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宋佳烜
国际疫情尚未看到拐点的此刻,一大批外交官正奋战在海外战疫前线。他们不辱使命,为驻在国的华人华侨和当地民众全力提供着支援,也为国内防控输入性病例筑起了最前沿的防线——
国际疫情尚未看到拐点的此刻,一大批外交官正奋战在海外战疫前线。他们不辱使命,为驻在国的华人华侨和当地民众全力提供着支援,也为国内防控输入性病例筑起了最前沿的防线——
讲述人:赵子昂
中国驻伊朗大使馆文化处工作人员
2019年10月20日,我再次踏上了伊朗的土地,这次是以外交官的全新身份。3年前,我作为留学生,曾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度过了10个月的留学生活。作为波斯语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这里度过第一个任期的驻外生活,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因熟悉而产生的安心。
走出机舱的那一刻,我万万没有想到,数月之后,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劫难会在这里降临。
疫情席卷伊朗前夕
驻外工作没有给我慢慢熟悉它的时间。报到后不久,使馆文化处一年中最重大也是最重要的活动“欢乐春节”就进入紧张的准备阶段。在我们为确定场地、项目、嘉宾、海报、艺术团等一系列事情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伊朗国内的政治局势迎来了多年来最为动荡的时期。从2019年10月开始,伊朗因油价、空难等接连不断的问题,政治局势极不稳定。当“欢乐春节”的准备工作进入收尾,并最终确定在2020年1月17日、18日举行后不久,我们最不想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万事俱备的“欢乐春节”活动,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被取消。
还没有来得及为工作成果的付诸东流叹口气,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便从国内传来。那段时间,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在手机上刷国内疫情的消息。当时,伊朗人的生活一切照旧。每天刷完手机走上熙熙攘攘的街头,都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伊朗长年遭受美国经济制裁,中国是为数不多的仍然与伊朗保持一定贸易往来的国家。这里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商品,伊朗人对中国人也非常热情,不仅会在街上主动跟你打招呼,甚至还会邀请你去家中做客。当时,随着疫情在国内的发生,伊朗开始有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我和同事在德黑兰遇到了拒载甚至拒绝出售商品的情况,而我们并不是个例。
2月中旬,使馆文化处与伊朗文化遗产、旅游和手工业部,德黑兰大学等共同策划举办了“伊朗民众声援中国签名活动”“德黑兰大学与你在一起——中国留学生座谈会”活动,声援中国抗疫。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伊朗人了解中国抗疫的真实情况。这些活动也让我看到了更多伊朗人对中国的同情、关切与支持。很多伊朗民众看到活动背板上“为中国声援”的字样就主动上前,签上自己的名字,写下祝福的话语。我们收集到整整两大块被签名填满的背板。
活动当天,使馆的伊朗籍雇员哈基米专程开车载着我去往现场。印象中,这位50多岁的伊朗人平时沉默寡言,但到了现场,只见他突然走到背板前,拿起写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标语牌,高举手臂,几乎用尽全身的力气用汉语大喊“中国加油、武汉加油”,那情景让我动容。
哈基米的呼喊声、德黑兰自由塔亮起的中国红、第一时间捐献到中国的伊朗医用防护用品……伊朗人用行动让我感受到了中伊两国人民之间历久弥坚的友情。
2月19日,伊朗首次宣布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随即,疫情开始在伊朗扩散。
一个都不能少
疫情在伊朗蔓延速度之快,让我震惊,也感到突然,却不是不能理解。伊朗医疗基础设施不足,与外界防疫经验交流较少,同时政府应对措施较为缓慢,民众防疫意识也十分淡薄,疫情面临着很大的失控风险。
因为每天关注国内的疫情,新冠肺炎对我而言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基础防护措施更是了然于心,所以当时也没有特别恐慌和不安。
不过,疫情在伊朗的暴发使得使馆的压力顿时倍增,我负责的工作是收集在伊教师、留学生的信息并与他们联络。2019年底我刚到任时,在使馆登记的我国留学生只有200余名,一些中国留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在使馆登记个人信息,这给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困难,所以当时最棘手的事情就是获取全部中国留学生和公派教师的信息——一个都不能少。
通过动员学联、各高校学生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就与419名在伊留学生建立了联系。通过多个微信群组,我们密切跟踪公派教师及各高校留学生的动态,提醒师生关注疫情变化,关注使馆发布的相关信息和提醒,遵守伊政府和校方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注意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地带,以及避免与当地人发生不必要的争论和冲突,如发生疑似和确诊病例立即向使馆报告并赴指定医院治疗。
疫情的不断蔓延使得恐慌在留学生群体之中不断升级,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月26日,宁夏公布全国首例境外输入型确诊病例丁某某,他正是一名在伊留学生。丁某某在伊朗出现轻微干咳症状,仍搭乘航班从上海入境,辗转40多个小时回到宁夏,给我国疫情防控造成了风险。得知情况后,我们立即与丁某某在伊朗的密切接触者取得联系。得知他的室友已经购买了当晚回国的机票,我们随即向其入境地北京的海关部门通报了这名学生及同行人的相关信息。北京海关在其下机后,第一时间进行隔离检查,检测结果呈阳性。信息的及时沟通避免了疫情传播。
得知丁某某回国前还在德黑兰参加了一场10余人的同学聚会,我们迅速查找到全部密切接触者。其中大部分人都已订好了回国的机票,准备离开。使馆对于留学生的去留,无法做强制要求,我只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给他们分析辗转回国可能遇到的感染风险和滞留他国的风险,以及给国内防疫可能带来的压力等,希望他们能够留在伊朗。对于最终坚持回国的留学生,我们也第一时间向北京、上海、云南昆明等入境城市的海关通报相关人员的信息,以便国内做好防疫措施。
手机成了“热线电话”
2月20日以后,我的手机几乎没有放下过。从清晨到凌晨,一直在接打留学生的电话。有因为恐慌给我打电话的,也有因为缺少物资求助的,我的手机成了留学生们的“热线电话”,我的角色也在心理咨询师和后勤保障人员之间不断切换。
——“我现在一个人住在宿舍,伊朗老师和同学们都放假回家了,我的口罩也要用完了,现在都不敢出去买菜,真的好害怕……”
——“请你放心,使馆始终是你温暖的家,为你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吧,我先给你邮点防护物资,希望你能充分做好个人防护,让我们共克时艰。”
——“真的感谢了,这是疫情暴发以来我第一次感觉到如此温暖。”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找我。”
印象最深的这位留学生,足足给我打了一个小时的电话。他所在学校的同学已经全部离开,导师对他不管不顾,学校难以提供任何保障,自己孤零零一个人住在宿舍里。从电话里,我听得出他的绝望,仿佛使馆和我的这部电话已经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唯一能够抓住的稻草。
我不断地安慰、开解他,告诉他使馆的工作人员都会与他在一起,使馆一定会为他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我是个乐观的人,希望自己的乐观可以给他带去些许慰藉。挂了电话后,我给他寄去了50个口罩。这位同学在3月5日离开了伊朗,回到中国后检查结果呈阴性,现在已经结束隔离期回到了家中。
繁杂的联络和心理疏导工作也有让我感到温暖的时刻。使馆为伊朗留学生分发了健康包,因为留学生数量不多,健康包也发得颇为“慷慨”,里面普通外科口罩、N95口罩、消毒湿巾、护目镜、防护服等一应俱全。收到健康包后,学生们都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照片,有的还在社交媒体发布了小视频,对我们表示感谢。
手指划拨着朋友圈中的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活生生的人和事就在眼前,让我的心里荡起了一股股暖流。那一刻,他们收获的是来自祖国的关心、关怀、关爱,我则获得了无数个非常特别的肯定、更加坚定的信念、愈加沉重和神圣的责任。
截至4月14日,伊朗全国确诊病例74877例,死亡病例4683例,疫情防控仍然面临不小的压力。现在,已经回到国内的在伊留学生仍然与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确诊的37名留学生都已痊愈,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目前,仍有47位留学生留在伊朗,我继续与他们随时保持联络,时刻关注他们的生活情况。
讲真,第一任期的驻外工作就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对我而言着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验。我付出了很多,但疫情处置也教会了我更多,让我收获满满。作为年轻的外交官,我为祖国、为人民、为自己平凡而神圣的工作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衷心祝愿祖国克服当前和未来可能出现的一切困难,真诚希望中伊能够延续两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同舟共济和守望相助,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记者手记
得知赵子昂是一位“90后”时,记者着实有些惊讶。因为无论是他对驻在国的谙熟程度、谈论外事工作时清晰的条理和思路,还是面对疫情时乐观的态度,都很难让人觉察出,他其实是一个走出校园不到两年、驻外不到半年的“新手”外交官。
赵子昂的表达,有种云淡风轻的沉着和淡定。在他的叙述中,记者听到了危险和紧张的疫情,听到了极度繁杂、琐碎的事务,但这些细节从他的口中道来,却让人丝毫感受不到烦闷和恐慌。在整个世界被新冠肺炎疫情阴霾笼罩的当下,这种与他年龄不太匹配的从容镇静,更具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张力。他向记者传递出的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淡然和“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勇敢。这种临危不惧和游刃有余,给人信心,让人踏实。
疫情尚在全球扩散、蔓延,奋战在海外战疫前线的赵子昂们,就是海外中国人和祖国之间最重要的连接。一个科学的防疫提示、一个暖心的“健康包”、一通治愈的热线电话、一个无条件支援的口罩……这些都让漂泊在海外的游子感受到祖国母亲的强大和温暖,而赵子昂们正是那送出浓浓暖意的双手和无比坚强的后盾。与此同时,在我国疫情防控面临巨大海外输入压力的当下,赵子昂们以“一个也不能少”的高度责任感,诠释和践行着外交官的使命与担当,为减少留学人员感染、降低国内防疫压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祝愿伊朗和全世界的疫情早日得到控制,祈盼赵子昂和所有外交官们一切平安!祖国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