体育等方面的政策,结合实际工作谈政策,大家很爱听。
防汛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受伤,一天,我到19号哨棚巡查时,看到一个哨兵的脚用纱布绑着。经过询问,我了解到他是除草清障时受的伤,看到他带伤坚持,我心里特别感动。
历经多年防汛考验,特别是经历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艰苦卓绝,面对这场防汛攻坚战,大家更加从容、特别投入,抱定了“人在堤在”“团结就是力量”的决心和信心。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到目前为止,未出现险情失控情况。随着长江水位持续升高,围堤长时间被江水浸泡,后续的防汛压力会增大,我们还要严阵以待。
“面对汛情,千万不能掉链子”
讲述人:周祖申(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剧场管理部经理)
▲ 抢救演出物资
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阳朔“十年九涝”。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演出剧场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处于漓江中下游的舞台临水而建,这里是历年来阳朔易遭遇洪涝灾害的观演景区之一。应对洪涝灾害,我们“印象人”是“老手”了,不过今年的洪水比往年更惊险。
6月1日,受连续强降雨的影响,阳朔水位持续上涨,当天,景区启动了防汛抗洪应急预案,暂停《印象·刘三姐》演出。之后几天,漓江水位快速上升,景区一些低洼地段被淹没,汛情形势不容乐观。我们一方面密切关注水文监测结果,组织工作人员每天进行巡查,另一方面,提前将临水低洼地段的设备设施往高处搬移,水上舞台迁移至水势平缓处停靠、灯光等演出设备拆卸撤离、演出道具和灯箱指示牌等一一收起……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汛情在6月7日凌晨急转直下。
6月6日晚10点左右,阳朔县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次日凌晨3点多,我接到安保部门打来的电话,说漓江水位迅速上升,洪峰将在未来几小时内到达阳朔。我立刻联系部门主管和领班,大家分头联系工作人员,通知大家尽快返回景区抢险。凌晨5点,工作人员陆续到达现场,投入抗洪抢险工作。
随着天色逐渐变亮,雨越下越大。经过一上午的奋战,我们将演出设备等重要物资顺利转移到地势较高的景区大门处。为了抢救物资、减小损失,大家拼了,顾不得喊累了,心里想着好不容易熬过了疫情的艰难时刻迎来复演,汛情之下千万别掉链子。一直忙活到下午1点,所有人早成了落汤鸡,加上一夜未睡,饭也没顾上吃,身心疲惫极了。但这时,警报再次拉响!
由于周边多条河流水位暴涨,洪水涌入阳朔县城,街道被淹没、桥梁被冲垮、树木连根拔起……洪水沿着街道迅速向景区倒灌,景区陷入洪水的前后夹击中。眼看存放物资的最后一片高地就要被淹没,我们顾不上休息,再次投入战斗进行第二次物资转移。
这次,我们要蹚着水把物资搬到地势更高的生活区。如果说上午的抢险是与洪水的赛跑,下午则是分秒必争的抢夺战。水势以超过预期的速度上涨,水流湍急,水中不时漂过树枝等物品和垃圾,根本看不清哪里是平路哪里是坑洼地。当时,眼看着部分设备就要被洪水冲走,两名男同事不顾淹至大腿的洪水,脱下衣服,穿着裤衩就冲进了洪水中,抢救岌岌可危的物资。洪水越发凶猛,为了保证大家的人身安全,我们只能忍痛“割爱”,部分物资还是损失掉了。
当天,洪水最终淹没了景区大门,整个景区和阳朔城区很大范围陷入“一片汪洋”。下午4点多,最终结束转移演出设备的工作时,大家疲惫不堪,恨不得躺泥水里睡一觉。
后来才知道,阳朔县当天的降雨量多达327.7毫米,打破了当地单日降雨最高纪录,这次洪水直到6月9日才开始退去。为了让演出尽快恢复,我们“印象人”又全身心地投入环境清理和演出准备中——清淤消杀、修复设备器械、重组剧场……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中,《印象·刘三姐》在停演18天后,于6月19日晚8点复演。
看着一切恢复如初,演员重返舞台,“刘三姐”的美妙歌声再次响彻漓江两岸,观众愉快地欣赏我们的演出,我特别高兴和欣慰,回顾当日汛情危急时刻,一切都值得!
“越是危难时刻,越要迎难而上”
讲述人:王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大桥镇巴甫村驻村干部)
▲ 巴甫村群众与驻村干部协力加固河堤
2018年初,我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文广新体旅局,来到冕宁县大桥镇巴甫村担任驻村干部。巴甫村地处攀西大裂谷地带,时常有暴雨或持续降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
6月26日18时至27日凌晨1时,一场持续7个多小时的特大暴雨突袭冕宁县北部地区。其间,伴随着闪电,降雨量突然增大,中江河里的水流夹杂着石块、泥沙、树枝,如脱缰的野马向下游奔腾,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很快,巴甫村的电力系统全部瘫痪,全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大雨滂沱,水势汹涌。当时,村委会只有我一个驻村干部值守。我心里想:面对汛情,时间就是生命,必须首先确保全村6个村民小组407户1915人的生命安全。跟村干部及时取得联系进行工作分工后,我开车第一时间赶往距离村委会8公里外,帮助处于险情中的四组、五组住户进行疏散。一路上,车在深水中艰难行进,感觉洪水快要漫上汽车挡风玻璃了。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中江河,巴甫大桥已被洪水冲断,入村的必经道路已被淹没,这让我更加不安起来。
好在今年初,冕宁县曾多次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应急演练。按照之前的演练调度经验,在没有任何信号的情况下,我拿出备在车里的喊话器大声喊话,组织转移受洪水威胁的群众到就近制高点安置,并逐户搜寻受困人员。其间,由于四组、五组与邻村龙洞河村相近,我已分不清村民是本村的还是邻村的,心里想着多救一个是一个,嗓子喊哑了,不知来来回回跑了多少路。当晚的救援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天亮,除下游12户村民的住房被洪水淹没外,整个巴甫村无一人伤亡。
作为驻村干部,冲在前头、干在实处,才能成为群众依靠的“主心骨”。在接下来几天的防汛工作中,除了在安置点搭建帐篷,将政府统一采购来的食物发放到群众手中,我还参与了电力通信的抢修、疫情防控、加固河堤等工作。村内关键位置要安排人员重点盯守,驻村干部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进行巡查。我和同事们组织人员在桥梁两边设置警示牌,安排人员值守被封锁的道路、紧盯水位,要寸步不离。同时,还要疏通杂物堵塞的排水渠、移除阻碍交通的倒伏树木、帮助群众给庄稼地挖渠排涝、帮助深陷泥坑的车辆脱困……我们饿了就吃方便面、困了就轮班在值班室打个小盹儿,身上的衣服、鞋子湿了干、干了湿,好几天都没换过,更别说回家了,即使有感冒的也在坚持。
从6月26日开始,我一直与村里的党员干部、村民在一起共渡难关。其中理由很简单:驻村两年多,作为一个藏族人,我感受到了来自彝族村民的温暖;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我感受到了群众的不易。所以,越是危难时刻,广大党员干部越要迎难而上,为群众排忧解难。
7月4日晚,大桥镇片区再次迎来强降雨,刚刚修复的电力系统再次瘫痪,进村的主要通道桥梁再次坍塌。根据天气预报,接下来还有降雨,我们还要时刻绷紧安全风险防范这根弦,细化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各项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巡查值守工作、强化安全措施,最大限度保护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2020年7月14日《中国文化报》第2版
刊发“我在防汛一线”特别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