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头条 » 正文

又能来国图读书了,真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15  浏览次数:217046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李静 王学思今天捧在手里的这本书,真香!暂停开放109天后,国家图书馆于5月12日早上9点按下重启键,敞开大门,拥抱预约前来的1200位读者朋友。一大早,记者到达国家图书馆大门时,公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李静 王学思
 
今天捧在手里的这本书,真香!
 
暂停开放109天后,国家图书馆于5月12日早上9点按下重启键,敞开大门,拥抱预约前来的1200位读者朋友。
 
一大早,记者到达国家图书馆大门时,公安、防疫部门及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已戴着口罩值守在入口处,静候读者的到来。9点之后,读者开始进场。读者们对出示预约码和健康码、体温检测等流程已是非常熟悉,整个入馆过程严谨、规范、有序。
 
久违的国图,
我们又来了!

讲述人:毛雅君(国家图书馆业务管理处处长)
 
按照中央关于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国家图书馆有序恢复开馆了。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读者与一线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过认真审慎的研判,自5月12日始,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恢复开放,实行严格的预约限流措施。
 
为满足读者需求,我们馆南区所有的阅览室全部对外开放,并将北区和古籍馆的部分服务整合至南区,努力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保存本和古籍特藏原件暂不提供阅览服务。
 
国图实行的是双预约制:入馆预约和阅览室预约。这是为了减少排队等待过程中的风险。进入阅览室,读者不需要排队等位,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可以很快找到预约的座位。
 
因为读者担心借阅书籍有间接传播病毒的可能性,我们专门设立了文献消毒室,配备了文献消毒设备,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措施,除了必须的一米线、扫码验证、体温检测,还在场馆内配备免洗洗手液,让读者来馆借阅可以很安心、放心。外借图书时,读者在网上选好书后,到馆后可直接取走,节省了到馆等待的时间,也减少了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
 
公布开馆后,我们很快感受到了广大读者对国图的热爱。今天综合阅览室的90个座位在6分钟之内就被约满了,全馆未来3天内的预约也仅有少部分空额。我们特别感谢广大读者在疫情发生以来对国图的关注、支持和理解,我们也将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加派人手,不断优化服务。
 
22个服务点
读者还可自助消毒

讲述人:王志庚(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
 
文化和旅游部及北京市各部门都高度重视国图此次恢复开馆的工作,我们提前做了细致的部署和准备,国图按照科学评估、统筹兼顾、分类施策、平稳有序的工作方针,制定了《国家图书馆逐步恢复开馆细化方案》《国家图书馆疫情期间文献消毒方案》等工作方案,研发调试预约系统,组织进行恢复开馆演练,编写推文微信及电话预约、外借服务、常见问题等相关流程说明,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解答,确保在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逐步恢复开馆服务。
 
此次开馆,国图共设置了22个服务点,有数百名员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相关服务工作中。与其他公共场馆相比,我们的防疫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文献的消杀要到位,二是场馆消杀工作要更为彻底,必须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不遗漏。因此,我们阅览室的座席承载量目前仅为原来的1/3。原来,一张桌子坐4个人,现在两张桌子坐3个人。对于场馆空间的消杀,我们会在早上8点到9点、中午12点到下午1点,以及闭馆后全面进行,重点是桌椅以及电脑等设施设备。
 
为了确保提供的文献是安全的,我们设立了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消杀室,当天所有回收以及被接触过的文献都会进行臭氧和紫外线消毒。有疑虑、想亲自操作的读者,也有自助消杀设备可使用。
 
缩微胶卷和光盘等文献具有特殊性,我们对此采取静置处理后再提供借阅的方式。
 
 
想多“刷”点儿知识

讲述人:石女士(研究生备考者)
 
国图的预约太火爆了。5月11日,我先是用微信预约,失败!转战电话预约,占线!打了好久电话,终于打通。
 
我觉得在家待时间长了,整个人像木了一样,所以听说国图恢复开馆,就想第一时间进馆,“刷”点儿知识。我目前在准备考研,时间有点儿紧了,在家学习毕竟不如在图书馆。一群年轻人在一起读书,有互相激励的作用,这对我很重要。
 
目前看,预约到阅览室的座位还是很难的,毕竟仍处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相信假以时日,国图会开放更多预约名额,大家能更方便地来看书。
 
特别点赞国图的服务,从进馆到引导,每一个步骤都做得很细致,我们读者在这里读书很放心。
 
 
期待更多数字资源

讲述人:崔女士(退休医务工作者)
 
我今天来国图是来还《地图的历史》《黑洞的能量》两本书。这两本书是在疫情发生前借阅的,在手里放了100多天,现在终于能还上。居家封闭期间,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从书上看世界看宇宙,让生活不是那么烦闷。
 
退休前,我是一名医生。干专业的时候,只朝着一个方向钻,其他方面好像空白的一样。退休后,我就办了国图的读者证,想努力地补上其他方面的知识空缺。我特别喜欢国图的一些讲座,比如曾有一位大学教授讲海洋,会讲海和洋的区别,什么叫浅海、什么叫深海,受益良多。希望这些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讲座也能尽快重新开办。
 
今天过来,我感受到了国图服务的用心,他们太不容易了。现在已是入夏,白天气温不低,很多工作人员在露天值守。由于服务地点有迁移,图书馆投入了很多引导人员,真是不忍再给他们添麻烦。疫情防控期间,我想读者可以继续使用国图的数字资源,休息的时候可以更多地在手机、平板电脑上看书。我注意到最近这一年,特别是疫情期间,国图在数字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下了大力气,共享了不少数字读物。
 
记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诗刷屏的那天,国图奉上了6万余首唐诗、24万余首宋诗,之后又开放了一座“线上藏书楼”,展示了国家图书馆古籍特藏数字资源建设的全貌;在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国图推荐了一个外文数据库“十八世纪文献在线(ECCO)”。这种云服务我认为不仅在疫情期间有必要提供,以后也应该持续提供。毕竟现在微信里转发的内容良莠不齐,很多内容没营养,甚至是“假知识”。国图如果能为我们建设一座没有门槛的网上综合性大学,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尽快与全球图书馆分享防控经验

受访人:柯平(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听说国图恢复开馆了,第一感觉是振奋。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人们的出行,却阻挡不了人们的阅读与学习。
 
国图在经历3个多月的临时闭馆之后有序恢复开馆,其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一,疫情防控期间线下服务受阻,国图充分发挥了数字图书馆和网络服务功能,推出抗疫资源专题,闭馆不停线上服务,及时开展应急信息服务。恢复开放后,将实现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的深化协同,开启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服务后的新型服务模式。其二,国图是全国“首”馆,它的恢复开放是一个行业的标志,对于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做好图书馆全面开放服务将产生积极影响,标志着我国图书馆抗疫工作取得初步胜利。其三,目前,国际疫情防控形势仍然紧张,英美等国家的图书馆还处于应对疫情的关闭状态,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可以及时地与外国图书馆分享抗击疫情的创新服务模式和防控管理方法,为世界各国图书馆应对疫情提供参考经验,发挥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引领和典范作用。
 
记者手记
 
国图原馆长任继愈先生说,图书馆没有读者,就如同鱼失于水,缺了存在的依据。闭馆109天,国图一直惦记着读者,为读者提供着丰富的线上服务;读者也企盼着能像鱼儿一样,早日游回国图这座知识的海洋。直至5月12日,在暂停开放2616个小时后,国图终于重新将读者“拥入”怀中。在3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了国图人与读者之间的深情,读者说感到国图人已“竭尽所能”,国图人则回应说“想要提供的更多”。这饱含情感的你来我往,让记者感动。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打乱了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秩序,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闭馆。国图人说,新型冠状病毒的突然造访,让人们失去了随意出行的自由,但世界并没有因此缩小。相反,在这被迫放慢脚步的战疫期间,人们或许有机会去看见更大的世界。疫情期间,全国图书馆将服务转至云端、线上,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电视随时随地查询国家数字图书馆和许多地方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点滴时间学习、丰富自己。这种打破时空限制的服务实现了不同地区的读者在获取阅读资源上的平等。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读者对于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以及线下服务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图书馆预约常态化以后,预约体验的优化提升就很值得研究,特别是预约状态的动态实时更新显示,让读者能知道还有多少“余票”,而不是一直处在“抢票”状态,国图的系统实现了这一点。又如,对于没有预约上的读者,可向其推送线上阅读资源,既弥补读者的遗憾,又推广云服务。此外,还可借鉴“火神山”建设过程中的“云监工”方式,通过直播展示开馆后的服务实况,让没能来到现场的读者也能感受到阅读氛围,同时方便其他图书馆参考借鉴。
 
图书馆虽然不是大学,但承担着教育的使命;虽不直接创造财富,却间接培养着创造财富的人。记者也希望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在恢复开馆后,继续与时俱进,内挖潜能,对标读者需求,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效能,传承文明、服务社会,让更多人受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