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方方日记”的成败得失面面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07  浏览次数:190688
核心提示:(日报头条河南讯:张栋梁 ) 2020年初,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冠瘟疫袭击武汉并有蔓延之势,1月23日中国宣布武汉封城。湖北之外的省地市闻风而动,在积极收治被感染者的同时,迅速加码防疫措施,正在欢欢喜喜过年的人们
       (日报头条河南郑州讯:杜勇 ) 2020年初,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冠瘟疫袭击武汉并有蔓延之势,1月23日中国宣布武汉封城。湖北之外的省地市闻风而动,在积极收治被感染者的同时,迅速加码防疫措施,正在欢欢喜喜过年的人们被突然按下暂停键,全国千村万户进入了自觉隔离模式。人们除了每天做好自己的防护,就把所有目光投向湖北聚焦武汉,对那里传来的每个字、每句话、每个画面都格外注意,为她的伤痛而伤心,以她的悲壮而感动,为她渐进有序的战“疫”而点赞,以她的情况好转而鼓舞,为她的解封开城而欢欣。

就在大家密切关注武汉前线战“疫”之际,微信群突然掀起转发“方方日记”热潮。原来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身处暴风眼的湖北省作协原主席、现已休闲在家的汪芳女士,通过相关媒体平台,连续推出自己的“封城”日记。内容显示她居家隔离期间,通过互联网、微信、电话等渠道获得相关疫情信息,加上自己的所思所想,冠以日记名称记录武汉封城后的情况,给了武汉以外的人们了解疫情中心的新渠道、新视角。与官媒相比,大家感觉方方日记更接地气,观点辛辣、贴近民众,纷纷相互转发传看,阅读者一阵愤怒几声唏嘘有所感慨。之后文章的留言出现分化,有人赞赏方方大胆直言笔锋犀利,誉其当代鲁迅;有人抨击其只见悲惨不见奋争,格调灰暗坐而论道且不怀好意。一时间,挺方和反方者开始了大论战,吃瓜群众初时参与不多,无奈何微信群里,每天都在强推这类文章或视频,逼得人不看也不行。至今,由方方日记引发的争论、争执、争斗汹涌澎湃方兴未艾,并因该日记在国外光速出版,迈上了新台阶。
    作为草根的笔者,被夹裹进去多时耗费了大量精力,思有所得。抱着一分为二的态度,从一般民众的视角,谈谈方方日记的成败得失。意欲抬杠者敬请绕行。

先说该日记的几个成功亮点。

其一,方方日记成功开辟了与抗“疫”战争并行的另一条战线,在同一个时空里燃起的高亮热度,比肩这场特殊战争。

庚子年初,中国遭遇了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抗击疫情即刻被国家定性为一场人民战争,并按照战争节律组织战“疫”力量。这场无人置身事外的战斗,没有枪声硝烟却看到有人相继“中弹”受伤或倒下,看不见敌人但敌人好像就在身边。而为了阻止凶恶病毒的猖狂进攻,从国家部委到省市县乡街道村镇的工作人员,紧急动员、联手构筑多层级“阵地”,党员、志愿者和警察设置卡口24小时严防死守;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夜以继日,十天之内医院就落成使用;军地医护人员冲锋一线,前赴后继与疫病展开了殊死搏斗;全国各地从精神到人力、物资,全方位驰援武汉,惨烈的战斗境况,不亚于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

与此同时,身在武汉疫情中心的作家方方,想用一个普通市民的感触,记录武汉封城后人们的凄惨境况,以一个代表弱势群体的呐喊者,痛斥责问政府部门和官员的冷漠和失策失当行为。基于这种底色的日记,吸引了社会各阶层的关注,有共鸣有欣赏有不解有反对,舆论场一时间翻江倒海,支持和反对声浪此起彼伏,不仅网友、大咖们唇枪舌战“刀光剑影”,而且同学群、亲友群,一个楼道一个家庭的人们,也你来我往争执不休,面红耳赤互相攻击到了翻脸的地步。

而今,中国抗“疫”战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一度阴霾笼罩的恐惧、紧张,随着方舱医院、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关闭,以及武汉解封而逐渐缓解,并有序进入复产复工模式。但方方日记开辟的这条战线并未停止争斗,依然在社会舆论场忘情演绎。从这个层面看,方方日记的威力或者引发的巨大动静,比抗“疫”战争本身过之而不及。

在一场十四亿人参加的悲壮战“疫”中,一本实时连载日记竟然能成为一路同行的主角,穷尽人类历史难觅踪影。创造出如此奇观,是方方日记的一个显著成功。

其二,方方日记成功助力了堵截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战斗,遏制或洗涤懒政怠政的机关顽疾。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所有政府非政府机关的通病,只有“病情”的轻重之别,跟社会治理模式关联不太大。但在具有较强官本位思想意识的中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尤为凸出。特别是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加强,以及资本利益的渗透介入,使得某些公共管理部门和领导的衙门作风、老爷做派、小团体利益优先等又走上了新高度。尽管党和国家多年来都采取严厉措施强化治理,但这个历史和现实交织出来的弊病,尾大不掉长期作怪,成为难以清除的机关顽疾。

爆发疫情之初,这个顽疾在湖北武汉再次暴露出让人愤懑的嘴脸。从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上报处置,到防控疫情的软硬件准备,都表现出令人痛彻的慢作为、胡作为。甚至周边省市已经启动最高响应级别了,作为“震中”的湖北、武汉,竟仍然不慌不忙,造成备战混乱、应对失度,病人的检测和收治出现拥挤无序的状态。此时,方方日记强烈责问个别媒体脱离实际的歌功颂德,质询政府部门和领导失职懒政,引来网上民众的同声吐槽、施压政府机关及社会行业协会。这对引发高层重视,果断出手整治,调整主要领导追责相关人员,使疫情防控快速进入正确轨道,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也对其它地方的政府部门及官员严格履职尽责、雷厉风行抓好疫情防控每个细节,起到了良好的蝴蝶效应。

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在短时间内达到应收尽收、管严控住的有序态势,是无数白衣战士浴血奋战、无数仁人志士鼎力支援、无数一线战斗的警察和普通民众无私奉献换来的,也是各级政府组织得力、党员干部奋勇当先、武汉人民遵章守纪积极配合换来的。也不能不说方方日记的持续疾呼,在其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回头想来,全国各级各类干部之所以不怕牺牲、兢兢业业、严抓细扣、超强防范,除了信仰所系、职责所在、良心所托之外,一定也有惧怕方方日记厉声责问的成分。由此看来,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疾,不是治不了,而是缺乏类似方方日记的大声喝问和党纪法规的雷霆出击。从这一点上看,方方日记相当成功,值得肯定和褒扬。

其三,方方日记创立了一种新式文体,并借助大事件一举成功。

细读方方日记,觉得它是一种新文体而非日记。说它是日记吧,它却像时效性很强的新闻报道,不是隐私性很强而不顾忌时效性的个人经历记录;说它是新闻报道吧,作者没有去过一线采访和核实,所述内容是坐在住室里所收集的网文、听说的信息及其思考,有些还是不实谣传;说它是有虚构成分的报告文学吧,但作者声称叙述的内容千真万确,说它是时评吧,论据没有经过核实,且是日常琐碎记录和感想。所以,它应该说是一种新文体,即不必是现场亲力亲为的采访调研,但要有较强的时效性,也可以虚构和通过臆想进行推论,以日记形式呈现却可以脱开日记的基本定义。实在不好给它一个合适的名字,姑且称之为“新冠方体日记”。

那么,我们在佩服方方作家创新思想之时,更佩服她的运作勇气和精准时机的把控。说实在的,如果在平时,创新这一文体,不仅学界不会认可,就是读者们也不以为然,可能看一眼就弃之如敝履了。但方方选在中国遭遇新冠疫情的大事件之下,以维护底层民众、弱势群体尊严和权益为旗号,以记载武汉人民悲惨生活、鞭挞政府官员漠视群众冷暖为主旋律,就使得这个四不像的内容吸足眼球,至于文体是否合适就无人关注了,因而得以横空出世、火遍神州。这种在大灾难中产生一种新文体的本领令人称叹。这样的成功虽然惹人侧目,或许也是巧合,但毕竟已经成功了。

其四,方方日记成功撕裂了族群和社会。

方方发表的日记,初时好评如潮,我也多次点赞。特别是她“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的身上就是一座山”的禅语,砸中了许多人的泪点。但随着一篇又一篇日记的不断发出,有些人从中嗅出了别样味道,引起他们的质疑和不满,继而对其日记中的观点予以反驳和批评,又因此招来方方及“方粉”的猛烈还击。于是乎,反方和挺方两路大军短兵相接,展开激烈鏖战,彼此的调门越来越高。特别是有人说方方在煽风点火,以及方方把批评者定性为“极左”、“愚蠢”“低级”“文革余孽”等,实施标签化,双方进入了剑拔弩张、水火不容的斗争境地,波及的人数少说也得上亿了。如此大规模的族群论战和争斗,导致严重的族群撕裂社会分化,对团结一致抗击疫情,乃至众志成城继续中华民族的强国梦,起到了减弱合力的作用,如果两大群体长期对峙对垒,也给社会动荡埋下祸患。至于说日记内容,对中国人民以后的外御各类讹诈勒索、内争国强民富快速崛起,有多大的负面影响,有待于未来实践来验证。而几亿人分派站队、社会裂痕扩张明显的事实,又有谁能够否认呢?尽管这是极为痛楚的现实,但的确是方方日记引起。成功分裂社会让人万分郁结,方方日记自然功高至伟。

其五,方方日记使作者一举成名。

在这场疫情到来之前,方方的作家名气,可能只有文学圈内的人们知道。而随着疫情的突然袭临和慢慢退去,在这个时空里推出60篇封城日记的方方,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个大作家方方了。方方的作家大名,因而打上武汉新冠疫情的鲜明烙印,成了世界著名作家(外国新闻出版界已有直呼)而青史留痕,谁说不是呢?

在文学界耕耘的作者作家,即是其抱着多么高尚的初心,也多少存在有朝一日功成名就的梦想。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计,或是为了个人生计计,或为了在业界内外倡导树立个什么,都想早一天为世人所知、被史书记载,并为此不惜牺牲安逸舒适的环境,深入一线体验生活,坚持不懈采访人物、收集素材,秉烛天亮奋笔疾书。但往往事与愿违,有些作家穷其一生不过尔尔。还有许多造诣很高、著作质量上乘的作家,去世多少年之后才被追认其成就,这类情况古今中外数不胜数。但方方作家慧眼独具,抓住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疫情机会,坐在家里,以听说、网传、朋友告诉得来的素材,以特殊的角度写了武汉的悲痛悲惨悲苦悲凉,以及政府的无能、官僚、人祸、犯罪,就迅速吸引国内外诟病中国政府者的亿万双眼睛,短时间一路蹿红,实现了弯道超车。由此看来,文学作家想扬名海内外,只要逮住合适的机会,以正义在身的黄袍,以为民请命的姿势,瞄准控诉恶劣的社会,盯住政府官员行政行为的不足或错误穷追猛打,也是轻而易举的事。这倒是给了文学界同行者,特别是怀有文学名家的梦想一族,提供了可以效仿的新思维、新路径、新手法。

其六,方方日记成功刷新了海外出版的最快记录。

经过近5万名援鄂医疗队员与当地医护人员的浴血奋战,在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武汉市千万英雄民众的积极配合下,这场空前的新冠疫情阻击战整体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从立春到清明,从长夜到破晓,76个日夜的逆行、坚守和期盼,2020年4月8日零时,武汉终于解除封城。就在同一天,方方日记改名为《武汉封城日记》,授权英文读物五大出版社之一的美国哈伯柯林斯出版社、德国最大出版社之一的霍夫曼坎普出版社,分别发行英、德文版,并在亚马逊商城开始预售,售价分别为21.99美元、25欧元。而且因《武汉封城日记》备受国外青睐,宣传报道方方作家的大幅图文,即时就登上了美国主流媒体《洛杉矶时报》的头版。

一个作家完稿的作品,尽快出版、尽可能远的传播,本来无可厚非。但平心而论,方方日记的文学造诣或突出成果,所有看过的人,绝大部分都是一般性的评价。那么文学价值如此一般的日记,为什么会赢得知名度颇高的外国出版社的钟爱?那里有多少世界名家的作品在排队等候,都要为方方日记的极速上架让道,这后面的内涵太过诡异。方方3月25日宣布她的武汉日记完成创作,4月8日就在亚马逊网站上开始预售,13天时间就完成了日记的修改润色、翻译编辑、排版校对等繁杂而细腻的工作。撇开那些私下早已约稿运作、写一篇翻译一篇排版一篇等传言,这个超快的出版速度,应属世界出版史上的第一例,只能用非常作品开通非常规出版通道来解释了。有网友要为方方日记的出版速度申请吉尼斯纪录,不管是调侃或是真做,方方日记打破出版速度的世界纪录,已不可置疑了。至于网上讨伐方方日记给抹黑勒索中国的西方主子递刀子、送炮弹,那也事出有因。在美国急于把新冠疫情应对不力的责任抹黑甩锅中国,并要求巨额赔偿时,谁让方方送上一份《武汉封城日记》大礼包的,能不让人深思吗?谁让背景复杂的美国哈伯柯林斯出版社,看上了名不见经传的方方作家呢!谁让国外两家大出版商,都同时对云中飞来的《武汉封城日记》喜极而泣呢!曾将一包洗衣粉说成化学武器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的美国,对大讲中国政府机关隐瞒疫情、滥权犯罪的方方日记,焉能错失这个送上门来的“宝贝”!洗衣粉都能变成化武,这个来自疫情中心的本地知名作家,身在战“疫”一线写的方体日记,能变成什么武器,只有写的人和利用它的人知道。它最终能对艰难崛起的中国造成多大伤害,方方并不在意,她说,难道有人利用我们就不出书了?很想反问一句,日本侵略中国时,卖国贼是否可以说,难道有人利用就不做人了?

 再说说方方日记的失败。

 这里只谈个人感觉重要的几处,见仁见智吧。

 方方日记第一个的败笔,是在冲锋号响起后,以正义之名释放了烟雾弹。

方方日记起笔和后来谋篇布局,主要是疫情之下武汉人的悲苦凄惨,以及政府机关和领导的无能、隐瞒,以及方方眼里的人祸和犯罪。也许她的初心,是为了引起政府部门或高层领导的注意和重视,以期改变某些现状。但却是在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以正义之名,释放一枚枚烟雾弹,直接或间接地负向影响着战“疫”的进程。

在一场已经升级为战争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整体战面前,在全国上下团结一致、逆行而上,决战决胜新冠病毒的关键时刻,我们不指望所有的文学作品,包括“封城日记”(纯自赏不发表的除外),都为抗“疫”军民呐喊鼓劲,至少不应该以监督政府为由头,一味的坐而论道、指桑骂槐、追着责问。很难想象,一场战斗打响后,冲锋的队伍前仆后继与“敌人”肉搏之时,还有人能站在一边,一会儿说民众中弹受伤了,你们官僚懒惰,造成伤者流血不止,这是犯罪必须给说法;一会儿说指挥员准备不足、隐瞒数据,别让他跑了。此时此刻战“疫”正酣,分分秒秒都在与死神抢夺生命。就因为你在武汉疫情中心居家隔离(全国大部分人都在隔离),就因为你曾是作协主席和知名作家,就要获取非同一般的颐指气使吗?就能以旁观者的口吻大声呵斥吗?国家多部门反复呼喊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这里被肢解为三心二意、离心离德。文人即是不能和前方“指战员”一起凝心聚力防控疫情,也尽可记下失误错误和问题,待到战“疫”出现拐点,再追究相关责任不迟。要得公道打个颠倒。如果换方方去遭遇战的前线战斗或指挥战斗,就一定能料事如神、完美无缺?就如同一场拔河比赛,哨声响起后,特别需要加油助威之时,却听到了方方的喝问和叫骂,即便是所指的问题确有表现,一声声斥责也收到一些矫正效果,其干扰作用远远大于有益作用。

还好,这不是与敌国的真正战争,否则,在前线释放这些指责、泄劲、放气的杂音,就是用烟雾弹遮蔽前进的方向,贻误战机、动摇军心,是要军法从事的!因此,方方日记的巨大失败,就是在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特殊战争期间,执着“狂轰”指挥员、战斗员的枝节错误,且非善意纠错,而是恨之入骨的凿削、泄劲。最低是分散了指战员和国人的注意力,对抗“疫”战争,虽一利而百害。

方方日记的第二个败笔,是用貌似正直的衣冠,掩饰了歪斜的身子。

方方日记起初受到很多人追捧,或燃爆舆论,不是因为日记的文学艺术价值多高,而是触及了社会黑暗面和敢于叫板政府。其实,作家的笔力所及,没有严格的限制,但总体上是奔着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而去的,有的人愿意歌颂真善美,有人喜欢鞭挞假恶丑,都是各自的权利和自由。但揭露假恶丑的目的,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推真扬善促美,还是为了发泄个人的戾气,或者是把尚有瑕疵的美好事物彻底摧毁?这是立场问题,也是检验人民作家的试金石。方方日记对疫情初期政府机关和领导的拙劣表现,予以严厉谴责精神可嘉,但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以及上升到中国人祸、政府犯罪的政治高度,要一个字一个字把他们写进历史的耻辱柱上,是要干什么呢?这似乎不是督促其尽快改过自新,恐怕是要完全彻底的将其碎尸万段。

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江学庆主任奋战一线,染病后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国人无不悲痛。方方对此哀悼表达惋惜自然应该,但其中一段“而江医生之死,我听说背后有着无法言说的故事,这是悲哀的故事。不只是生命逝去的悲哀,更有不准说出来的悲哀。我也不说。”,如此,既不厚道也不地道。江主任之死的背后,有什么不堪的悲哀故事?不止是生命逝去的悲情故事你知道了不说、无法言说、不准说。敢问方方女士,是谁不让你说的?谁有能力让你这个只为苍生说人话的“时代斗士”闭嘴呢?这还是那个英勇无畏的“高大”方方?故意给世人留下如此巨大的想象黑洞,难道是让人开足想象力,猜测执政党很阴毒、政府和领导很残酷吗?只有蛇蝎心肠才能码出此等文字,这决不是一个良心作家的面目!

另外,方方勇于鞭挞社会黑暗面追求言论自由,却不容许别人对救命恩人说声感恩,对辛勤付出者唱首赞美歌的自由,那一再标榜“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不是自扇耳光吗?她告诫同仁们“以后你们多半会被要求写颂文颂诗。但你们下笔时,请思考几秒钟,你们要歌颂的对象应该是谁。如果要谄媚,也请守个度。”既然标清自己不事权贵,你过去被谁要求违心写过颂文?不妨说出来。这类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行文,太阴损。文中话里透出的,不就是不准歌颂领导战“疫”的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呗,他们做错了可以批倒批臭,做好了不许大声颂扬,只要写颂词就是谄媚对吧?如果用这个标准推而广之,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建设新中国的血雨征程上,人民群众创作的所有经典颂曲、脍炙人口的红歌,都要扫进历史垃圾堆了吗?也许方方自我感觉良好,没有意识到自己坐错了凳子,也许坐错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习惯成自然,更可能是拿了一件涂有正义颜料的衣冠罩在自己身上,掩饰住了歪斜的自己。如果一个人头朝下观察周围的事物,其眼里的一切都是颠倒的;如果内心由灰暗密布,再热烈的阳光,也照不进那阴冷的一隅。

方方日记的第三个失败,是展示了叶公式的批评者形象。

在这场旷世的新冠疫情战争中,方方的名声和形象拔地而起,似乎是因为她不畏强权敢于批评的刀刀见血,捡起了文人们掉在地上的脸面。如此无所畏惧的临风玉树,应该是也必须是勇于批评喜欢批评的楷模,但事实却让人三观尽毁。日记连载之后,国内不同声音逐渐增大,批评批判的声调居高不下,方方不仅没有兼听则明,反而却更加高调地反唇相讥辱骂辩方,一副我乃天下正义化身、一贯正确的代表,将所有反对者都关进愚蠢、低级、卑劣和弱智、极左的黑屋,欲将其打入死牢而后快。这不是活脱脱的“叶公”转世了吗?真正的批评来了,虽没有吓得溜之大吉,却是百倍的厌恶仇视,坚决的拒之门外。方方可以体无完肤地批评他人十恶不赦,决不让别人质疑、反对和批判方方的灰暗阴沉,这种“只许自己放火、不许他人点灯”的做派,难道不是散发着恶臭的文痞霸权吗?至于以清正廉洁的面孔,痛斥社会道德沦丧、官场腐败,而自己却利用特权突破疫情管控关卡,送亲属出城。以及将一套金地别墅的小产权运作到自己手里,只见到“正气凛然”的作家方方语焉不详,没见给出一个没有腐化的可信解释,这或许将成为历史不解之谜也未可知。

方方日记的第四个失败,是获取名利双收的难看吃相。

前面说过,文人墨客一般比较清高,可能不在乎生活享受和物质待遇,但大多对名气名望都是有相当的追求,并为此甘愿付出毕生精力,以至死而后已。作家方方可能不承认自己追名逐利,但其已经名利双收的现实无可反驳,世界知名作家以及丰厚的版权收入,就在不远处等她。

说到追求成名成家也是人之常情。疫情之前,方方在国内有名并不著名,国外更是默默无闻。疫情来了抓住机会突破自己并无不可,她如果选择与苦难的中国站在一起,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族群站在一起,即便不为尽快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呐喊助威;可以不为长时间隔离起来的病人、普通群众纾解压力;可以不为被病毒折磨下的人们激发战胜艰难困苦之动力;也可以不对奋战一线的英雄模范给予高歌敬颂和褒扬鼓励;也可以不给生活在恐惧之中的亿万民众送去希望火光。但也不应选择性地持续描述惨惨惨、瞒瞒瞒、错错错,在欲哭无泪的无数人心里,不断塞进去大把的悲伤、担心和郁闷。这种不断叠加的恶劣情绪,使人们长期沉浸在精神压抑的氛围中,对抗击病毒侵扰百害而无一利。当疫情出现转机看到胜利曙光时,一句“只有结束,没有胜利”,让人顿生悲戚,再次怀疑全体国人做出了巨大牺牲的战争,仅仅换来了结束?运用这种只选择悲惨为煽情点、以斥责政府和官员为落脚点的作法,在一场3千余人死亡的巨大灾难中,火速红遍网络和海内外,以国家经济和亿万人的利益牺牲,换来个人梦寐以求的名利双收,真有对着人血馒头大快朵颐的样子,很难看!

方方日记第五个失败,是信心爆棚的俯瞰一切。

人们常说,有多大的力气干多大的活。但方方也许并不这样认为,从“新冠方体日记”的内容,能够看出作者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毅力,以居高临下的爆棚信心,持续定义定性、规定判定涉及多领域的事物。谨举几例。

比如“高科技作起恶来,一点不比瘟疫弱。”剑指新浪微博及网管处理她的帖子。互联网平台过滤黄赌毒等残害生灵的图文,是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对破坏民族团结、煽动社会动乱、颠覆国家政权、传播异端邪说,以及其它过于偏激的言论,平台也是必须把关限制的。只因你是异见作家就特殊对待?日记里出现不被允许的内容或词条被技术后台处理了,就要给它泼上瘟疫的污水吗?照这种推定,从给国家国人造成的损伤看,方方日记做起恶来,一点也不必瘟疫弱。

比如,针对批评日记内容的人们,方方说“中国的那些极左分子,基本上是祸国殃民式的存在。他们太想回到文革,太仇视改革开放。一切与他们观点不同的人,都是他们的敌人。”这样定性反对自己的人,掂起“极左分子”“祸国殃民”“仇视改开”的大棍子抡倒一大片,不去当“文革组长”真的太屈才了。

又比如,疫情来势凶猛,为尽快遏制病毒肆虐,国家领导发出号召,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坚决打赢新冠疫情阻击战。这是党中央、中央政府表达一种爱护民众的态度和夺取胜利的勇气,到了方方日记里却成了“在听到有人说‘我们不惜一切代价’这句话时,不要以为你是那个‘我们’,你只是那个‘代价’。”。有怎样毒辣之心的人,才会做如此的曲解转移?只有谣出殡仪馆满地无主手机、正在治疗中的护士被其强行说死的人,才可能有这样的变态心理,横扫人间的所有善举和美好。这还是传说中的逐木鸟吗?倒更像是名声在外的牛椋鸟,平时落在牛、河马、斑马等大型动物身上清除寄生虫,装成益鸟的样子。待到动物身体遭受红伤,以清除腐质为名,啄开其皮肉吸食其血液,直到它们轰然倒毙。

再比如,武汉方舱医院消杀关闭,预示着疫情出现明显拐点,抗击疫情至少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憋闷许久的人们刚想喘口气击掌小贺一下,方方日记却在背后传来阴沉的声音:“千万不要跟我谈胜利。记住,不是胜利,而是结束。”全国军民手挽手肩并肩,昼夜奋战共克时艰,有效控制住了病毒的蔓延,将几万患者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这不是成功的阻击战吗?各地民众无私援助湖北武汉,亿万医护人员、后勤保障人员、警察和快递小哥、环卫工人、方舱医院建设者,舍小家顾大家,用血汗乃至生命换来的疫情退却、复工复产,这不叫胜利什么才算胜利?

方方以导师自居,以很多的“鸡汤名句”训导他人,不过是在用个体的瞬间冲动,蛊惑民众的偏激情绪。好处说,方方不是悲天悯人的作家,更像高级别的业内专家、社会裁判、教育达人,甚至是比国家领导人更高明的政治家。反过来看,这些激烈的言辞,正是一个满腔仇恨的神婆,站在高耸入云的山头上,俯瞰生死灾难中苦苦挣扎的人群,一边品茶遛狗一边堆砌文字,射出一支支涂满怨怼的箭簇。看不出对新冠肺炎患者真正的慈悲,也没有一心团结民众抗击疫情的胸襟和大局意识,有的只是借助疫情,依照某种约定要求,以激化群众与政府对立为能事,尽情释放恶气,尽力自我翻炒,尽快获取世界级“著名作家”的称呼。

方方日记的成败得失,是孬是好都要有一说一,成功不埋没失败不掩藏。最终得了什么失了什么,需要事实判定由历史盖棺,方方的怒火、辩解和棍子都无济于事。以美国为首的一干豺狼张开血盆大口,正在通过嫁祸于人的方式,狠命撕咬亲爱祖国的情势下,它的成败得失,很快会有非凡的结局。(文/京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