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听河北 为爱发声
《动听河北》让耳朵去旅行,让心灵去遨游。
今天为您带来的是第二十九期节目,本期节目将带领大家走进位于唐山市的开滦博物馆,了解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的传奇故事。
北京中华世纪坛有一条记录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青铜甬道,在1881年的位置,赫然镌刻着:开平至胥各庄运煤铁路建成,中国火箭号车头首次行驶,开平煤矿建成投产。这里所说的中国火箭号车头就是“龙号”机车,为什么这台机车会被记录在国家名片上,它是怎么来的?本期节目带您走进“故事里的‘龙号’机车”。
主讲人唐山开滦博物馆讲解员董培雅
来自河北交通广播车友会00:0010:22“龙号”机车何人所造?
1878年,开平煤矿正式设局开矿,同年开凿了被誉为“中国第一佳矿”的唐山矿一号井,随着煤矿的正式出煤,运输成为了当时关系煤矿生存发展的关键。开平矿务局创办者唐廷枢曾申请修建铁路,但清政府对修铁路持顽固排斥态度。
几经周折与变通,唐廷枢的修河、筑路计划才得以实施,中国第一条专门用于运输煤炭的人工运河和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相继诞生。与此同时,唐廷枢授意开平矿务局英籍工程师金达设计图纸并指导工匠,利用从矿用蒸汽提升机锅炉、汽缸、糟钢和其他废旧材料,秘密建造一台蒸汽机车。
由于建造机车的消息泄漏,制作工作不得不停工几个星期以避风头,直到当时的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下令后才继续悄然进行。在机车制造过程中,开滦工人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历史专家考证,一位叫孙锦芳的开平矿务局里的广东工匠,是和金达共同完成“龙号”机车建造的中国人。《铁路史话》中也有这样的文字记载:“我国工人凭着金达的几份图纸……制成了一台蒸汽机车,在唐胥铁路上行驶”。
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诞生1881年6月9日,唐胥铁路开始铺轨,凿下第一颗道钉,此时蒸汽机车也已制造完成投用,并由开平矿务局第一任总工程师伯内特夫人命名为“中国火箭号”。但中国工人对“火箭”的含义并不理解和在意,觉得它更像一条飞奔疾驰的龙车,便给这个能喷火噗噗冒烟的家伙起了一个更亲切的名字——“龙号”机车,鉴于国人对这一名称的喜爱,金达令人在机车英文铭牌旁边加装了一对黄铜龙饰,“龙号”机车从此声名远播。
1881年11月8日,“龙号”机车第一次在唐胥铁路上正式运行,以30公里的时速,又快又稳地将两车厢清朝官员送至距唐山矿6公里外的第一座铁路桥——王家河桥;1882年,“龙号”机车把第一批煤炭从唐山矿运到了胥各庄,通过运河运至天津;1883年,“龙号”机车已能够以每天6趟的频率往返于唐山至胥各庄之间,1884年,开平煤炭开始向海外出口。据资料,1881年天津进口外煤为17445吨,开平煤进入天津市场后,外煤进口逐年大幅递减,到1886年仅301吨,6年内下降了近99%,此后,天津一直为开滦煤的主要销售基地。
“龙号”机车有多牛?
1909年,金达先生退休,开滦工匠用铜板制成一台“龙号”机车小模型送给金达作为纪念,这台有趣的模型可用真煤点火,小巧玲珑,甚是可爱,该模型目前仍由金达的孙子珍藏。
“龙号”机车拉响了中国铁路运输的第一声汽笛,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开启了铁路运输业的序幕,唐胥铁路不断延展,向西修至芦台、天津,向东修至古冶、秦皇岛,至1911年,中国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奉铁路――历经30年坎坷,终于全线贯通;因国力孱弱,列强瓜分筑路权,各国蒸汽机车也竞相进入中国,旧中国铁路也被讥为“万国蒸汽机车博览会”。可以说,以“龙号”机车和唐胥铁路为先导,催生了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不仅为开平煤矿煤炭运输和扩大产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唐山工业体系建设并成为工业重镇提供了强大引擎,也为中国现代运输业和近代工业文明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龙号机车在铁轨上行驶了20多年,1916年退役后收藏于北京府右街北京交通陈列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交通陈列馆迁移至和平门内一条胡同里,“龙号”机车从此不见了踪迹。它究竟到去哪了,是何人弄走,现在在何处等,至今都是个谜。
虽然“龙号”机车在烽火硝烟中神秘消失令人扼腕叹息,但作为追忆工业文明的重要符号,它已被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记忆里,令人欣慰的是,在“龙号”机车诞生136年、失踪80年后,开滦工匠凭借老照片、零散资料,按照原尺寸、原机理、原工艺,再现了“龙号”机车真容。让世人得以在“中国铁路源头”、在“龙号机车”诞生地,重温中国工业发轫时的辉煌与荣耀,领略中国产业工人的伟大创造力与工匠精神。
欢迎大家将来有时间走进开滦博物馆,站在完美复原、傲然矗立的“龙号机车”前,感受“梦在心里,路在脚下,从零开始,重新出发”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