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保民生,要保住基层戏喇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29  浏览次数:232092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王彬2020全国两会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形势下召开,全国人民高度关注,对新目标、新发展充满期盼。《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王彬
 
 2020全国两会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形势下召开,全国人民高度关注,对新目标、新发展充满期盼。《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此时此刻,信心和士气颇为重要。激发奋进力量、刻画奋斗形象,为脱贫攻坚注入精神动能是文艺工作者的重大课题与责任担当。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花鼓戏国家级传承人杜美霜早已思考良久。她持续观察基层文化生态,抓住一切机会调研,即便疫情期间也从未中断。她说,强化精神文化产品的扶志功能,有助于从根本上调动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我造血功能。这一过程中,基层文艺工作的作用不可忽视,特别是对县级专业剧团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予以更加实际有效的支持。
 
文化大喇叭,咋说咋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杜美霜坚持履职,把自己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来所获得的补贴,以及被评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常德市百名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获得的奖金,共计6万元,捐赠给了湖南常德鼎城区慈善总会。
 
“我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基层文艺工作者,我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在困难面前,为社会和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义不容辞。”杜美霜捐款时说。
 
      她还发挥专业优势,第一时间动员组织疫情专题创作。经过数个昼夜的作词、编曲、演唱,常德丝弦小调《战疫情·渡难关》火速出炉。
 
“控疫到了关键点哟,衣儿哟哟,呀衣哟,人人都是战斗员哟……”歌曲主题鲜明,开头就号召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鼓作气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少接触、少见面,不聚会、不设宴……公共场所不要去,配合检查作贡献……”曲词朗朗上口,便于百姓理解和记忆。
 
为保证艺术效果,杜美霜和团队来到剧场,反复录制,戴着两层口罩,几场唱下来,嗓子就哑了。当时天寒,汗水浸透单薄的演出服,在冷空气中干了又湿。餐馆都不营业,大家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愿意给做简单的盒饭,可常常是“看得见、赶不上”,送过来还是热乎乎,等演员排练完要吃的时候都凉透了。即便如此,团中所有人还是踏踏实实,继《战疫情·渡难关》之后,短短半个月内又创作了4部作品,集中宣传党和政府的抗疫方针、传播防疫知识。针对这些作品,不少当地群众评价:“这就是咱的文化大喇叭,咋说咋听,咱保证不添乱。”
 
 
缺钱少人还要唱,图啥
 
疫情期间演出不停,杜美霜的调研也同时进行,每去一个区(县)就记录一段实事,写下一段思考。这其中,最触动她的是桃源县汉剧团,连个像样的剧场都没有,演职人员原本微薄的收入在疫情大环境影响下更是每况愈下。就是这样,他们依然坚守在基层,场地不够就在各自家里用手机录制好,做成视频播给大家,场务不足家属来补,克服一切困难排戏唱戏,尽快创作抗疫作品,把政策宣传下去;不少演职人员还把“下沉”社区参与防疫工作的经历写出来,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正确的抗疫理念。这一切,杜美霜都看在眼里,也感同身受:“缺钱少人还是毫无怨言地唱,大家图个啥?不就是为了群众听得进去、入得了心嘛。”
 
现实不容忽视,县级专业剧团发展的痛点还在。仅以湖南常德为例,其9个区(县、市)的专业剧团,如今仍在正常运转的只剩下一半左右,普遍饱受资金匮乏、人才断层、作品断档、动力不足的困扰。
 
“现在还能去哪儿看戏”
“孩子想学戏,我们也不敢送过去”
“没场地没舞台,我们还是得走”
……
 
面对群众和基层演员提出的这些问题,杜美霜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全面掌握情况,杜美霜又扩大了工作半径,系统了解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陕西秦腔等特色剧种在地方的发展和传承情况,找出共性问题。
 
经过几轮调研、多次与同行和业界专家研讨,杜美霜在今年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促进县级专业剧团发展的若干建议》,其中包含着战疫期间的诸多切身体会,也凝聚着基层文艺工作者的呼声:戏曲传承发展需有阵地,建议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县级专业剧团的展演平台和场地建设;薪火相传关键靠人才,建议政府部门能落实好“一县一院一团”的布局,保证县级专业剧团40人左右的队伍编制,保障全额经费,以留住人才;基于现有专业技术职称制度的不完善,建议适度增加全国各地县级专业剧团的正高职数,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县级专业剧团为什么如此重要?这时候帮扶他们发展意义何在?“我们国家有那么多扶贫典型,基层有那么多扶贫故事,地方有那么多扶贫举措,这些都是绝好的现实主义题材。关键是谁来做、怎么做?”杜美霜认为,在脱贫攻坚关键的历史节点,正是文艺事业发力的重要时期,基层文化力量可以也必须发挥应有作用。
 
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杜美霜一直高度关注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和扶贫进展。2018全国两会,她提出摆脱“人穷志短”还需“精神扶贫”,建议要强化“扶志”是从根本和长远脱贫的共识,组织和发动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及团体,合力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实施“扶志”脱贫活动。
 
该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捐建学习阵地和文化活动场所、开展送文化宣传活动、建设群众文艺团体等举措逐步在贫困地区普及起来,夯实了贫困地区文化发展的基础、促进了乡风民俗向好转变。
 
有此结果,杜美霜更注重对贫困地区的专门调研。有一次在某贫困村演出,台上脱贫题材的戏刚完,台下就有一位汉子嘀咕:“我可不想像里面那个人似的,只会要着吃,不会自己做。”此后,杜美霜再来村里,就发现“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国家送小康”的情况明显减少了,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一股自乡村内部生长起来的积极劲儿,有了这股劲儿,就不怕没发展。
 
直观感受到文化对精神的重塑,也清楚看到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杜美霜更体会到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对于转变思想扶志扶智的重要作用。2019全国两会期间,她进一步提出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议出台政策支持鼓励地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采取政府出资与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措施,每个市、区、县至少建设一所高标准的公共戏剧院和一所公共图书馆、一所公共文化馆、一所公共博物馆。
 
这份建议得到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在与地方有关部门沟通后,给予杜美霜详细答复。截至2019年年底,据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统计,有2325个县(市、区)出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占比83%;494747个行政村(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占比86%;1649个县(市、区)建成文化馆总分馆制,1711个县(市、区)建成图书馆总分馆制,分别占比68.5%、73.8%。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还会同中宣部等部委制定《关于提高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和实效性的意见》,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提档升级,更好发挥服务民生的作用。
 
这一年间,一系列政策发布,全民文化阵地建设落实落地。杜美霜在下乡演出中感受到村里的戏台子宽了,广场上的文化设施多了,文化馆站里的服务项目也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丰裕起来。有了固定的公共文化场所,文艺工作者送戏下乡效果更好了。
 
 
“以前村里条件不行,有时候临时支个台子就唱,地面坑坑洼洼,戏曲演员穿着几寸高的朝靴走得费劲,群众围上来看也是没个平地儿站着,一遇到下雨刮风,就可能演得‘挂汤带水’。现在政府给配了演出车,村里的百姓大舞台也修缮一通,平平整整,遇到坏天气,大家可以去文化礼堂或文化馆(站)看戏,演员演得踏实了,观众看得走心了,这出戏就成功了。”杜美霜点赞公共文化设施的改观。
 
连续两年的“五星”办复结果让杜美霜对履职更有信心了:身后是基层百姓的期待,身前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有多大的困难也不怕。
 
记者手记
 
“使全社会充满活力、向上向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置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之中,对文化民生的关切令人振奋。在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我们感佩像杜美霜这样来自基层的文艺界代表,把基层最真实的声音、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带到北京,也将把两会精神原原本本带给百姓,把国家政策传递到基层“最后一公里”,通过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让更多群众受益。这两年,杜美霜的参政议政能力得到锻炼,艺术造诣也不断提高,初心却从未改变。她的目光永远热忱投向基层,为民发声、为民服务。
 
作为文艺工作者,杜美霜从艺30余年来一直注重创新,在老规矩和新唱法中寻求平衡,让创作出的作品更能入心动情。她利用周末休息时间,遍访常德周边城市、乡村,广泛收集109个常德花鼓戏剧本,为常德花鼓戏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文献,促进花鼓戏普及和传承。今年,得知文化和旅游部继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杜美霜非常振奋:“我会带着更多有志者,一直唱下去。”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