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娱乐 » 正文

廖昌永:为全民抗疫“思政课”起首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23  浏览次数:215956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程佳   如何用文艺创作体现生命至上、如何用音乐疗愈人心、艺术院校如何稳就业全国两会闭幕后,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切换状态,投入到一场场疫情防控思政公开课中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程佳

  如何用文艺创作体现“生命至上”、如何用音乐疗愈人心、艺术院校如何稳就业……全国两会闭幕后,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切换状态,投入到一场场疫情防控“思政公开课”中。用他的话讲,全民抗疫是一堂最好的“思政课”,而音乐在其中发挥着直抵人心的关键作用。

 

  音乐里总有故事。让我们跟随这位歌唱家的歌声,踏上艺术家的战疫之路,聆听他的音乐抗疫故事。

 

 

 

廖昌永“云”端开讲

 

 

讲述人:廖昌永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著名歌唱家

 

 

1

 

犹记“声”援战疫

 

 

 

 

疫情最吃劲时,“声”援武汉,为抗击疫情助力,我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点什么。我们虽然无法到抗疫一线,但是能多唱一些正能量的作品,给社会鼓鼓气,也是很幸福的事情。

疫情发生以来,我演唱了不少原创的抗疫歌曲,每一首歌曲背后的故事更是感人肺腑。

歌曲《勇气》由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李佳作词。她的话“每个时代,总有一种活法让人振奋”深深地打动了我。尤其是看到歌词“有一种勇敢叫明知艰险也绝不回头,有一种情感是从未见面却像老朋友”,我觉得只有身处战斗的环境才能有感而发。写歌时她还在后方,当时她想对前线的小伙伴们说说心里话。2月19日,她抵达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始和他们一起并肩战斗。我受邀演唱并参与这首作品MV录制,非常希望了解前线抗疫的真实情况和医护人员的现状,3月7日夜班前,我拨通了李佳的电话。

《勇气》录制团队

 

  她对我说:“每天有无数关于疫情的消息传来,而我最想看到的,是我爱的那些战斗在第一线的人们平安的消息。于是,我写下了这首名叫《勇气》的歌。”

是啊,茫茫尘世,每个小小的你和我都微不足道,但又不可或缺,因此,我们才勇敢。

“你是千千万万的我,我是长长久久的你,无望的路口,在哭的时候,也要牵手一起走”……这首《勇气》情真意切,感动了很多听众。我希望通过我的演唱来激励和感谢全国的白衣战士,并和全国人民一起并肩奋战。我认为美声就是美好的歌唱,为达到满意的效果,在录音前我对每一段的节拍、重音、吐字都仔细梳理,演唱过程中同样也坚持完整录制,以确保歌唱时情感的完整演绎及饱满连贯。尤其副歌中“你是千千万万的我”“我是长长久久的你”,温暖中带着坚强的诠释,我希望将力量传递给每一位听众,带给他们心灵的慰藉。

原创公益歌曲《风月同天》则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同发展、共同战疫的角度出发,借“风月同天”的主题展现了博爱之心,展现了对昨日、今日和明日的美好畅想。这首歌是由我带队,携手多位上音人在“云”端合作完成的。从音乐创作、编曲、制作到演唱,上音团队全力以赴,精耕细节,反复推敲,最终打磨完成这首直抵人心的歌曲。在歌曲录制时,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每一句都反复斟酌,用5个小时完成了第一版歌曲的录制。但是,在经过6小时MV的拍摄后,我觉得经过一下午的走台和录制,对歌曲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更多的想法,如果再录制一遍,效果会更好。于是我提出再录制一次,又经过4小时才最终完成。

 

《风月同天》录制现场

 

知名青年作曲家李菲创作了《人间星河》这首作品。我心里一直牵挂着武汉疫情,因为武汉也是我的老师——周小燕老师的家乡,我也去过多次;看到很多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照片,深受感动。我希望通过这首作品,用我们的方式向疫区人民送去问候,向“最美逆行者”送去崇敬和祝福。

廖昌永携16岁女儿廖敏冲唱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公益歌曲《人间星河》

 

  我女儿廖敏冲看见这首歌的时候对我说:“爸爸,我虽然还未成年,但是我希望和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一起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还希望能跟我一起演唱这首歌,送去孩子们对疫区的关心和爱心,表达对一线工作者的崇敬之情。听到女儿有这样的想法,我也很感动,我知道她心中种下了乐观坚强和积极向上的种子。

“我多么想念着在窗外的小伙伴,他们啊是否也一样的,挂念我吗?”这是我携手知名歌手吉克隽逸演唱的《我想和世界说》中的一段歌词。这首特别的歌曲,用孩子的视角看待疫情,向世界传达爱与温暖。因为疫情的关系,这首歌的主创人员都没有见过面,但音乐没有国界,心灵没有界限,我们通过云端接力,非常默契地完成了这首温暖动人的歌曲。

 

歌曲《我想和世界说》录制

 

刚看到歌词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首小孩子唱的歌,在深入理解歌词背后的含义之后,我渐渐被这首歌的立意所打动。受疫情影响,众多学生无法回到学校上课,但他们非常渴望回到学校、拥抱自然,《我想和世界说》从孩童的视角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孩子渴望回到自然的心声,在全球抗疫背景下更加令人动容。

 

 

 

“第二战场”的星光

2

 

 

 

 

 

“微微亮的一点光,从头到脚纯白的衣裳,你美得就像一个天使啊……”这是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学生毛珏懿创作的抗疫原创歌曲《宝贝》中的几句歌词,优美动听、情真意切,我当时听得差点眼泪掉下来。

这首歌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则新闻,即浙江医疗最强天团——浙大一院、浙大二院、邵逸夫医院,三大医院多学科的400多名骨干医护集结出战武汉重症区。这则新闻中的一句“你们都是我们的宝,回来一个都不能少”,深深地触动了当时蛰守在杭州家中的毛珏懿。她对那些危难时刻显担当的医护人员非常敬佩,于是决定创作这首歌曲,以微薄的力量向他们致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艺术院校结合自身的优势特色和艺术学科,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用艺术的话语形式和表达手法传递情感、鼓舞士气、彰显精神。我认为“第二战场”为“第一战场”注入了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持和动力,体现了文艺工作者的时代自觉、社会责任和人生价值。上海音乐学院师生创作了180多首抗疫歌曲作品,许多作品让我非常感动。我很激动,我们的学生平时虽然“调皮捣蛋”,但是当国家遇到危难,他们所表现出的成熟以及担当让人敬佩。

其中一首歌的创作源于武汉医务人员的孩子陈琪方写的一封感人肺腑的信《挺住,我把外公和妈妈都借给你了》。她写道:“我把我的外公和妈妈借给你们,他们能顶起我的家,一定也能顶起患者的一片天。”这句话打动了我们所有人。

当时,武汉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关爱民提议,希望能将信谱写成歌曲,把动人的故事广为传诵,鼓舞与病魔做斗争的患者和白衣战士。上音音乐工程系党支部在院党委的指导下立即行动,由系主任和书记带领成立创作团队,安排师生全力投入创作。党员教师、副教授纪冬泳联系陈琪方,点对点辅导她进行歌词写作,并指导音乐工程系学生进行联合创作。经过沟通与努力,陈琪方凭借自身的天赋和切身的感受,完成了歌词写作《等一等,光就来了》。随后,音工系多位同学进行谱曲创作。一周后,创作小组从五首作品中挑选出大一陈天韵同学谱写的旋律,并立即安排大三的崔嘉浓同学进行音乐制作。同时,词、曲作者在两地(武汉、温州)进行人声的录制,最终完成后期制作与混音。

联合创作《等一等,光就来了》
 
 
 
 

陈天韵十分感慨:“歌曲的旋律不是沉重、煽情的,这位16岁的少女身上流淌的温暖正是她最有力量的地方。”

我想这份感动是共同的,也暗合艺术创作的初心。当我们身在其中、心有所感、情有所动,就能写出有生命力的作品。灾难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成为文艺创作的灵感来源。同学们关注到了新闻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自发创作了这些作品,许多作品是远程在线合作完成的。通过作品讴歌抗疫英雄、敬畏生命,突现人性的光辉和国家的伟大,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一堂“最好的思政课”。

 

 

 

 

3

音乐,心理疗愈“良方”

 

 

 

 

去年夏天,我曾在广州医科大学的一个论坛上演讲,从《黄帝内经》中的“五音疗疾”,讲到音乐治疗目前在儿童自闭症、心理疾病、肿瘤治疗中的运用。

文艺作品最能抚慰人心。这些师生创作的抗疫歌曲被送到了医护、患者的身边,帮助他们舒缓压力、放松心情,而且收到的反馈都是非常正面的。

疫情中,一位朋友把我拉进了一个一线医护人员的微信群。每当群里有人想听我唱歌,我就会分享自己的作品。比如我给大家分享了《勇气》,有的医生告诉我,他每天起床后都要听一遍,像冲锋号一样激励自己;每天下班后再听一遍,感觉一天的疲惫瞬间都消除了。我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强大力量。还有歌曲《人间星河》,群里有人听了许多遍。这首歌的灵感源自火神山医院忙碌的施工景象——无人机拍摄的星星点点的车灯灯光,汇聚成“星河”之景。我觉得这首歌送给所有日夜兼程的奉献者,哪怕能给他们一点抚慰,我就心满意足了。

考虑到音乐的正面作用,我担任总策划,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师生迅速集结成一支音乐康疗团队,面向社会提供线上心理援助。消息刚发出去,来访者很快涌入,有一线医护人员,有医护人员家属,也有隔离在家的普通人。为他们提供音乐治疗的志愿者团队,最初有9个人,后来增加了1个,全是女性,最小的只有20岁,正在念大二。2月4日,这个团队用了不到一个下午的时间就招募完成。志愿者身处全国各地,其中还有一位留学生,正在马来西亚过春节。6天高强度线上培训之后,她们紧急上岗。我们的学生志愿者每天在线10小时以上,每次连线会让对方播放自己挑选的音乐,并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进行音乐想象和音乐疏导。

 

音乐康疗团队中年纪最小的志愿者冯卓彦

 

我认为音乐治疗更重要的是音乐陪伴。每位来访者的压力都不同,承受压力的能力也不同,所以每次音乐治疗的过程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不是开同一味药,让每个人都吃。这就要求志愿者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整个康疗团队里,只有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教师周平有过非典和汶川大地震等重大危机事件的实战经历。所以,正式上岗前,周平带着志愿者进行了模拟演练,她扮演治疗师,志愿者扮演来访者。随后,大家再各自以治疗师的身份分组练习。为了尽快熟悉干预流程,志愿者鲍婕把身边能拉来的亲朋好友都试了一遍。大家给了她很多意见,有人说她语速太快,有人指出她的眼神可以更坚定一点。她练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成为习惯。

志愿者邹幸桧接诊的来访者中,不少是一线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视频连线中提及最频繁的是他们的病人。在他们每天接触的病例中,不少情况危急,难免产生紧迫感和无力感,让他们喘不过气来。我们觉得一次30分钟的心理疏导谈不上“保护”,但这是一种必要的“陪伴”。有时候,语言是苍白无力的,我们会借助音乐帮助他们缓解身体的疲劳和精神的压力,重新投入工作中。

 

与来访者视频连线中的邹幸桧

 

 

支援雷神山的上海医护人员发来了邀请,希望音乐康疗团队的志愿者们为雷神山医院定制音乐冥想音频。在医护人员看来,雷神山不能没有音乐,音乐可以将病患从焦虑中拯救出来,陪他们走过这段难熬的时光。康疗团队根据医护人员口中描述的病患情况设计了音频的结构和功能,精心挑选适合的音乐,反复修改并录制了指导语。疫情期间不能到专业录音棚录音,而家里录音设备和条件有限,有时候为了录好一段指导语,要反复尝试几十遍。这些音频陆续在雷神山医院投入使用,反响很好。许多病患通过音乐冥想,慢慢从消极情绪中走了出来。

我希望,疫情结束后,这个团队能存在并壮大,继续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疏导。音乐治疗是音乐和医学的联姻,在今天大有可为。这是一个注重实践的学科,不能纸上谈兵。音乐学院要培养的不只是有专业技能的音乐工作者,更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记者手记

 

 

 

 

  人民需要文艺,而文艺更需要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廖昌永在接受采访时多次说,文艺创作来源于生活,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他认为:“在共同抗疫的环境下,最美逆行者给我们带来的感动激发我们去创作演唱满怀情感的作品,只有这样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富有感染力。”疫情尚未结束,我们仍然需要优秀的“战疫文艺”。

一切进步的文艺都是时代进步精神的生动写照,一切优秀的作品都是崇高理想的深情礼赞。民族要复兴,文艺要繁荣,任重而道远。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这个火热的时代,让触角深深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能创作出划时代的作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