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李琤
“听说你们在直播,全球朋友都能看到,俺也来给大家送祝福!”
“齐天大圣,您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能不能带我们到各地的剧场去看看儿童剧,再体验一下当地风土人情?”
“当然!这段时间大家共克难关,俺老孙也要出一份力。跟我走着……”
“去哪儿?”
“上宝船!”
5月31日晚7点半,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以下简称“中国儿艺”)联合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西安儿童艺术剧院、浙江演艺集团浙江儿童艺术剧团、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天津市儿童艺术剧院、青岛市话剧院7家院团举办的欢庆“六一”线上嘉年华在六大直播平台准时开播。全球30万余名小朋友在屏幕前,通过文旅中国、抖音等9家直播平台,参与了这场嘉年华活动。
“今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因为疫情原因,小朋友们没有办法走进剧场,但戏剧带来的快乐却并没有缺席。” 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表示。病毒虽然阻挡了孩子们出门的脚步,但不能阻挡他们对艺术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求。在这个“最长假期”里,作为国有艺术院团中唯一的儿童剧院,中国儿艺一直活跃在云端,从朗诵剧《唤福》到线上艺术课堂,让儿童剧时时陪伴孩子成长。
观看直播,带着童心去旅行
“观众朋友们,点击屏幕下方链接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收获一张爱心公益票,每张票可在以上7家剧院复演后1年内,兑换7家院团所属剧场的儿童剧观摩票1张。”
直播现场,7家院团为医务工作者子女、福利院的孩子们以及喜爱戏剧的小朋友们准备了7000张爱心公益票,在线免费发放。
屏幕前面,家长们盯着屏幕不敢放松,一旦出现二维码,大家连忙挥动手机,飞速扫描并查看自己是否抢到票。不出几秒,屏幕上就出现了“几家欢喜几家忧”的留言:
“手气太好了,今年又能让娃多看一场啦。”
“抢到手抽筋,又是谢谢参与。”
……
平台上火热的气氛让场内的演员也兴奋起来。7家院团的演员铆足了劲,各家剧院经典剧目的演出精彩不断。
这次嘉年华,孩子们不仅可以看到舞台上的戏剧,跟随镜头切换,还了解到了各地的风光和美食。
《宝船》里的张不三在北京跟大家聊着长城、烤鸭;《那山有片粉色的云》里的赵绾儿在上海带着观众游外白渡桥、尝小笼包;《哪吒“闹”海》里的哪吒和龟丞相一起畅游西湖、品尝东坡肉;《梦娃》里的花木兰教大家认识正宗的天津麻花和煎饼果子;《崂山道士》里的王七带着大家登崂山、品崂山茶;和《我们是秦俑》里的秦大白、零零九逛了大唐不夜城、吃到了肉夹馍;陪着《少年孔丘》里的商旅和飞天仙女看到了武汉疫情之后的长江灯光秀……
1个半小时的直播中,戏剧奇妙夜、明星送祝福、爱心云传递、线上汇歌声4部分内容,为孩子们的童年留下了珍贵回忆。活动中,陶虹、佟丽娅、姚晨、张歆艺、许亚军、黄渤、黄磊、黄晓明、宋佳等众多嘉宾齐聚在镜头前,分享他们对成长的思考,送出了对孩子们寄予的期望与祝福。
最后,孩子们与演员、医务工作者、警察等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录制的歌曲联唱《让世界充满爱》,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尹晓东说,今年“六一”也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64岁生日,首次以线上的方式与大小朋友过节,希望通过跨越地域限制的直播形式,把精彩的演出和祝福传递给孩子,既是送给大小朋友们的一份特别礼物,也是剧院开启线上演出的一次全新探索。
其实,中国儿艺在云端的探索早已开启。2019年,中国儿艺全年就有近10场演出参与过直播。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中国儿艺组织创作者在50个小时内全新创作录制的15分钟朗诵剧《唤福——梦中的童话》及时上线,展现了新媒体语境下文艺工作者对新生事物的拥抱和使命担当。
“从2月2日下午接到电话进行创作,到2月4日完成作品,并通过剧院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一部剧的诞生不到50个小时,是我们送给这个春天的特殊礼物。”《唤福》作者,中国儿艺党委书记、副院长冯俐表示,“疫情期间,中国儿艺率先发声,用其独特真诚的表达,告诉孩子们要敬畏自然、珍爱生命。”
主创人员居家创作、学习
非常时期,大家如何完成排练、录制?“微信,远程。”回忆起当时紧张的创作情况,冯俐历历在目,“2月2日下午1点,尹晓东院长打电话给我,让我创作一个朗诵节目,我说我可能写一个朗诵剧,关于‘人与自然、生命’的主题。当天深夜,我把剧本初稿写完发给尹院长。2月3日早上7点,我收到回复‘太好了!就这么做’。作为剧院主要负责人,我们对作品思想性、艺术性的追求是一致的。”
冯俐给远在海南度假的毛尔南导演打电话,当时他正因乘坐的航班查出了确诊患者而处于封闭观察期。中午11点,演员和导演在微信群完成了集合,接任务、看剧本,并于下午1点半开始通过微信视频排练。两个小时讨论剧本、找人物感觉,大家再各自用手机录好台词传给导演。
2月3日下午6点半,音频小样发到群里。导演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演员们则要求再录一次。
2月4日早上不到6点,负责作曲的邹野在拿到小样后开始配乐……每一个人都在竭尽全力、精益求精,当日下午4点将成品交给演出部,前后创作、制作不到50个小时。
2月5日,这部15分钟的作品一经推出,就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听众纷纷在公众号和微信群点赞、留言:
“多维的视角不仅孩子需要,成人也需要。文学给人们提供了多重价值观,带给人共情的能力,这才是文学的意义。跟娃一起听了两遍,感动……”
“唤福祝福!世间万物本应和谐共生,愿良知战胜贪欲,祝福这个世界变得美好!”
“虽是儿童剧,写的却是大自然,歌颂的是生命,这是大境界。赞叹自然、赞美生命,致敬中国儿艺!”
“短剧不短,其强大的艺术冲击和震撼力令人动容。”
一些地方文化馆、艺术学校等机构慕名而来,希望排演此剧。特殊时期,为了服务更多孩子,中国儿艺声明放弃该作品的独家演出权,剧作者声明放弃使用该作品的稿费。“就让它成为我们送给这个特殊春天的童话吧。”尹晓东说。
更多的爱通过云端送给你
中国儿艺不仅在第一时间上线了朗诵剧《唤福——梦中的童话》,同时创新推出“艺”心抗“疫”、“一个在中国儿艺工作的武汉伢”等网上栏目,主创、演员和舞美工作人员争先创作战疫作品,讲述战疫故事,宣传防护知识,为医护人员点赞、为武汉加油。
“春节前一周,我还在参加《宝船》和《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剧组的排练,为原定于大年初三开始的春节档演出做准备。但疫情突然暴发,所有演出全部取消。”中国儿艺演员周佳云子是一名武汉伢,这两年因为春节档演出多,常不能回到武汉陪家人过年。今年疫情发生后,她格外想念和担心远在武汉的家人,得知武汉封城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给家人打电话,紧张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自己也独自在京,居家隔离。
2月初,剧院发出“停工不停功”的号召,希望主创和演员在家也不要停止创作和练功,利用有限的条件自行开展“一首歌曲、一段独白、一段舞蹈、一个练习”的基本功训练。
周佳云子翻出平时难得观看的经典戏剧仔细揣摩,为剧目创作进行充分调研和学习。渐渐地,工作冲淡了担忧,与观众的互动分享让她的生活充实起来。“我们把在家期间的感受、居家防疫生活的安排、对祖国的祈福汇成文字分享给观众,也让大众看到了演员生活中的那一面。”疫情期间,作为中国儿艺演员管理部信息传播小组的成员之一,周佳云子参与制作了9期线上视频节目。
与周佳云子一样,中国儿艺所有演职人员在疫情期间停演不停练,读书、练声、舞蹈基训等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大家还忙碌在云端制作戏剧节目,先后推出了“戏剧的起源与创排”“戏剧互动小游戏‘变变变’‘你演我猜’‘你画我猜’”“戏曲知识及动作示范”等课程,以及“中国儿艺经典剧目赏析”和“耳朵也爱儿童剧”在线收听节目,为孩子介绍戏剧常识,充实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3月27日世界戏剧日当天,中国儿艺特别制作推送的专题片——《戏剧的力量是伟大的》,在全球引发了广泛的反响。“今年的世界戏剧日注定是寂寞的,因为新冠肺炎的全球肆虐,使得戏剧人不能与观众相聚在剧场,我们彼此暂时只能驻足在家。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思想的行走,我们的思想注定是不会寂寞的。”尹晓东说。
当前,中国儿艺正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为复工后的演出提前做好准备。中国儿艺副院长赵寒冰认为,恢复观众信心是市场恢复期首先要解决的难题。为此,剧院一边对观众需求进行调研,通过了解观众所思所想所需,把大家最期待的演出优先上演,一边积极地联系保利等院线商谈合作项目,确保在可以演出的第一时间,为孩子们带去精彩演出。
“疫情期间剧院创新尝试的线上内容制作和传播经验值得好好总结。未来,‘演艺+互联网’将会继续为舞台艺术发展带来增量,促进戏剧的传播普及,为剧院带来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赵寒冰说。
冯俐表示:“疫情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窗口期,给予了新的创新空间和多媒体平台。文化和旅游部也将2020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搬到了网络上举办,这是很好的举措。但舞台艺术终究离不开舞台,剧院还需要在主业上精心打磨,精致的内容才能吸引观众,这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中国儿艺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初心和追求——‘一切为了孩子’,我们会一直陪伴在他们的身边。”
记者手记
“看得见的是光芒,看不见的是力量。”作为专门为孩子服务的国家院团,每年”六一“儿童节,中国儿艺准备的活动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深回忆。虽然今年的儿童节活动搬上了云端,但观看和参与的孩子变得更多,受到戏剧影响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了。
少年强则国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
青少年是国家和世界的未来,有什么样的儿童戏剧,也会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影响。戏剧艺术教育是美的体验,它不提供答案,给孩子想象、感受、创造的空间。当越来越多的儿童剧院肩负起“托起明天的太阳”的责任和使命,耐心地陪伴孩子成长,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定能使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