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脱贫攻坚 她们步履不停
——贵州望谟县三名女民警的驻村帮扶记事
六月,地处贵州省南部的望谟县气温持续走高,最热时温度直逼40摄氏度。烈日下,灼人的热浪并没有让这三名年轻的女民警停下脚步,她们仍像往常一样走过土路、越过田野,行走在入户走访的路上。
入村走访(左起:王若曼、王蓝卉、杨宗仙、黄伟站)
铿锵警花,变身驻村网格员
王蓝卉、杨宗仙、王若曼是贵州省望谟县公安局的三名女民警。今年三月,她们一起到桑郎镇八合村参加脱贫攻坚工作,成了当地的驻村网格员。
八合村位于望谟县桑郎镇东部,全村人居分散,共有898户3620人,大部分是布依族,多以布依话交流,村子有十个组,三名女民警和桑郎镇政府工作人员黄伟站组成一个工作组,负责八合村五、六两组179户774人的具体扶贫工作。
三朵警花虽是土生土长的望谟人,能听懂布依话,但是要用布依话和老乡们打交道,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
“一开始有黄哥在,他当翻译,后来我们三个就勤加练习,不到一个星期,一般的布依话交流也不成问题了。”能听会说布依语后,她们的驻村网格员工作自然就开展得更加顺利了。
脱贫帮扶,入户走访是关键
当上驻村网格员以来,到当地农户家中走访成了三朵警花最为重要的工作。
“只有坐下来和老乡们面对面聊开,才能深入了解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最终找准问题、解决问题。”杨宗仙说。
每到一户,她们都积极向老乡们宣讲相关政策,通过拉家常的方式详细了解帮扶户近期的生活状况,建立问题台账,
然后根据人员结构、家庭成分、家庭收入、就业情况、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填写扶贫手册,更新完善建档立卡工作,确保帮扶信息精确无误。
为了尽快掌握网格内每家每户的真实情况,她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网格走访里、放在与老百姓的交心谈心上。人居环境整治、低效作物调整、农村危房改造、卫生厕所申报、家庭就业增收……,凡是群众迫切关注的、与提高农户生活质量相关的问题,她们都事无巨细地逐项了解、详尽地调研分析,帮助农户理清发展思路,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勤劳致富。
用心用情,走进农户的心里
因为是生面孔,又是“女娃娃”,一开始老乡们对她们并不信任。
“这几个女娃娃,怎么办得成事哦!”“跟她们几个说了也是白说!”面对老乡们的不信任,她们没有气馁,而是知难而上、不停不歇。
通过走访了解、精准帮扶,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她们上下协调,为网格内的54户贫困户争取到低保,帮助农户解决必需家具百余件,为3户农户协调解决串户硬化路,为受疫情影响未就业人员解决了21个过渡性岗位,为20多名身体有缺陷的人员办理残疾证……
涓涓细水汇集成河。慢慢地,一开始还有些抗拒的老乡们逐渐喜欢上了这三朵接地气的警花。
“她们乖,勤快,又吃得苦”“这三个‘小嬢嬢’愿意听我们讲,心肠好”……一路上,热情的老乡们不停向笔者夸着她们三人,方言虽晦涩难懂,却情真意切。
三个多月的驻村帮扶,让三朵警花走进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为老乡口中的 “公安嬢嬢”,也让她们流淌进当地老乡的心窝子里,化为一汪清冽的甘泉,润泽人心。
真诚以待,扶贫扶志扶精神
来到贫困户韦庆兵家时,正遇到他和几个好友在家中吃午饭。
韦庆兵笑着起身,拖着半边略显僵硬的身子准备给女警们拿碗筷:“你们来了?吃点饭哈!”
“饭就不吃了,聊一聊倒是可以的。”杨宗仙边说边拾起板凳往旁边一坐,瞬间就拉开了家常。
韦庆兵因患病导致半边身体瘫痪,行动极不灵便,至今仍单身一人,目前靠低保维持生活。了解到韦庆兵的实际情况后,三位女民警经常到他家里坐坐,实时了解生活状态,不断鼓励开导,并根据当下政策帮其办理了残疾证。现在的韦庆兵话比以前多了,讲究卫生,还养了些鸡鸭,日子逐渐鲜活起来。
“其实,对于有些情况特殊的贫困户,有时真心地和他们聊一会儿,比其他帮扶措施来得更管用。” 杨宗仙边介绍韦庆兵家的情况边说,“只有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从思想上、观念上帮其树立信心,才能让他们的生活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和她们交谈的韦庆兵脸上笑容明朗,嘴角上扬。
“大哥,大中午的,还是少喝点,怕耽误事咯。”了解完情况后,她们起身离开,继续前往下一家。
暖心帮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一路走访,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
三人来到韦乜(miē)拉家时,她正坐在自家门口剥着苞谷壳,转身从屋里拿出几张板凳,招呼着让她们坐下。
三人一边问着韦乜拉最近的情况,一边拿起竹筐里的嫩苞谷剥起来。
“今年这个苞谷看上去不太好咯。”翠绿色的苞谷壳剥开后,露出稀稀拉拉的苞谷粒。
“我看这些苞谷有的还行,可以挑出来煮熟拿到街上卖,也可以卖点钱的。” 王蓝卉边帮忙边说着。
韦乜拉与丈夫韦庆解是重组家庭,有一女一子,智力残疾的大女儿已出嫁,小儿子在桑郎小学读六年级,生活清苦,却也安稳。一个多月前,丈夫突然因病去世,一下子给韦乜拉一家的生活蒙上了乌云。
掌握情况后,王蓝卉、杨宗仙、王若曼她们根据政策给韦乜拉和她的儿子韦正防申请了低保,并为韦乜拉申请到了护路员的岗位,帮这个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临走时,善良的韦乜拉用塑料袋装了些苞谷,非要往她们三人怀里塞。直到王若曼接过袋子,韦乜拉才满意地笑起来。在韦乜拉转身进屋后,王若曼把装满苞谷的袋子放到她家门口,悄悄地离开。
配套跟进,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沿着通组水泥路走出几百米,再顺着旁边的小道上段缓坡,一栋混砖结构的房子赫然眼前。但大门紧闭,仅有些简单破败的家具随意散落在院子里,不像有人居住的样子。
“这家的户主叫蒙泽要,在一个多月前搬迁到望谟县城的安置区了。” 王蓝卉边介绍着边走到房子跟前,把散落在院子里的两个竹筐和几件小家具搬到房檐下:“他们走得急,留了些东西在院子,也是粗心,都不怕日晒雨淋搞坏咯。”
蒙泽要家四世同堂,家中上有70岁的母亲和90岁的奶奶,下有三个还在念初中、小学的孩子,家庭的重担全落在了蒙泽要和其妻子肩上。平时除了干些简单农活,一家人的开支就靠他们夫妻二人出外务工。受疫情影响,年后蒙泽要和妻子没有出远门,仅在家打些零工维持生计,收入也就减少了很多。为了增加工作机会、方便孩子上学,蒙泽要主动向王蓝卉提出想搬到县城生活的想法。在他们的帮助下,蒙泽要全家已于今年四月初搬到望谟县城的移民安置区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正在收拾散落家居的王蓝卉接到电话,原来,蒙泽要一家现在居住的房子位于六楼,其奶奶年纪较大,平时出门活动不太方便,想换一套低楼层的房。“蒙大哥,不要急嘛,我们已经在协调了,一有低楼层的单元房就立马通知你。”王蓝卉边向蒙泽要解释着,边绕着院子走了一圈,确定已将全部东西收捡好,才走出院门。
“蒙大哥,推荐到服装厂就业的事,你和嫂子还是考虑下,现在政策那么好。”
……
藏蓝青春,逐梦前行不负韶华
回程时已近黄昏,剪了短发的王蓝卉走在最前面,在余晖下一直咯咯笑着,两排牙齿在小麦色的脸上白得耀眼。“其实当驻村网格员挺不错的,这里民风淳朴、风景优美,成天跟寨子里的老乡打交道,人也变得简单了。” 这个曾参军入伍的姑娘边引路边说着,轻快的脚步在乡间小道上踏起阵阵尘土。
略显娇小的杨宗仙紧跟其后,不时和闲坐在自家门口的老乡们打着招呼,询问着“地里庄稼长得如何?”“前几天看病医保报下来没有?”等等。话音入耳,温软得像当地布依老乡爱吃的“褡裢粑”,甜糯而实在。
王若曼走在最后,边和驻村网格员黄伟站说着话,边用笔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在闷热空气的裹挟下,她的额头渗出细细密密的汗珠,身上的淡蓝色警服也逐渐被汗水打湿。“不要急,小心路,注意不要滚落在河沟里。”旁边的黄伟站笑着打趣。
“走快点,不然太阳要下山了,吃完饭还有一堆活儿等着我们呢。”王蓝卉扭头,笑着催促着身后的杨宗仙和王若曼。
阳光温柔地跃上她们的发梢,又随着晚风碎到了桑郎河的微波里。闪耀着,安静着,如同她们的青春。(王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