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京城探访记:文旅行业在“二次渡劫”中修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04  浏览次数:214867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薛帅 陈曦 杜洁芳 王彬 刚刚过去的端午,国内旅游业迎来久违的小高峰。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统计显示,6月25日至27日期间,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880.9万人次,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 “”薛帅 陈曦 杜洁芳 王彬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7px; height: 1.4em; background: rgb(169, 207, 213); border-radius: 6px; margin-left: -3px; overflow: hidden;">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7px; height: 1.4em; background: rgb(169, 207, 213); border-radius: 6px; margin-right: -3px; overflow: hidden;"> 

刚刚过去的端午,国内旅游业迎来久违的“小高峰”。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统计显示,6月25日至27日期间,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880.9万人次,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2.8 亿元

相比全国其他地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旅游业的转好态势,北京仍在满足公众需求与防控疫情两者间寻找“平衡点”。毕竟,根据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要求,端午小长假期间,北京最重要的事,仍是——严防人员聚集扎堆

其实,自6月16日北京市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上调至二级后,疫情防控措施就又全面升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公共场所及公园景区限流30%,实行分时段预约限流、远端疏导等防控措施;室内外体育健身场所,实行预约限流措施;停止开放篮球、排球、足球等团体及对抗性运动项目;关闭文化娱乐场所和地下空间体育健身场所、游泳馆……

多日来,“文旅中国”客户端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升级防控的不仅是那些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内的公共文化场所,为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带来的风险,一些本已恢复开放的文化机构、旅游景区也再度关闭。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7px; height: 1.4em; background: rgb(169, 207, 213); border-radius: 6px; margin-left: -3px; overflow: hidden;">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7px; height: 1.4em; background: rgb(169, 207, 213); border-radius: 6px; margin-right: -3px; overflow: hidden;">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flex: 1 1 0%;">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95.0625px; height: 2px; background-color: rgb(89, 125, 252); overflow: hidden;">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23.7604px; margin-left: 71.2917px; height: 2px; background-color: rgb(89, 125, 252); margin-top: 4px; overflow: hidden;"> 
踏迹追踪·回访文旅现场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flex: 1 1 0%;">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23.7604px; height: 2px; background-color: rgb(89, 125, 252); overflow: hidden;">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95.0625px; height: 2px; background-color: rgb(89, 125, 252); margin-top: 4px; overflow: hidden;"> 

 

端午小长假期间,北京各大公园、景区、图书馆、博物馆均制定了严格的人员流量限制措施,除持有公园年卡、老年卡的游客外,其他游客须至少提前一天预约。实际上,从6月15日起,故宫已将游客日限量从8000人调整至2000人,部分大殿和室内展馆仍关闭。

“去了七八次,这回最清净!”

“约不到,死活约不到!”

“疫情防控没问题,但隔离栅栏是不是有点过了,让游客离故宫更‘远’了!”

……

游客有褒有贬,但“吐槽”再多,仍需坚持: 

疫情防控不麻痹,旅游安全不大意!

国家博物馆仍是每日3000人的预约量,同时馆方更鼓励观众“云”游览;国家图书馆则每天接待预约读者1200人。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线上系统标明了预约方式,包括要预约哪个馆、要看什么内容等,都要‘严密’地进行预约。”

站在国家大剧院正门前,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没有了往年夏季演出季的火爆,半球形建筑前的广场上空无一人。门口戴着口罩的保安神情严肃,也成为严格防控的注脚。

 

国家大剧院正门前空空荡荡

自6月2日起,国家大剧院以每日600参观人数上限,限流开放。但仅开放了十来天,由于疫情反复,不得不再度关闭。走近大门,门口上的告示赫然写着:国家大剧院即日起(2020年6月13日)对公众暂停开放参观,本月已预定参观订单取消,恢复时间安排将另行通知。

 

国家大剧院门口贴着暂停开放公众参观的告示

来到位于北京南城的天桥艺术中心,同样是大门紧闭,通体玻璃大门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寂静而苍凉。大门前,偶尔有零星的人,透过窗玻璃向里面撇上两眼,又匆匆离开。

要知道,“年纪尚轻”的天桥艺术中心承担着活跃北京南城文化生活的重任。其实它不仅是北京老百姓欣赏高雅艺术的绝佳去处,更是全国乃至世界许多知名音乐剧“落地”中国的首站,是能够上演音乐剧、话剧、舞剧、秀、演唱会、芭蕾及交响音乐会等多种演艺形式在内的综合性剧场群。

“回想去年看过的《芝加哥》《巴黎圣母院》《摇滚莫扎特》……好的音乐剧太多了,今年本来还有很多期待,因为疫情的反反复复,可能都要泡汤了!”

一位京城文艺青年在天桥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留言,可见其“躁动的心”在今年上半年已经“无处安放”了。

 

大门紧闭的天桥艺术中心十分寂静

转场来到雍和宫门口,这里本是祈愿福地,往常门庭若市,前段时间香火渐复,但因这次疫情反复,记者探访当日,雍和宫景区全部关闭。6月12日,雍和宫就暂停了开放参观,并对已购票的客人进行退票。 

 

雍和宫景区全部关闭

在什刹海景区,什刹海金锭桥上空无一人,周遭寂静无人声,似乎都听不到夏日的蝉鸣。

 

什刹海金锭桥上空无一人

相比之下,景山公园稍微还有些许人气,不过,这也让防疫防控措施更加严格。景山公园继续实施预约购票入园政策,非预约游客当天禁止入内。记者晌午赶至景山公园西门,只见入口处挂着“非预约游客请勿入内”的红字、白底标识牌,预约游客刷身份证原件方可入园。

 

景山公园继续实施严格的预约购票入园政策

正阳门下,一排空荡荡的旅游大巴停靠在路边。这里是许多北京周边郊野游的始发站,所以以往除了来参观游览前门、前门大街的游客外,也聚集着大量准备前往北京周边游的游客。而眼下,只见车,不见人。

 

正阳门下,一排空荡荡的大巴停在路边。

类似的景象也出现在不远处的前门大街上,铛铛车歇业多时。当日,前门大街的游客非常少,两辆铛铛车难得实现了“会车”。

 

前门大街上的铛铛车歇业多时
 

下午,记者一行专程来到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前,刚想进入烟袋斜街就发现,自北京应急响应级别上调为二级,烟袋斜街景区已实施封闭式管理——要进胡同,必须有出入证。牌楼前,保安正忙着为街内居民测量体温并检查出入证。

 

烟袋斜街景区实施了封闭管理

这情景让记者一行不禁唏嘘。就在前不久,我们刚刚来过这里采访,那几天,烟袋斜街已经恢复了“夜经济”,深夜巷子里人群熙攘,游客往来不绝。看图,大家一起对比感受下,短短几日,已是“人面不知何处去”。

 

不久前,恢复了“夜经济”的烟袋斜街人群熙攘。

最后一站,记者来到北京大柳树“鬼市”。这波疫情反复前,“地摊经济”激活,“摆地摊”成为热门话题,很多人行动起来,加入练摊大军。记者一并翻出了前几日的照片与大家分享。这里是收藏爱好者与怀旧爱好者的乐园。

 

受“地摊经济”刺激,疫情反复前,大柳树“鬼市”成为了收藏爱好者的乐园。

再看看这两天“远处”的大柳树市场!刚进入大柳树区域即被保安拦住,要求不得入内,只能隔着多道栅栏、消防安全车去远眺已经“上锁”的大柳树“鬼市”,截至发稿,北京大柳树市场仍是闭市状态,并实行全面封闭化管理。

 

疫情再次来袭,大柳树市场又恢复了闭市状态。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flex: 1 1 0%;">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75.5625px; height: 2px; background-color: rgb(89, 125, 252); overflow: hidden;">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18.8854px; margin-left: 56.6667px; height: 2px; background-color: rgb(89, 125, 252); margin-top: 4px; overflow: hidden;"> 
记者观察·疫情反复下的焦虑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flex: 1 1 0%;">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18.8854px; height: 2px; background-color: rgb(89, 125, 252); overflow: hidden;">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75.5625px; height: 2px; background-color: rgb(89, 125, 252); margin-top: 4px; overflow: hidden;"> 

 

沿着疫情在北京反复的时间轴,不难发现,京城旅游业与公共文化事业受伤较重。一些场馆、景区正要恢复元气,但陡转的疫情再度让气氛紧张起来。

北京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和景区大体相似,起初都采取了预约参观或游览的方式,严守承载量30%的“安全线”,在满足公众需求与防控疫情两者间找到了各自的“平衡点”。疫情出现反弹时,诸如故宫、国博等博物馆选择了在升级防控措施、更加严格控制人流的同时,继续预约限流开放;而雍和宫等景区在经历了短暂的开放后,由于疫情二次冲击,考虑到巨大人流带来的难以预估的潜在安全隐患,不得不再次关闭。当然,京城的大多数公园景区在此次疫情中,由于属于室外环境,在升级防疫措施后,同样借鉴“预约制”实现了部分居民游客可入园的夙愿。

公共娱乐场所的开放情况也是北京市民密切关注的。之前,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印发了三份“指南”,分别对剧院等演出场所,网吧、KTV等娱乐场所恢复开放及疫情防控措施提出相关要求。但记者调查发现,根据北京市的疫情防控要求,市内演出场所仍在关闭,转战“线上”是“大势所趋”,而网吧、影院、KTV等密闭空间娱乐场所一直未曾开放。

与公共文化场馆及景区不同,网吧、KTV、影院等网上营业机构及娱乐场所中,私营、民企、个体户为大多数。“起初一直在为开放做准备,但疫情的反复,致使情势急转直下。”记者在采访北京某家KTV时,其相关负责人坦言,工作难以维系,生活难以支撑。“这两年本就是KTV的行业寒冬,疫情又让局面雪上加霜。”

“我只能撑到下个月底,再多一个月,房租就交不起了。”位于青年路的一家网吧负责人坦言,此前街道及业主已对商铺租金进行了一定减免,确有助益。“本以为已经渡过了一劫,谁能想到还有第二道坎要迈,实在没有余粮了。”他幽默中带着些许悲凉,与一些把经营网吧作为副业的经营者不同,他对开网吧非常“专一”,但现在位于朝阳与丰台的两家网吧几乎弹尽粮绝。“希望这疫情赶紧控制住,给我留些盼头!”

其实,观公共文化场馆和景区,即使经历短暂的开放,疫情对其的影响也同样堪称一场“浩劫”。除了走访,记者还电话联系了一家图书馆、两家景区,详尽了解了随着疫情的发展,以及“关—开—关”反复波折下,工作人员及观众、游客对此的反应与心态变化。

 

场所:北京西城图书馆

状态:闭馆等待

 

6月17日下午两点,记者电话联系北京西城图书馆,由于西城区的部分街道被列为中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答复说,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他们已经在调整应对措施。通话中,工作人员突然停顿下来,不一会儿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声音:“不能继续聊了,我们刚刚接到闭馆通知,要去忙了。”

“嘟嘟嘟——”电话被火速挂断,留下一阵急促的忙音。

6月11日,北京西城出现一例确诊病例,随后确诊人数不断增加,6月16 日,下调三级响应的北京再次将防控升至二级。西城图书馆的防控措施根据疫情变化随时进行着调整。当天,图书馆暂停各厅室的阅览服务,只保留借还书。6月18日,接到相关通知后,西城图书馆再次闭馆。为了向读者及时解释闭馆缘由,馆长樊亚玲在门口安排了专人,向没有及时收到闭馆通知的读者耐心解释。“我们馆有不少读者是中老年群体,他们有的没有手机,获得信息的渠道有限,所以还是非常有必要向他们进行解释。”

从5月19日至6月18日,开馆仅一个月的西城图书馆,由于疫情的反复,不得不再次关闭。樊亚玲不断发出喟叹,感慨疫情的变幻莫测和常态化防控的弦不能放松。她还清晰地记得5月19日图书馆开馆那天的情景。那天,关闭了116天的图书馆终于开门迎客了。开馆前,馆里就收到许多关于开馆的咨询电话,她真切地感受到读者盼望着回到图书馆的心情。“原先以为图书馆并不是大家生活刚需,开馆与否大家不是很在意。没想到,读者的热情这么高,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这份工作的价值所在。”樊亚玲说。为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图书馆在开馆后实行预约、限流、测体温、消毒等措施,到馆人数每天控制在200人以内。北京西城出现确诊病例、关闭阅览区域后,每天来借还书的也有六七十人。

“刚开馆时,我们其实心里没底,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情况,所以那个时候大家的弦每天还是紧绷的。”樊亚玲说,后来随着各项防控措施的实施,读者也适应了新的阅读规范,大家才把悬着的心落了下来。没想到的是,刚刚过去一个月,不得不再次闭馆。

“我们馆员并没有休息,每天依旧按时到岗。图书馆闭馆不代表馆员就休息了,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协助文旅局做好酒店排查工作、下沉街道社区、图书采购编目工作等。”樊亚玲说。

吉莉是西城图书馆的忠实读者,这几年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她和孩子更是频繁出入图书馆。图书馆开馆后她也借了一些书,书还没看完就接到闭馆通知。“感觉很无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回归正常的生活。” 

 

景区:明十三陵景区

状态:室内部分关闭

 

恢复开放不到一个半月,6月20日,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及展室、长陵裬恩殿、昭陵祾恩殿及展室宣布暂时关闭,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6月20日以来,北京昌平区对辖区7431名外卖送餐人员开展了核酸检测。此前,昌平区对全区22家农贸市场和全区所有餐饮从业人员开展全覆盖核酸检测,截至发稿日,公布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目前,十三陵景区室外部分仍正常开放,所有游客需提前实名制网络预约购票,为确保游客健康安全,景区将按照日最大承载量和瞬时最佳承载量30%进行流量控制。

十三陵景区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骤然进入“特殊时期”,旅游市场随之产生波动。十三陵景区地处京郊,即便在今年“五一”假期和端午小长假的带动下,客流量也不及去年同期的30%。作为疫情期间景区主要客源的市内游客群不再有保障,加之市外散客和外国游客极少的状态,让这波“降温”的影响更为凛冽。

“实际上从6月11日开始,十三陵景区的游客量就开始大幅减少了。景区出现了大门敞开,却难见几人的景象。各方消息指向要进入新一轮防控收紧状态之时,我们已经在调适心态,为防疫常态化做好心理准备。”长陵景区工作人员说。

 

景区:八达岭长城景区

状态:延续管控措施,正常开放

 

3月24日,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有序恢复开放。端午节小长假期间,八达岭长城景区在继续保持全网预约、流量控制、严格执行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条件下,保持了正常开放,八达岭夜长城项目也正常开启。据八达岭景区宣传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端午节期间,八达岭景区共接待游客6592人次,节日期间旅游秩序正常。

端午节期间,八达岭长城景区依然通过全网络实名制预约购票的方式进行售票,游客(包括旅行社)在来景区前,需要通过“八达岭长城”官方微信公众号、登录八达岭长城景区官方网站等方式,提前进行实名制预约购票。同时,所有游客(包括旅行社)还必须提前申领健康码,到达景区后还需要主动接受体温测量并主动出示健康码。

此外,根据景区恢复开放的有关规定,八达岭景区的开放范围为北八楼至南五楼半,实行分流式单项循环游览路线,缆车部分也仅开放八达岭长城景区北段索道空中缆车往返服务项目。

特别是,于6月6日启动的八达岭长城夜游模式在6月25日、26日也正常开放,游客可以漫步长城文化街,也可以身着以长城为背景拍摄的电影大片当中的戏服“打卡拍照”,体验夜色长城的独特魅力,也感受一下长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flex: 1 1 0%;">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147.563px; height: 2px; background-color: rgb(89, 125, 252); overflow: hidden;">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36.8854px; margin-left: 110.667px; height: 2px; background-color: rgb(89, 125, 252); margin-top: 4px; overflow: hidden;"> 
专家怎么说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flex: 1 1 0%;">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36.8854px; height: 2px; background-color: rgb(89, 125, 252); overflow: hidden;">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147.563px; height: 2px; background-color: rgb(89, 125, 252); margin-top: 4px; overflow: hidden;"> 

 

面对二次“渡劫”,公共文化场馆与景区在防疫常态化的同时,纷纷拿出了打“持久战”的心态与应对策略。记者特别邀请数位专家对此作出分析。

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王全吉:

压力与不确定性需长期面对

近期北京上调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级别。各地公共文化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也绷紧了弦。

疫情反复对公共文化机构产生的影响,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线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存在不确定性。受年初疫情的影响,各地公共文化机构把计划中的群众文化活动,都推迟到下半年进行。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已经基本排定日期的群众文化活动,可能因为疫情反复而取消线下的展演展示活动。因此,对于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除了精心策划常规的文化活动方案之外,还要制订预案,充分考虑到文化活动的线上展示可能性。

二、公共文化机构场馆的开放存在防控压力。疫情的反复,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在面向公众开放的过程中,必须继续采取常态化的防控措施,除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健康管理之外,还要通过网络预约控制人员数量,加强进馆人员的安全检测,努力确保文化场馆开放万无一失。

三、面向公众的数字文化服务,急需提档升级。年初疫情期间全国各地文化机构转战网上服务平台,向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数字文化服务。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公众对文化服务机构的数字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互联网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文创成爆款,吸粉无数。图书馆利用互联网+快递,开展无接触借书服务,数字平台上阅读资源越来越丰富。文化馆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运营有了新的进步,艺术慕课与短视频等数字资源日趋丰富,社群运营逐渐催生一批群众文艺团队。疫情反复的背景下,数字文化服务的提档升级,迫在眉睫。

各地文化机构面对疫情反复,已经有了良好的应对机制和措施。相信公共文化机构在加大疫情防控力度的同时,也能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积极作为,不辱使命。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刘敏:

二次暴击下,回暖又后延

6月北京的疫情反复,对北京以及周边省份的旅行社和景区将会产生二次暴击,使得原本逐渐回暖的旅游行业的复苏时点不断后延。

针对这一轮的疫情反复,加大了人员流动的调控。虽然没有采取类似武汉的封城政策,北京在防控措施方面做到了快速处置与精准管控,防疫强度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确保了整个北京的有序运行,除了暴发疫情的一些街区外,其他地方仍维持正常的社会运行,但是采取严格的流动性措施。除了三类人员严禁离京外,全市其他人员原则上坚持“非必要不出京”,确需离京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实际上,核酸检测7日之内的证明又进一步压缩了有效期。此外,企事业单位要求严格落实离京人员的相关政策要求,强调员工请销假报备制度。这些政策严格限制了人员的出京流动,也传递了京内流动仍需谨慎的信号。人员流动的控制,实际上就影响了旅游业的最基础特性——流动性,因此对相关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受二次暴击的旅游企业中,相对而言,酒店行业因为其业务和客源的多元性,其影响小于景区行业和旅行社。游客的出行将更加谨慎,本地市场和自驾游可能依然是旅游市场复苏的排头兵。跨省游暂时无法启动,游客选择本地深度游。旅行社的恢复可能更弱于景区行业。下一步随着北京疫情控制的持续,随着人们手中可支配收入受到影响,旅游行业的复苏难度进一步增加。

同时,纵观世界各地,都在鼓励市民本地旅游,振兴旅游企业,避免大量的旅游企业倒闭、退出市场,同时也对外传递信号增加到访者的信心,为下一步的外地游客到访奠定基础。期待未来的政策推动旅游行业尽快复苏。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flex: 1 1 0%;">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124.313px; height: 2px; background-color: rgb(89, 125, 252); overflow: hidden;">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31.0729px; margin-left: 93.2292px; height: 2px; background-color: rgb(89, 125, 252); margin-top: 4px; overflow: hidden;"> 
展望·渡劫亦修行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flex: 1 1 0%;">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31.0729px; height: 2px; background-color: rgb(89, 125, 252); overflow: hidden;">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124.313px; height: 2px; background-color: rgb(89, 125, 252); margin-top: 4px; overflow: hidden;"> 

 

目前,北京的这波疫情控制住了吗?拐点出现了吗?

此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明确告诉大家,北京疫情已经控制住了。他说,虽然北京现在的疫情防控还不能放松,但是主要传播途径得到了控制,从最近新增病例的数据来看,“北京疫情已经控制住了”也是科学判断,不是盲目猜测。而且,普通型和轻型的病例98%以上都会康复,公众无须过度担忧。

6月27日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再次强调,首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丝毫不能掉以轻心。从新发地批发市场发生聚集性疫情以来的病例分析、流调结果、传播轨迹来看,涉及的行业场景、途径、症状复杂多样,容不得我们丝毫掉以轻心、麻痹大意,任何一个人的掉以轻心、麻痹大意,都可能引发新的问题。

复杂的局面下,文旅行业回暖的态势稳了吗?

今年的端午小长假,旅游数据已给出了答案。

端午期间,文化和旅游部连连放出“大招”:将重点旅游景区视频监控信号接入其综合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共巡查5A级旅游景区1100余家次,检查旅游团队3046个,巡查景区1.5万余家次。督促各地坚持限量、预约、错峰要求,严守景区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30%这条底线,并指导和支持各地通过实施分时预约和承载量精细化管理,严防景区客流超载和人员聚集。预约旅游成为景区管理的刚性要求,“出游必预约,无约不出游”也成为游客普遍接受的理念。

当国外疫情“水深火热”之时,国人再度将目光移回国内。于是今年的端午,黄河风情水韵游、追寻红色信仰游、户外露营体验游等主题线路产品受到大众的青睐。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和旅游民宿成为假日旅游热点,自驾游、亲子游、家庭游持续升温,夜间旅游活动增多,成为假日旅游新亮点。

我们相信,全国文旅行业的大回暖必将能“热传导”至北京,而北京在“全民核酸检测”的大势下,已在全城布下一张防控疫情实时监测的安全之网。祝愿首都人民与武汉人民一样,共克时艰,成功“渡劫”!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