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脱贫攻坚 深化合作共赢
日报头条贵州铜仁讯(张栋梁 苟敬萍):在国家民委的总体部署下,2012年以来,大连民族大学与铜仁市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为纽带,以国家民委对口联系武陵山片区为契机,建立起校地联络的“山海情谊”,在人才培养、教育帮扶、科技服务等方面深化合作,构筑了府校合作的“山海模式”。
一、坚持高位推动,建立合作机制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与铜仁市的战略合作,将武陵山片区工作作为一项的重要政治任务,纳入落实学校“三个突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的主战场,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高位推动,聚焦服务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这一目标,坚持“保持工作连续性、突出工作创造性、研究工作可持续性”这一思路,积极推动武陵山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党委和铜仁市委对校地合作都十分重视,不断扩大合作的深度与广度。2013年8月、2016年1月,先后两次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干部培训、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等10个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2018年,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队专程赴铜仁市进一步推进战略合作,深化合作关系。学校直接投入铜仁的各类资金近1525余万元,连续派出7批90多人次联络员赴铜仁挂职助力脱贫攻坚,有的同志连续工作三年,在脱贫攻坚一线岗位上光荣入党;有的同志虽然患糖尿病,但怀着对铜仁的责任和情感,挂职两年后仍主动申请并再次担任联络员。铜仁市江口县把我校列为脱贫攻坚特别贡献单位。2018年11月,有37个国家部委参加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联系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铜仁召开,国家民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慧对学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发挥科技优势,助力产业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精准对接铜仁市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深化校地双方科技合作。选派国家民委派驻武陵山片区首个专家挂职团队,派出阮成江教授团队以“挂职博士团”模式连续6年聚焦油茶产业发展,致力于玉屏县油茶良种选育、高产营林模式研究,与当地科研机构共同组建铜仁市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贵州省油茶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发明专利3项,成功将每亩油茶经济效益提高1000元,每年产值增加1.5亿元。目前,高效高值嫁接技术已在玉屏县累计完成低产林改造9.5万亩,新造油茶基地8.2万亩,丰产营林技术已应用于思南、玉屏等地的5万亩油茶新林营造,油茶高接换冠技术以专利许可使用方式实现转化。学校环境与资源学院研究团队攻克万山区食用菌菌种关键技术,在万山区设立学校博士工作站和食用菌产业实训基地,目前已扩大种植1万亩,建成贵州省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筑学院团队积极参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对印江县木黄镇街区等6个区县18个特色村寨开展了数据化保护,为玉屏县油茶博物馆、碧江区瓦屋乡和九龙村侗族特色村寨完成了整体规划设计。土木工程学院完成德江县扶阳古城数字化保护平台建设等,与当地共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保护与群众居住环境改善、增收致富共同促进共同受益。
三、发挥智力优势,开展人才开发
学校立足教育资源优势,全面推进校地双方教育和人才合作。面向以铜仁市为重点的武陵山片区开展定向招生,投放专业均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土木类、计算机类、经济类、机械类等专业,涵盖39个本科专业。从2012年至今,铜仁籍在校生从26人增加到546人,铜仁市已经成为学校生源最多的地级市。积极争取社会捐资助学资金120万元,设立“铜仁学子奖助学金”,奖励和资助铜仁籍在校学生690人。2015年和2018年,与铜仁市关工委、教育局、民政局等部门进行联动,组建以铜仁籍学生为主体的支教团队,面向铜仁市10个区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
助推铜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先后与铜仁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科学院、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科技人才共享、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本科生3+1培养模式改革、生物资源开发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合作。选派多名专业技术干部赴铜仁学院、铜仁职院挂职支持学校发展建设。专门成立铜仁研究院,已设立支持铜仁发展的校地合作基金项目30余项,2017年,设立“大连民族大学·铜仁科学院联合科研基金”,学校与铜仁市人民政府各出资100万,围绕特色产业和民族村寨建设开发领域,合作项目已覆盖铜仁全部县区,为校地持续合作建立了长效机制。
积极开展铜仁干部培训,每年设立50万专项经费,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28期,投入超过500万,培训干部近1万人次,培训内容涵盖干部教育、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现代农业等多方面,其中,还为铜仁地区的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和乡村幼儿教师800余人开展师资专项培训。
四、发挥区域优势,共谋互惠发展
学校充分利用地处沿海开放地区的区位优势,积极促进铜仁市与大连市有关部门的交流合作,为两地招商引资搭建平台。先后组织协调30余家大连企业到铜仁市进行洽谈合作,达成合作意向金额近8亿元。协调组织铜仁市及下属县区在大连召开旅游产品推介、特色产品推介会14场,地方特色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两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学校充分发挥国家资源和地方区位优势,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促进武陵山片区的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协调兄弟院校对口帮扶铜仁。自2015年起,大连海事大学在铜仁地区每年定向招收计划10人,大连医科大学定向帮扶松桃县、德江县,签署了框架协议,在医生培训、高水平专家指导、医院建设与管理等领域开展合作,培训人数已达20多人。针对铜仁市难溶性钾盐开发利用产业面临的难题,学校协调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组成联合课题组开展科技攻关。积极推动“中华民族一家亲”项目进铜仁,中央民族歌舞团、清华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先后来铜开展演出等公益活动,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民族报等10多家中央媒体随行专题采访,提高了地区知名度,为铜仁市旅游发展助力添彩。
学校积极组织协调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为铜仁捐资助学。在学校的协调推动下,大连市各界为铜仁中小学募集助学资金32万元,累计建设“梦想教室”42所。2014年,铜仁市遭受特大暴雨洪灾后,学校第一时间发出慰问信,并组织全校党员干部和教职工捐款26.4万元。学校还积极争取促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首都博物馆等企事业单位为铜仁职院捐赠图书、阅读机等总值8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