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秦丹华
徐丽桥总是很忙。不管是作为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还是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战疫的特殊时刻,她的工作也从未止歇。在她眼中,履行委员职责和副院长的双重身份就有双重担当。他们是相辅相成,高度融合的。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徐丽桥的履职故事和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战疫之歌。
以艺战疫,“前浪”“后浪”齐上阵
每年春节前后,是艺术院团最忙碌的时候,文化进万家、新春走基层、海外“欢乐春节”……演出安排应接不暇。原计划过完春节,徐丽桥要带领中国歌剧舞剧院民乐团出访俄罗斯并展开欧洲多国巡演,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所有演出计划取消。
面对疫情期间的暂时“停摆”,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应对思路是在保证演职员工健康安全的基础上,停演不停“功”,停工不停“学”。
“原本全年计划要完成的创演剧目,现在基本上只能集中在下半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一开始,徐丽桥颇为焦心,但是看到艺术家们一点也没放松创作,感动之余,她觉得有把握实现目标。
疫情期间,不同剧目的主创团队召开线上创作研讨会,提出策划、打磨剧本,为之后的排练做准备。音乐会版歌剧《张富清》的编剧文新国在疫情期间再次修改打磨剧本;剧本还没定稿,作曲方石就完成了声乐与器乐部分主旋律的创作,并充满信心地表示,即使剧本做出调整,也不会影响主题创作,任何音乐段落都可以随时增减。
“方石先生是武汉人,在疫情最严重时,他依然放不下这这部作品,在家潜心创作,灵感来临时会激动地给我打来电话,谈起创作构思滔滔不绝,经常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徐丽桥说道。
剧院的创作人员和演员还自发创作、制作了大量的歌曲、诗朗诵等文艺作品,用饱含深情的作品为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各行各业的英雄们加油鼓劲。
“大家没办法进录音棚,就在家里用手机一遍遍录制,直到调出最好的效果;进不了机房,他们就自己上网找素材;手头没设备,就临时上网订购……总之,就想着第一时间把作品呈现给大家。”徐丽桥说,目前,剧院与现代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了《人民的战役——战“疫”优秀公益歌曲选集》,专辑共收录了25首优秀作品,“希望这些歌曲转化为温暖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战胜疫情的精神力量。”徐丽桥说。
年轻人满怀激情地创作着、工作着,老艺术家也不遑多让。词作家乔羽、舞蹈家陈爱莲、剧作家黄奇石、演奏家金纪广等老艺术家纷纷录制抗疫视频。79岁的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副院长黄奇石还创作了《春风将送你们归来》和《圣洁的爱》两首歌曲,祝福白衣天使。
84岁的艺术家赵青,从毛主席诗词《卜算子·咏梅》中得到灵感,创作了一幅油画《咏鹤——丛中笑》献给在危险中逆行的英雄们。她写下:“画中将丹顶鹤比喻中国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不顾生死,怀着打赢抗击疫情人民战争必胜的信心!乐观预见待到消灭病毒决胜的那一天,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落款是“一名老党员、老文艺工作者,84岁赵青”。
“当赵青老师把画作和文字拍照发给我的时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老艺术家们时刻心怀国家、心装人民,体现了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崇高情怀。”
线上线下,好作品打动观众
5月初,文化和旅游部召开的创作部署会上特别提到,国家艺术院团体现国家意志,要做到先发声、有佳作、能引领。
徐丽桥认为,新时期、新形势下,舞台艺术正在向数字舞台艺术转变,“云演出”“云创作”“云观剧”“云排练”等线上创演工作,已经打破舞台艺术传统的时空观。这要求文艺院团要深入研究互联网语汇,以实现多形式创作、多层次传播、多渠道共享、多平台盈利。
线上版歌剧《盼你归来》应运而生。《盼你归来》是中国歌剧舞剧院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的献礼之作,于2019年11月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此剧原定今年3月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但受疫情影响推迟到9月,预计7月率先推出线上版本。
“《盼你归来》既是现实题材又是主旋律作品,但在叙述方式、音乐处理、舞台呈现上,使观众感到此类题材在创作和舞台呈现上的耳目一新,用艺术手段生动诠释了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徐丽桥认为,这部作品重在表现“盼”字,融入了母亲、妻子、儿女对逝去亲人无尽的思念;讲出了兰考人民怀念焦裕禄,盼望他“回家”的心情;同时也表达出广大人民群众呼唤“焦裕禄精神”的回归,盼望涌现更多像焦裕禄一样的人民公仆。
“在经历了疫情的当下,我们每个人心中又何尝没有一个‘盼’字——盼亲人健康、盼工作顺利、盼岁月静好、盼祖国强大。”
徐丽桥相信,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这部作品都能打动观众。
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艺术呈现,也离不开扎实的排练。疫情发生后,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各业务团及时调整业务训(排)练形式,要求演(奏)员居家进行业务训练。为了保证演职人员的收入,剧院根据演(奏)员居家练功的情况发放业务排练费。
“目前看来,居家‘大练功’的效果不错。正式复工后,各业务团将陆续开展业务考核,就到了真正检验居家练功效果的时候了。”徐丽桥说。待复演时,大家还要接受来自观众的检验。
走访调研,疫情下的文化产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徐丽桥参加了北京市政协关于提案分析的视频会议。之后,为深入了解疫情对文化经济、文化产业的影响,徐丽桥又参加了“健全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前往北京朝阳E9区创新工场、亮马桥桃花园,先后走访相关文化科技单位和中小型文化传媒类民营企业。
徐丽桥看到,受疫情影响,一些文化公司受到重创,面临生存挑战,员工失业,人才流失很严重。同时,她也了解到北京市政府创新政策服务,出台了品牌提升、精品园区、旗舰企业、文化科技融合等文化产业创新试验区“政策50条”。这些政策是否能像预期中那样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徐丽桥会持续关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39次提及就业。稳就业、保民生,是今年经济目标的底线。”徐丽桥认为,文化产业发展是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文旅融合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够实现产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而且文化领域门类多、产业链条长、就业形式灵活,吸纳就业的容量比较大,不仅可以扩大就业数量,还可以提高就业质量,特别适合大学生、研究生等知识阶层就业与创业。“在全球疫情的冲击下,应该发挥好文化产业在促就业、稳发展、保底线的工作中的特殊优势。”
不仅如此,身为武汉人,徐丽桥还关心与疫情相关的方方面面。
疫情初期,徐丽桥就建议基层防控既要加强合法性,更要考虑防控措施的人性化,对一些口气生硬、不够文明礼貌的“硬核”标语,要重新调整措辞。3月初,徐丽桥结合了解到的一些社情民意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问题、短板,提出关于疾病防控、物资储备、中医的继承弘扬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多条建议。
全国两会上,徐丽桥提交了《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提案。“我看到没有药物可以抑制新冠肺炎病毒时,心急如焚。后来出现了中医对照组,对新冠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这使我联想到屠呦呦青蒿素的发现,就是从古人的肘后方(古人行医均将药方收藏于袖中)中获得的启发。我们中国有这么好的中医药方,却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被日本和韩国占去世界中医市场的份额,这值得反思。”因此,徐丽桥希望,“好好研究老祖宗的方剂,使其可以对全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重点提案:《关于进一步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案》
今年两会,《关于进一步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案》作为民进中央党派重点提案之一,备受关注。作为民进中央文化艺术专委会副主任,徐丽桥对这一提案作了较为细致的介绍。
谁来买?
徐丽桥:提案指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过于单一、资金投入不足、指导性目录缺乏需求针对性、采购流程有待规范。因此,我建议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培育人民所需、政府满意的社会文化机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研究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有关重要事项,细化指导性目录,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专业性强的社会文化机构,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逐步构建多领域、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向谁买?
徐丽桥: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应把民办图书馆、民营演艺机构、民办博物馆等提供的优秀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政府购买范围。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只要是符合一定条件的法人,并能够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都可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主体。对于文艺院团来说,就是要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入市场化营销和管理,激发院团自身活力,出人才、出精品,让更多叫响又叫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导向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文艺作品成为政府购买的对象。
怎么买?
徐丽桥:应进一步创新购买方式,提高购买服务质量,采取“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菜单式服务,避免由于供需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效率低下等弊端和不完全竞争带来的购买垄断。
怎么管?
徐丽桥:完善由购买主体和公共文化服务对象共同参与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承接主体的工作进行评估,采取全过程跟踪监管、严格检查验收服务成果、加强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满意度评价等一系列措施。
记者手记
从两会前到两会中,和徐丽桥的沟通基本是在凌晨时分进行。在与她的交流中,记者强烈感受到徐丽桥作为国家艺术院团的管理者,她关注艺术创作,致力于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系统干部,她关注文化企业发展和就业问题;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她关注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从建立残障人士的专用设施,到在中小学推广民族舞广播操,再到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等,涉及面广,了解情况深入。
正是这种多重角色要求徐丽桥拓开视野思路,深入百姓中,倾听民情民声,民之所需所愿。她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履职尽责的政协委员,同时才能扎扎实实有声有色地推进国家文艺院团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