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高位推动,注重政策扶持
刺梨产业作全省12个重点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贵州专门成立全省刺梨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刺梨产业专班,由一名副省长领衔推进,并编制了《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刺梨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1年)》,出台了《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刺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刺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指南》等一系列文件,紧扣脱贫攻坚做好顶层政策设计和高位引领推动,持续加大资金投入。2018-2019年,贵州省投入财政专项资金3.2亿元,投放贵州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5.5亿元,同时,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和支农政策性贷款融资力度,将刺梨产业做成贵州脱贫攻坚的大产业、富民产业。
二、强化龙头引领,注重科技支撑
贵州积极引进广药集团,推动刺梨产业科技创新、市场开拓、品牌运营等。广药集团在黔南州惠水县的罐装生产基地今年6月投产以来,直接带动60人就业,生产的刺梨龟苓膏、刺梨糖、刺梨月饼、刺梨凉茶等“刺柠吉”系列产品陆续上市,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截至2019年8月,广药集团仅在刺梨主产区之一的黔南州就收购刺梨达3000吨,带动贫困户1400余户6000余人增收。该集团还与贵州恒力源公司、毕节欣扬公司、贵州金维宝公司等省内刺梨加工企业达成合作,发挥了明显的带动效应。目前,全省已有刺梨加工企业3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开发刺梨原汁、饮料、发酵酒、口服液等产品30余种,广销省内外,销售收入达7.5亿元,同比增长30.4%。广药集团、盘州宏财、盘州天刺力、遵义山珍宝、贵定山王果、贵阳国药大健康等6家主要的刺梨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有了龙头引领,科技保障能力也要跟上,贵州整合科研力量,依托贵州大学组建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和硕博工作站、成立贵州省刺梨行业协会,重点开展品种繁育、种植标准、加工标准、刺梨功效等研究,为全省刺梨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强化规模种植,注重品牌运营
坚持规模化发展,加快建设全国刺梨产业大省。截止2019年,贵州刺梨种植面积达176万亩,盛果期面积达100万亩,刺梨鲜果产量6.6万吨,刺梨产业种植规模全国第一。坚持品牌化运营,积极培育引导市场消费,创建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全国性和区域性知名品牌。通过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贵州电视台黄金时段和贵广高铁广告宣传“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刺梨吉”品牌,打造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里刺梨”“龙里刺梨干”、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贵定刺梨”、贵州省著名商标“茶香刺梨”“谷脚刺梨”,龙里县被命名为“中国刺梨之乡”,贵定、龙里两县获“中国刺梨名县”称号,刺梨吉、刺力王、天刺力、金刺梨、山王果、恒力源、天泷等品牌初具影响力。
四、强化利益联结,注重助民增收
刺梨产业参与面广,惠农助农作用明显,在实践中,贵州结合“三变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种植基地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保护价订单农业、返租倒包、土地流转、参与劳动、入社分红等方式参与合作社经营,保障农户参与权、知情权和收益权,使合作社与农户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激发农户发展优特产业的内生动力。刺梨主产区之一的六盘水市盘州市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合作社(村社合一),龙头企业占70%、合作社占30%,在合作社30%的股权中,农户占25%,村集体占5%。龙头企业按照保底价收购,并垫付种苗费、种植费、管护费和农资费等,同时,农户可根据土地肥沃情况获得每亩土地流转分红金400-500元,刺梨鲜果销售收入1600元。今年以来,贵州省刺梨种植产值达到2.6亿元,受益农户6.5万户、21.7万人,人均增收1854元以上。(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