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龙新区雨樟镇党委:五重五抓助脱贫
日报头条贵州兴仁讯(张栋梁 苟敬萍):雨樟镇位于兴仁市西南部、义龙新区东北部,全镇国土面积151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46个村民组,总人口3.3万人。镇内居住有汉、苗、回、布依、彝、黎等多种民族,属多民族杂居镇。雨樟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晴兴”高速、“查白”大道、309省道穿境而过。区域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金矿、砷矿、石灰石等。农产品种类繁多,粮食作物主要有大米、玉米、小麦、甘薯、洋芋等;经济作物有烤烟、芭蕉芋、薏仁米等;用材林有杉、楸、松等;药用经济作物有三七、草乌、白芨等;此外还有猕猴桃、桃、李、核桃、板粟等水果和干果。雨樟有着灿烂的文化、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悠久多彩的民族文化,交乐汉墓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先后所出土的600余件文物中国家一级文物就有29件,其中“铜车马”“抚琴俑”“摇钱树”“提梁壶”“连枝灯”曾在北京参加“中国文物精品展”,“铜车马”还被外交部选为国礼赠送到91个国家和地区,蜚声海内外。
到2018年底,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1088户4329人下降至180户571人(其中,2014年脱贫198户936人,2015年脱贫185户802人,2016年脱贫131户524人,2017年脱贫390户1485人,2018年脱贫4户11人),退出贫困村1个,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86%,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贫困面貌明显改善。
一、重责任,抓分工,不断健全扶贫机制
按照中央、省、州、新区提出的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具体要求,建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指挥长、镇长为副指挥长的镇级脱贫攻坚前沿指挥部,以党政班子为指挥长,村支书为副指挥长的村级指挥所的指挥体系。镇机关、教育系统干部“一对一”帮扶的脱贫攻坚责任链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安排镇机关干部包片11个村,进一步充实驻村力量,保障工作开展。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标准,组织镇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走访了解贫困家庭的经济、劳动力等情况,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对贫困户进行筛查。到2017年底共计904户贫困户3747位贫困人口,2017年年底实现全镇整体摘帽,到2018年全镇共计908户贫困户3758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9年拟脱贫180户571人,实现贫困人口“清零”的目标任务。
二、重规划,抓统筹,进一步完善扶贫规划
一是在全区率先成立脱贫攻坚前沿指挥作战体系。打好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雨樟镇党委迅速反应,全面部署,精心准备,在全镇设立了镇、村二级脱贫攻坚前沿指挥作战体系,实现了脱贫攻坚前沿指挥作战体系全覆盖,并与各村签订军令状,不脱帽誓不休。将脱贫攻坚作为一场战争来打,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全面实现挂图作战,以作战的状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来落实,坚持从高认识,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州、县(新区)的安排部署上来,建立健全1个镇级脱贫攻坚一线指挥体系,成立11个行政村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队,建立微信(QQ)指挥平台14个。二是制定并完善了雨樟镇扶贫规划。根据州委、州政府和义龙新区工(管)委关于脱贫攻坚的相关文件,制定了雨樟镇脱贫攻坚1+19方案。对全镇1贫困村的扶贫开发规划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订,完善了做得不够详细和不合实际的地方,使每村的开发规划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整村推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全镇扶贫开发规划,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按步实施,有序推进。
三、重主体,抓落实,着力推进各村建设
全力以赴打好农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硬仗。在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的基础上实施“组组通”工程项目156公里,实现通组路硬化全覆盖。完成串户路硬化170公里,庭院硬化2055户112457平方米,硬化率98%以上。太阳能路灯安装4000盏,文体活动场所12个两万余平方米,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管网延伸、管网联通、备用水源等工程建设,实现群众饮水安全保障全覆盖。进一步强化“小康电”保障力度,2017年以来,实施电力检修技改、基建项目52个,全面保障农村群众用电安全。2016-2017年来投入3.2亿元打造示范小城镇—汉乐小镇;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加大“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投入力度,投入5000余万元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文明村寨建设,购置7台垃圾收运车、400个垃圾箱,实现垃圾收运无害化处理100%,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安居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
四、重效益,抓典型,着力加大产业扶贫
我镇着力将培育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作为群众持续、稳定增加收入的关键,立足资源禀赋和全镇产业布局,围绕“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要求,实施“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产业扶贫,大力发展烤烟、薏仁米、蔬菜、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精品水果、生态家畜、禽等短、中、长期产业,全力打造山地特色高效农业。2017年,烤烟种植面积10800亩;薏仁米种植面积13000亩;芭蕉芋种植面积10200亩;大苗代育种植150万株1500亩;建设家庭牧场2000头规模5个,200头规模15个,30万头祖代种猪场1个;白茶种植1000亩;蔬菜种植(含辣椒)7000亩;中草药种植2800亩;猕猴桃种植700亩;其他精品水果种植500亩;食用菌500亩,家禽存栏16万羽。竹鼠养殖1000只;牛存栏10000余头;猪存栏30000余头。成立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组织+村集体经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每村有一个特色产业、每个贫困家庭有一项以上帮扶措施,进一步拓宽农民稳定增收渠道。
五、重规范,抓风纪,严格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
一是及时对我镇项目和资金的情况进行了检查。二是严格全镇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的单位要明确各自责任,坚决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现主要领导目标责任制,分管领导岗位责任制落实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项目建设有序实施。同时做好镇级和村级配套资金的筹措。在资金的使用管理上,严明了纪律。要求不准随意调整项目,所有资金不能挪作他用,要求各村将项目资金的计划分配、使用情况、实施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检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截留、挤占、挪用、贪污、挥霍扶贫资金的,一查到底,确保扶贫资金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