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武汉六大非遗项目硬核巡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21  浏览次数:185889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作者:秦瑜che治水一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但大禹治水传说是武汉市第五批非遗项目你造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丽故事流传千年要知道千古传声的古琴也非遗名扬天下的楚天第一菜萌萌哒的木偶戏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秦瑜

 

che治水一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听过

但“大禹治水传说”是武汉市第五批非遗项目

你造吗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丽故事流传千年 

要知道千古传声的古琴也非遗

……

名扬天下的“楚天第一菜”

萌萌哒的木偶戏

抗疫中挺身而出的中药老字号等

一众非遗项目

以它们特有的方式

与城市共生

建立具有中国美学风范的生活方式

这里是武汉

这里有诗意栖居的非遗生活

 

 
 

01 开一代新琴风 “泛川派”从武汉走向世界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这世界或许爱你的人有很多懂你的人却很少

茫茫人海 遇见一个知音有多难?

伯牙做到了 子期也做到了

弹琴就阔以

我们是不是也阔以

琴乃“文人四艺”之首,武汉汉阳是“知音故里”、伯牙子期弹琴遇知音之处。全国琴派之首的泛川派,最核心一脉就在武汉流传。泛川派古琴艺术也从这里走向世界。
    泛川派古琴艺术与当代的审美观念特别契合,是传统琴学与当代文化接轨的很好结合,也是古琴艺术从传统文化体系向现代文化体系发展转型的成功范例,《流水》《普庵咒》等已成为当代琴人的必弹曲目。

现在武汉流传的一脉,是泛川派最核心的一支,地域以武汉音乐学院所在的武昌区为中心,辐射整个武汉,以及湖北宜昌等地。现居武汉的丁承运,是泛川派古琴艺术第四代嫡传弟子,当代琴家多出于其传授。在他的努力下,武汉许多高校成立了古琴社团,每月举办雅集活动,交流传授琴艺。近年来,他携团队在全国进行古琴展演近百场,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观看的观众就达31.7万。丁承运也荣膺“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孙晓辉、丁霓裳、吴婧、朱季等人成为泛川派的中坚力量与后起之秀,为古琴艺术的传承传播作出贡献。

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闭幕式上,丁霓裳演奏古曲《钟鸣九天》,更是把古琴艺术推向世界。

 
 

02 叶开泰传统中药:传独特技艺 承仁爱精神

 

一个叶开泰号,半部中医药史

 

叶开泰号始创于1637年,与同仁堂、陈李济、胡庆余堂并称为“中国四大药号”。其用料讲究产地、品种,如香墨必选安徽休宁所产松烟墨,虎骨必选有凤眼与帮骨的虎腿骨等;精工炮制在于工艺严苛、精制器具、用心虔诚,如九秘膏方必经“选、炙、洗、泡、煎、滤、密、炼、收”九道工序。它在近400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中药炮制技艺。

 

 

 

 

 
 
 

 

 
 
 

从创立起,叶开泰号积极组织赈灾、义诊等活动。抗日战争时期,武汉沦陷,叶开泰号在汉口租界的分号冒死打出“祖传灵药济世活人三百年,今日高风献药抗战八千里”的口号,声援抗战。

今年新春伊始,在接到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科研攻关组生产“肺炎1号”汤剂5万服的委托后,叶开泰传统中药制剂方法的项目保护单位健民集团,在一周时间内完成5万服“肺炎1号”的生产并配送至患者手中,这批中药汤剂均为无偿捐赠。同时加紧煎制湖北省治疗方案推荐的“2号方”,投放市场11万袋,并根据古方古法研制开发防感香囊、辟瘟香囊,为湖北省中医院等多家医院、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赠送防疫药品及物资,展示了非遗企业的担当与传承数百年的文化精神。

 
 
 
 


03 “楚天第一菜
” 暖心又暖胃

 

 

 

 

在武汉吃菜,怎能不尝武昌鱼?

这是一条让人诗兴大发的鱼

诗人岑参说:

“秋来倍忆武昌鱼,梦著只在巴陵道。”

毛泽东留下佳句: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

这是一条有历史的鱼

 

往前追溯至三国时期。一天,孙权带部下出城巡查,无意间发现城南有座山,名叫武昌山。以武为昌,正合心意,孙权即下令将鄂城改为武昌。随后,一行人还发现这里有一种特别肥美的鳊鱼,遂命名为“武昌鱼”。孙权对这道美食大加赞誉,从那以后就经常用来赏赐功臣。

在楚文化熏陶下,如今的清蒸武昌鱼、红烧武昌鱼、海参武昌鱼等50多道武昌鱼菜肴是当之无愧的“楚天第一菜”。

 
 
 

 

 
 
 

2013年6月,武昌鱼制作技艺被列入省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后,其传承、传播迈向新高度。政府每年设专项经费加大保护力度。省级传承人卢永良、邹志平融实践操作、理论研究、弟子传授、创新研发于一体,发表了一批武昌鱼制作技艺著述。武昌鱼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武汉艳阳天酒家在武昌鱼原产地梁子湖成立了保护与产业基地。

今年2月初,“艳阳天”开始为方舱医院供餐,先后承担8家方舱医院近30支医疗队和患者的供餐任务,多个援鄂医疗队驻地以及医疗机构、社区卫生院、隔离点的一日三餐配送。此外,卢永良和邹志平等传承群体积极捐款,“艳阳天”还主动为政府提供其所属13家酒店支持,用于保障1900余名援汉医护人员住宿休息。

 
 

 

 
 

 

04 大禹治水:大江大河皆有源头,民族精神亦如此

有鱼的地方就有水

大禹治水的故事从这里出发

而且大禹治水也非遗

武汉大禹治水传说讲述的是尧舜禹部落联盟时代,长江、汉江流域特别是武汉段水患成灾,民不聊生,大禹率众在武汉疏江导汉,驯服了洪魔,使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

武汉因水而兴,亦因水而忧。数千年来,武汉大禹治水传说以其蕴含的民族精神和突出的地域特色,鼓励和指导着武汉人民与洪水不断抗争。

近年来,湖北省及武汉市非遗部门持续加大对该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力度。武汉市晴川阁管理处作为武汉大禹治水传说的保护单位,有众多与大禹治水相关的人文景观和风物遗址,政府拨专款对禹稷行宫、禹碑亭等建筑进行了维修,并修建了大禹神话园等现代人文景观。湖北省及武汉市非遗部门指导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对武汉大禹治水传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记录和整理。

年近70的程涛平是武汉大禹治水传说的代表性传承人,他每年去一些中小学宣讲大禹治水传说,每月都在社区讲解大禹治水故事。黄国华、张引娣等代表性传承人经常向来晴川阁的游客介绍武汉大禹治水传说,广受欢迎。

传承人向社区居民传讲武汉大禹治水传说


 
 
 

05 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中医药标杆技艺融入国家标准

 

是药不丢、非药不用,依候而制减毒增效,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体现节约资源辨证制药 安全有效制药理念,历五代传承,其影响遍及华中、辐射全国。

 

 

 

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是以彭银亭为代表的,兴起于明嘉靖时期、传承至今的汉口帮特色制药技艺,是一种以净制、切制、炒制、蒸制、复制等工艺,将中药材加工成可供临床调剂和制剂投料使用的中药饮片的技艺,蕴含着丰富的中药炮制文化内涵。

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是汉口帮继承李时珍《本草纲目》传统炮制工艺、借鉴融合各帮派经验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汉派制药技艺,观时令气候而采收加工道地药材,炮制道法自然、贵在适中,

1982年,在对中国中医药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衡阳会议”上,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被誉为标杆性、示范性、引领性技艺,对了解中国中药史、武汉城市发展史具有较大价值。

 

 
 
 

 

 
 
 

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义生,现为武汉市中医医院全国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负责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他坚持10余年开展中药炮制方法与实践培训,宣讲推广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他与其他老师共同指导炮制传承人员16名,使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形成较为完备的传承梯队。

疫情期间,截至今年2月21日,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团队共生产抗疫汤16个批次7800余人份57350袋,验收原料、发放防疫物质共计30余次,除供应武汉市中医医院及其接管的方舱医院和隔离点外,还提供给其他医疗机构和开展社区防疫工作的有关单位。其间,武汉市中医医院组成科研攻关突击队成为湖北省首个获批的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备案品种。

 
 

 

 
 
 

06 木偶戏:人偶合一 演绎世间百态

2019年大型原创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少年孔丘》参加第五届中国木偶皮影艺术节展演,囊括5项大奖。 

 

 
 

 

武汉杖头木偶戏是一种源于荆楚民间傀儡戏的传统戏剧,包括木偶表演艺术、木偶制作技艺和配音配唱艺术。

1850年已有艺人在汉口后湖一带进行演出,它经历了从清道光年间的孕育期到民国时期的成型期,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期再到改革开放后的繁盛期。它有着优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夸张写意的表现、随心所欲的创作力及深厚的人文精神、奇思妙想。

木偶戏艺术在不断创新。第四代传承人郭小川在全国开创了杖头木偶表演长水袖的先河。沈应春、曹继宗、张威铭等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创了木偶戏纸浆新工艺。

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加强木偶戏的传播工作,努力恢复传统剧目,送戏进校园、进社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同时继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坚持周末亲子、惠民以及进校园、下农村、进景区等活动,大力发展和旅游相关项目。武汉多所中小学校建立了武汉木偶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并举行木偶戏传承人拜师仪式,一些木偶戏学员已成为木偶戏发展的新生力量。

近年来,通过各方不遗余力的保护传承,木偶戏位列全国木偶皮影行业的第一方阵。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