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苌群艺 编辑:毛国兵
参与扶贫工作这几年来,我深深体会到:在这场生动的群众路线实践中,与群众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变化同在的还有致富后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变化,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最悠远的回响。
“苌书记,咱不是党员,也不是村干部,但就是想参加村里的升国旗仪式,您看行不……”去年底,在县乡两级纪委书记走访督查扶贫工作中,延津县胙城乡东小庄脱贫户杨朝瑞向我们反映了自己的“诉求”。
“为啥要参加升国旗仪式?”杨朝瑞的要求让我有些疑惑。“不知道为啥,就是看了咱纪委组织观看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视频,觉得很激动,看到咱村‘两委’大院也举行升国旗仪式,就想参加……”杨朝瑞的话,让我意识到我们日常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纰漏:我们往往将关注集中于贫困群众会不会缺衣少食、收入增加了多少、该享受的政策落实了没,却较少关心他们心理上的需求和情感上的变化。
东小庄周围是黄河改道留下的沙荒地,延津县纪委扶贫工作队入驻后经过调研走访得出结论:沙荒地种小麦不见收成,种红薯却产量高淀粉足。两年间,东小庄的贫困群众成立合作社流转上百亩荒地种植红薯,杨朝瑞还建起了红薯粉条加工作坊和红薯地窖对外出租,收入翻了几番,用杨朝瑞的话来说“从来没这么有干劲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有哪个受惠于改革发展红利的群众不盼着国家兴盛,不想着饮水思源?想到这里,我们越来越理解杨朝瑞看似“奇怪”的请求,从“输血”到“造血”再到“回血”,脱贫攻坚产出的不仅是真金白银,还有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情深。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脱贫户杨朝瑞参加升国旗仪式的消息迅速在东小庄激起回响,近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的普通村民和贫困群众自发加入到村“两委”的升国旗仪式中,虽然这个队伍里有人拄着拐杖,有人推着轮椅,但无不庄严肃穆。前几天,我趁着周末,早早来到村“两委”大院,再次加入这个并不整齐的队伍,在义勇军进行曲中注目晨曦下的五星红旗。智志双扶,咱老百姓圆了致富梦再圆家国梦,此刻,是我履职纪委书记以来最开心的时刻。
(本文作者系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