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旅游 » 正文

大美黔东南 钟灵毓秀看黄平系列报道之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15  浏览次数:188194
核心提示:  不忘初心担使命 凝心聚力拔穷根  贵州黄平县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  黄平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西北部,辖8镇3乡,151个行政村(居),总人口39.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8.5%。历史上

  不忘初心担使命   凝心聚力拔穷根

  ——贵州黄平县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



  黄平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西北部,辖8镇3乡,151个行政村(居),总人口39.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8.5%。历史上,这里曾经是历代州、郡府所在地,曾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且(jū)兰国都。然而,由于受历史、地理、交通等多种因素制约,贫穷落后长期以来一直是这块土地撕不掉的标签,2014年,全县共有81个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144户111691人,贫困发生率曾一度高达31.83%。贫穷!尤如一副沉重枷锁,束缚着这些大山深处的乡亲,拖住了他们迈入小康的步伐。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黄平县委、县政府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也感到使命光荣。2014年以来,黄平县尽锐出战,织密作战体系,建强总攻队伍,成立12个工作专班,由县级领导出征领战,县乡(镇)党委主责主战、部门单位协同作战、扶贫干部一线奋战、纪委监委挂牌督战,形成决战决胜态势。

  黄平人民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率100%,通电率100%,100%通客运车,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100%,建制村100%通油路、水泥路,30户以上村民小组100%通硬化路的6个100%。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1.83%下降到现在的1.13%,累计脱贫24442户107726人。



  鼓足“发展劲”

  时下,正是食用菌丰产期,走进浪洞镇东西部扶贫协作食用菌产业园,一排排食用菌棒,一座座智能化食用菌栽培专用大棚,一道道忙碌的身影便映入眼帘,这里平均每天有80名左右农户在园里采摘菌菇。

  浪洞镇平么村一组的何光英在大棚里培育鸡枞菌和猪肚菇,大冲村三组的代元碧在忙着采摘菌菇,各自忙碌并快乐着。代元碧说:“从早上开始,中午吃饭只休息一会儿,每天能采摘200斤左右,有80元钱的收入”。

  产业扶贫是保障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根本途径。从2014年底黄平脱贫攻坚按下“快进键”以来,黄平县因地制宜,按照“一菜、二药、三养、四强、五优”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特色种养殖、畜牧业等产业,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重点打造以坝区菜,林下养蜂、林下养鸡、林下中药材、林下食用菌为重点的黄平经济名片。先后建成837个产业项目,带动10万人次贫困群众增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纯增收1800元。

  “黄平县目前还有0。5万人还未脱贫,巩固提升任务依然艰巨,决不能有任何的松劲懈怠,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黄平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智,在刚刚召开的黄平县第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坚定地这样说道。



  用好“政策包”

  在重安镇石头堡村,年仅14岁余国香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这一老一小全靠社会兜底保障,才能得以勉强维持生计。余国香跟年近90岁的奶奶吴国英一直住在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且阴暗潮湿的土坯房里,旁边一栋摇摇欲坠的老木房因年久失修,已不能入住。2019年9月,重安镇政府派人对余国香家的木房进行了房瓦更换、全面加固,同时帮助老人更换了老旧线路,新增了照明设备。余国香跟奶奶吴国英终于搬进了再也不透风漏雨,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老人搬家当天高兴得直流泪。

  为有效改善贫困家庭居住环境,2014年以来,黄平县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461户,发放补助资金2.46亿元,建成5个移民安置小区, 5179户22994人搬出了昔日条件艰苦的大山,住进了功能设施齐备,宽敞明亮的新居。此外,还对全县19666栋透风漏雨的农村老旧房屋进行了全面翻修,老百姓一直以来最关心、最牵挂、最期盼的住房安全问题得到了充分保障。同时还累计发放各类教育扶贫资助639754人次,共计3.508亿元,对所有在读贫困户子女均实现了“应助尽助”。

  黄平县强化健康扶贫优质服务,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不辞辛劳,爬山涉水,千方百计送医送药上门,广泛开展义诊巡诊和大病、慢性病筛查,最大限度遏制住了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覆盖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县所有村卫生室均完成“四有两落实”标准化建设,农村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



  筑牢“防控墙”

  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黄平县全力筑牢“防控墙”建立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利用脱贫攻坚平台和“大数据”精准扶贫。全县3000多名扶贫干部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对因疫情影响生活困难的贫困人口,对突发性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贫困边缘人口,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识别,及时开展帮扶,有效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

  “做了多少天,总计是多少钱,请你们自己核对一下”黄平县茂盛佳源苗木专业合作社雷小芳一边给农民工发工资,一边这样悉心叮嘱。

  谷陇镇山坪村60岁的贫困户张阿亮,这段时间每天都准时到地里种草药。10天半下来,领得了1050元钱。拿着一叠崭新的钞票,张阿亮高兴地说:“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是在基地种草药不算累,就当锻炼身体,自己双手挣来的钱花着也开心。”

  翁勇村贫困户王山齐说:“以前挣钱要背井离乡到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去打工。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扶持合作社规模化生产,村民都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了”。

  黄平县茂盛佳源苗木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利益联结分红贫困户35人,带动500余名务工村民。现在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重点发展油茶套种黄精产业,计划发展规模4000亩,建成千亩油茶套种黄精示范基地。像茂盛佳源苗木这样的专业合作社,目前在黄平已发展有289家。

  为切实保障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黄平县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金融扶贫等帮扶力度,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增收有门路、就业有保障、生活有奔头。

  “今年以来,我们不仅对贫困人口开展技能培训,解决贫困户农产品疫情期间‘销售难’等问题,更充分考虑到疫情对扶贫项目收益潜在的长期影响,对种植养殖、旅游、加工等扶贫项目分类制定帮扶措施。”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自疫情发生以来,黄平县强化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目前黄平县所有企业和投资项目均已复工复产,占比达100%。

  水泥路、柏油路路连着千家万户,小洋楼、吊脚楼点缀农家小院,映衬着百姓的幸福故事。黄平39万各族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 “宁肯苦干、不愿苦熬”的拼劲,在勠力攻坚、决胜脱贫、筑梦小康的伟大征程中再谱新篇。(杨正洪)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