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章国梅 王娅 徐汉洲 黎耀成
回前线之路
章国梅
去广州时,一切都风平浪静。
官方报道,武汉病例已多日未增加。那边的朋友,也未传来任何坏消息。荆州市妇幼保健院的朱红艳以为,这会是个与以往一样祥和的春节。她姐姐在广州南方医院工作,说好了,这个春节带她和父母一起去国外旅游。早在前些天就已订好了机票。父母还未曾出过国,对这次旅游满怀期待。到广州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月20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一下增加了100多例,朱红艳非常不安。
广州的防疫工作做得很好。因为姐姐、姐夫早将家中来的湖北人上报,每日便有工作人员上门来查体温。朱红艳和父母每日都接受体温监测,他们一直都是正常的。父母仍想出国,说了几次,错过了这次机会,谁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情况呢?毕竟,年龄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此时,广州出国并不受限。朱红艳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个武汉女孩吃完退烧药强行退热后与闺蜜在法国会合,引起全民讨伐。她想,自己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怎么能在这种时候还出国呢?每天看到朋友圈铺天盖地的消息,这都令她心急如焚。她想回家、回荆州,回自己所在的妇幼保健院和同事们一起战斗。她订了大年初二回武汉的机票。
1月23日,武汉封城。这就意味着,她暂时回不了家了。但是广州马上启动了抗“疫”战,姐姐所在的南方医院接到了驰援湖北的任务。她让姐姐替她向医院申请上前线,哪怕只是当个志愿者。可是因为她是疫区来的,谁敢让她去当志愿者呢。按钟南山教授的说法,居家隔离就是给祖国做贡献。
她和父母在姐姐家里隔离。前方硝烟弥漫,自己的同行们都在冲锋陷阵,而自己每日窝在家中算怎么回事!作为一个有二十几年经验的老护士,各种关键的战斗她从未缺席。2003年的“非典”,她在医院发热门诊里整整坚守了3个月,直到疫情结束。她认为自己在抗“疫”战中,会比那些年轻的同事更有经验。前些年,医院曾收治一名艾滋病产妇,从分娩到结束,她也是一直冒着危险守护。面对“非典”和艾滋病产妇,她都冲在前面,然而这次抗“疫”战,她却当了“逃兵”,这“逃兵”当得如此心不甘情不愿。
广州南方医院医疗队组建神速,从接到命令到出发仅用了4个小时。这让她心生感激。在广州的日子,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煎熬。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如何离开广州,回到荆州。尤其,当她看到每天确诊病例数在不断攀升、看到自己的城市也无法避免地成为了重灾区时,她恨不得生出一双翅膀,直接飞回自己的家乡荆州。武汉封城以后,湖北多个城市也封城了,整个湖北都关闭了,飞机、火车、公交车全部停运,高速也封了。看着朋友圈里空无一人的武汉街头,看到冷冷清清的荆州,她哭了好几场。她想自己一定要赶回去,参加这场战斗!她主动接受了当地部门的咽拭子检测,是阴性。那就意味着,她是安全的,可以离开广州。
姐夫是山东人,家里烙了很多大饼。侄子还有一辆越野自行车。她甚至想背着大饼、骑着越野自行车回荆州,家里人都骂她疯了。最后,终于想了一个办法,从广州坐飞机到常德,老公开车到常德去接她。因为有医院开的证明,一路绿灯,终于回到了荆州。
回到荆州时,她差一点哭了。离开不过几天,回来却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晚上七八点钟,从前正是热闹时,此刻街上却冷冷清清,几乎看不到行人和车辆,街上商店的门都闭得紧紧的。经过城门洞时,她再也忍不住,泪如雨下。她想起了武汉的一个孩子写的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城市生病了,可我还是很爱它》。
是的,无论荆州怎样,无论武汉怎样,无论湖北怎样,那都是她所爱的。
《乱世佳人》里,斯佳丽说过一句话:明天,明天一切都会好的。
明天,她就会披着“盔甲”上阵。与她的战友一起,打赢这场抗“疫”战!
作者简介:湖北江陵人。现就职于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湖北省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协第十二届签约作家,荆州市作协副主席。
走在2020年的街上
王娅
如果不是那些红彤彤的对联,我真不敢相信这是2020年新年伊始的场景——街上空空荡荡,店铺关门歇业,家家户户门窗紧闭,偶尔一辆小车匆匆驶过。这是我家门前一条繁华的街道,县城最大的商业中心就坐落在这条街上。平日里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即便午夜时分,也未曾见它消停过。往年接财神的日子,脚下满是厚厚的鞭炮壳,仿佛一层红地毯;街道两旁张灯结彩,花团锦簇,商家使出各种招数,把热闹的气氛推到极致。这里仿佛是一块硕大的磁石,吸引着年轻的爸妈领着幼童、挽着年迈的父母,还有相携的情侣、相约的朋友。无数条欢乐的溪流在此汇聚,汇聚成一条汹涌奔腾的大河,昼夜不歇。
我在这条前些天还喧腾不已、如今已寂静无声的街上,怯怯地走着。不,有声音,久违的广播声,只是这声音让人担忧恐惧,“现在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的关键期……不外出、不聚会、出门戴口罩……”抬头四望,原来声音是从掩映在树梢中的电线杆上的黑匣子里传出来的,一个电线杆上挂一个。播音员缓慢低沉的语调,让我恍惚走在革命战争年代,伴随那种音调的,是揪心的讯息。须臾,更大的喇叭声从身后越过:“非常时期,大家继续待在家中……”喊的是方言,原来是社区干部骑着电动车,挨家挨户巡逻提醒。我脑海里闪过旧时敲锣的更夫,“咣—咣—咣”地走在长长的巷道里喊“小心火烛”。
眼前的景象多像电视剧啊!而这些场景和故事,竟然发生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自己竟然也是其中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是的,眼下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敌人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病毒。听说,它的外形新奇又漂亮,像熠熠生辉的皇冠,故被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它和17年前的SARS一样,专门啮噬我们的肺脏。但它远比SARS狡猾阴险,可以在我们的身体里不露声色地潜伏14天甚至更长,还会攻击我们的心脏和肾脏。为了躲避这个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的敌人,我们蜗居在家,只差没把双腿捆绑起来。
敌人来自哪里?人们争论不休,初步推定野生动物是罪魁祸首,而真正的源头,还需要科学作最后的论证。但我明白,天空、大地和静默的屋宇知道,路旁悄然绽放的腊梅和打着花骨朵的红梅知道,还有几个月前干枯的河流和如今连绵不绝的雨水知道,甚至飞扬的尘埃和霾也知道。知道的它们缄默不语,让你们这些伶牙俐齿、自以为是的人类研究去吧!
我们从大街上可怕的寂静和沉默里,嗅出了危险的气息 。在最讲究忌讳和吉利的春节里,我们睁开眼睛的第一瞬间,是打开手机查看新增病人多少例、死亡多少例。当年横行肆虐的SARS,似乎已经遥远,而今的新冠病毒,让我们离死亡咫尺之遥。
为了抗击疫情,全国许许多多的“逆行”者奔赴武汉,人性最圣洁、最温暖的光芒被这些“逆行”者照亮!在生死攸关之际,护佑我们生命的正是他们——白衣天使。没有灵丹妙药,缺乏防护设施,面对死神的威胁,他们豁出自己的性命来拯救我们。还有那些穿红马甲的社区工作者、人民警察、志愿者,在疫情面前,他们没有选择回避逃离,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岗位,护佑着更多人的安康。而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只能无奈地躺在床上睡觉,竟以此为社会做贡献。
我在2020年空荡荡的大街上怯怯地走着。我已在13层的高楼上憋了20多天,今天不得已要出门买菜,我的内心深处渴望闻一闻泥土的气息。无人的大街太过静寂、冷清,叫人有些伤感。此刻,我是多么渴望曾经无数次吐槽过、抱怨过的喧哗、嘈杂,哪怕看到有人拌嘴、口角,那也是人们健康地活在这个世界的真实烟火气。
拎着几袋绿油油的蔬菜,我逃也似的往家奔去。我们只是天地间一枚“草芥”。贪婪而毫无节制,最终会毁掉人类。当灾祸结束,请每一个地球人记住:敬畏天地,敬畏自然。
作者简介:湖北省作协会员。小说及散文发表于《文艺报》《长江文艺》《西部散文选刊》《旅游周刊》《问鼎》《东坡文艺》《赤壁》《黄石视听》等。出版散文集《戏乡屐痕》、与他人合著散文集《大地的旅痕》。荣获“我与母亲”全国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奖、“紫云山杯”全国散文比赛“良驹奖”,中篇小说《永不言弃》荣获《今古传奇》2019年度全国优秀小说三等奖。
疫情凶猛(外一首)
徐汉洲
一元复始的日子
喜庆的色彩黯然失色
死神摊开黑色长袍
以武汉为圆心
被病毒追逐着
人们如惊弓之鸟
中山路的百年梧桐
变得僵硬
武汉关
响起孤独的钟声
团圆的愿望被撕碎
恐怖的阴霾横扫
汉口、武昌、汉阳
黄冈、鄂州、孝感
长江在哭
汉水在哭
楚河汉街空无一人
病毒驾着北风长驱直入
至暗时刻
我们在行动
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白衣天使
冒着生命危险
冲在一线
作为普通人
把自己关在房子里
把家人关在房子里
闷死病毒
断开与病毒的一切链接
阻断死神的视线
驰援的队伍纷纷涌入
北京驰援
上海驰援
广东驰援
河北驰援……
优秀的中华儿女在“逆行”
我们不再孤单
武汉加油
中国必胜
说好的
说好的要去武汉
去蔡林记吃热干面
说好的要去大桥下吃烧烤
去户部巷吃豆皮
说好的要找到三十年前的你我
那时两个愣头青
老婆婆说“这一对苕货”
说好的要漫步东湖
看柳叶含翠,春花雪月
说好的要重登黄鹤楼
大声喊出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说好的相约首义广场
寻找改朝换代的那声炮响
说好的要去武大,谛听作家班
当年的文朋诗友挥斥方遒
说好的相聚
两鬓花白,英气不减当年
说好的让时光倒流,重现昨天
如今
万水千山却未曾踏出半步
相隔于两座城市
遥遥挂牵
一场大雪卷去三镇悲凄
武汉还是武汉
二桥以烟花誓言
三月寻芳而至
等春暖花开
说好的,不变
那时千湖碧水
那时荷花盛开
作者简介:湖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诗歌、小说作品刊发于《人民日报·海外版》《诗刊》《长江文艺》《诗选刊》《诗歌月刊》《大河诗歌》《延河》《湘江文艺》《黄河》《中国诗人》《芳草》等。
白衣天使
黎耀成
你的脚步
来去匆匆
熟悉又陌生
一身白色的战袍
让人泪眼朦胧
寒冷的冬天
汗水在默默流淌
热血在奔涌
一腔无私大爱
救死扶伤
让疾患消融
在危难面前
你是逆行的英雄
用仁爱
抚平伤痛
用坚毅
斩断病魔
唤回春风
作者简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冈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黄梅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文化报》《瞭望》《半月谈》《中国音乐报》《诗刊》《词刊》《歌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