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今年8月,“菜篮子”被一场风几乎吹散。
这风可非比寻常,其能量之大,持续之久,破坏力之强,影响范围之广,堪称今年的“风王”!它,就是超强台风“利奇马”(英语:Super Typhoon Lekima,国际编号:1909;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0W)。但作为2019年太平洋台风季第9个被命名的风暴,“利奇马”一名却由越南提供,意为一种水果。
据说,那种叫“利奇马”的植物,果肉明黄,长得像蛋黄。虽为“蛋黄派水果”,但它一点都不萌萌哒:截至12日16时,“利奇马”已造成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安徽、福建、河北、辽宁、吉林9省市897万人受灾;截至12日5时50分,山东因灾死亡5人、失踪7人 ;截至12日10时,浙江因灾死亡38人,因灾失踪10人......“水果”的嚣张,甚至惊动了美国NASA,为此急调Aqua卫星赶来一探究竟。
官方当然不希望“涨”。因此,《北京青年报》记者11日从寿光市市委宣传部了解到,目前寿光地势低洼的纪台镇及弥河、丹河沿岸受灾情况较严重。但纪台镇政府工作人员则表示,目前是农闲季节,大棚内基本没有农作物,水灾对蔬菜价格影响不大。
同日,寿光市价格指数检验检测中心经理隋玉美告知澎湃新闻,称目前来看,受灾情况没有去年严重;加之今年措施得力,弥河、丹河也都改道,所以今年的蔬菜价格涨幅影响预计不会很大。但隋玉美随后称,由于全国近期普降暴雨,往来寿光运送蔬菜的车辆无法及时到达,导致本地北方蔬菜如白菜、西红柿、甘蓝等每斤价格在前两日上涨一毛左右。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风王”亲自上阵,“发疯”这么久,才涨了一毛钱?“风王”如果是人,会不会“呵呵”?
事实胜于雄辩,数字胜于事实。《证券时报》12日发布消息称,据公开数据显示,寿光全市温室大棚数量为14.7万个,(今年)受灾数占比12%左右。经济学上有个“蝴蝶效应”,也就是说,哪怕剩余的88%的大棚完好无损,也势必涨价;不仅寿光菜价涨,周边邻省乃至全国蔬菜市场价格,也都会上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几乎是挡不住的。
随后,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价格指数办公室发布的一张图,印证了笔者的观点——
遛了一圈儿回来,确实涨了——还不少!!
物以稀为贵。贵的大前提就是有价值的稀少、稀缺,导致消费群体稀罕,价格自然就贵了。如果把有价值的产量给提上去、运出去,是不是就能把价格拉下来?逻辑上是可以的。
以水果为例,14亿中国人将在一年中吃掉全球约73%的柿子、
68%的梨、67%的西瓜、58%的桃和李子、50%的猕猴桃、49%的苹果、
27%的柑橘、17%的葡萄及10%的芒果和香蕉。凭什么?就凭借咱强大的生产能力。
咱们的水果产能究竟多牛叉,有数据为证:中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其中的13.2万平方千米就被开辟为果园瓜田,相当于一个瓜果版的福建省。
为让产量“更上一层楼”,不少果园瓜田中还配了LED灯催花补光等。
因此,在过去的2018年,中国农民与科技人员共生产水果2.5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1.4%。
谁啊?谁这么大胆子来踢场子?站出来!
我——航-天-蔬-菜!
航天蔬菜是个什么鬼?!
很简单——这个鬼不仅高产,而且优质,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会让你实现“蔬菜自由”。
但这个鬼不但“鬼”,而且贵。为什么?顾名思义,航天蔬菜的主要工作机理就是利用宇宙的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等地球环境难以具备的条件,使种子的DNA链条发生重组,进而实现的诱变育种。之所以贵,就因其为航天高技术与农业遗传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堪称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于一身,是现代农业科技领域当之无愧的“高起点、高素质”的“跨界人才”。
好端端的,干嘛要上天呢?众所周知,亿万年来,在地球这个相对稳定的大系统内,植物形态、生理和进化相当缓慢,种子在这种几乎一成不变的“温水舒适区”里,早已养成好逸恶劳甚至不思进取的习惯了。如果不让其进入太空,体验下“鲶鱼效应”,恐其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航天育种,要么自己拥有相当强大的航天科技,要么搭载别人的航天器如返回式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或高空气球等。太空育种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全球只有中、美、俄三国成功进行了太空育种的卫星搭载。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将番茄种子送入太空,在地面试验中获得了变异的番茄,培育出的番茄风味独特,可以食用。联合国的国际粮农组织、国际卫生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业已联合认定:太空种子是安全种子,太空种子培育出的农作物是健康食品。
1996-1999年,俄罗斯等国在“和平号”空间站成功种植了小麦、白菜和油菜等植物。我国则是从1987年开始进行种子搭载卫星试验的。200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委批复了农业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编制的航天育种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航天育种工程项目正式启动。
但是,别以为上了天的就是“天归派”,回到地球就能趾高气扬、高“种”一等了。科学家统计认为,一般种子在太空中的突变率仅为0.05%~0.5%,简直是买彩票!
鲁迅先生讽刺某些人:“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有人一看到突变,就想到转基因,就想到食品安全。事实上,发生太空突变后的水稻依然是水稻,青椒依然是青椒,并无外来生物基因导入与整合,物种也没有发生本质变化......还不明白?打个比方,小番茄在上天之前,其DNA的基因排列是“1-2-3-4”,经太空突变后,排序变为“1-3-4-2”,只是排序有变,从而拥有了高产、优质、抗病虫能力强等地球同类罕有其匹的“超级能力”,全程并无转基因植物里的“5”或“6”进来,也不会出现转基因食品的“土豆吃出牛肉味”、“猪肉吃出菠菜味”等骇人听闻的情况。由此可见,航天育种、航天蔬菜与转基因们是有着根本之别的。
对此,上海世博园太空家园馆馆长王秋玉也表示,“转基因是外部基因植入到生物体或植物体当中,而太空种子是在强辐射、高真空、微重力的情况下加速生长速度,快速实现变种,是内源性突变,单位产量和营养元素含量更高,部分营养价值更加凸显,成熟期更短......加上其超强的抗病虫害能力,所以生产过程无需使用化肥、农药,也不存在药残、超标等问题,所以航天蔬菜是非常安全的。”
那么,航天蔬菜除了安全,味道、营养价值怎样呢?
中国生态研究院院长冯洪章介绍,1987年我国“龙椒二号”种子搭载返地卫星飞行5天,返回陆地后培育而成“宇椒一号”,其维生素C及可溶性固形物提高了19.48%~24.53%,叶绿素含量提高了24.6%,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及过氧化物酶均比陆地同类品种明显增多。同时,单果平均重量在200克以上,而原品种平均重量只有90克左右,平均增产20%~40%;1994年“组培大黄”番茄种子搭载返地卫星飞行15天返回地面后,培育而成“宇番一号”,单果均重250克以上,最大的可达800克,果肉厚、沙瓤、味甜。
通过多年的育种、筛选后,太空蔬菜各项营养指标均超普通蔬菜。如太空蔬菜的维生素含量高于普通蔬菜2倍以上,铁含量提高7.3%、锌提高21.9%、铜提高26.5%、磷提高21.9%、锰提高13.1%、胡萝卜素提高5.88%。而各种微量元素的增加往往还表现在口感方面,太空甜椒可直接生吃,微甜,清脆爽口;太空紫红薯生食味甜,水分足,口感犹似优质水果。
航天蔬菜究竟有多高产?数字为证——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刘录祥介绍,航天农作物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高抗的特点,能直接提高农作物的亩产量,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据中国农业部门统计,迄今为止,我国共进行太空育种试验数十次,试验品种4500多个,3000多个品种在地面进行选育;截至2003年底,中国农科院统计显示,中国已成功培育了630多个航天育种品种,占世界航天育种总数的四分之一,主要是粮食、蔬菜、水果、油料等农作物品种,另外还有花卉、苗木、茶叶等。目前已累计推广240万公顷,增产粮食13亿公斤,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1亿元。
起初载人航天搭载的植物种子主要用于分析空间环境对于宇航员的安全性,探索空间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是以改善空间人类生存的小环境、解决宇航员的食品自给问题等为主的,但现在看来,物美且高产的航天蔬菜发展前景甚广,大有取代传统蔬菜种植之势。毕竟,世界人口会越来越多,地球母亲总有无法承受之重的那一天。另外,同美俄相比,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比较紧张,航天育种、航天蔬菜能成为我国农业科研的重点,也更具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航天生物育种等科技项目的实施推广,中国政府对航天育种的支持力度日益加大。如今,国家每年都会针对航天育种设立新课题,成立专家组进行研究,为中国航天育种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发展航天农业是功在国家、利在人民的长远大计,它将推动中国农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并为下一个世纪的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专家杨照德如是说。
杨先生所言不虚。如今,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加持,航天蔬菜生产基地已如雨后春笋,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河南中航汇购宜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中航”)针对目前很多乡村有品质无品牌或产品品牌的附加值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只能获得有限的、微薄的收益等痛点,依托航天蔬菜,坚定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构建乡村产业品牌体系,致力于国家+农民+企业的合作共赢。
“中航的太空特大南瓜,从播种到幼果只需65~75天,单果重可达100~200千克;航椒2号亩产为5000千克左右;航茄1号亩产更是惊人,可达1万千克左右......还有太空长丝瓜,长成后可达2米;这是基地的太空2号葫芦,具有独特的鹤首鹅首造型,观赏性很强。”
中航副总裁赵帅利一边介绍,一边给笔者展示不同品种的航天蔬菜照片。
赵帅利进一步介绍,目前中航采取的公司+农场主(商户)模式,已建立了近百亩的航天蔬菜样板田,“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展种植规模,丰富种植基地内涵,力争在2020年中旬,使河南18个地级市都拥有1个航天蔬菜种植基地和1个运营中心,把种植基地打造成一个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会议餐饮、文化创新、养老疗养于一体的相关多元化综合发展体。”
中航公司总裁王岗山则介绍,虽然航天蔬菜项目发展前景很好,市场潜力巨大,但公司仍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抓好产业选择和培育。坚持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彰显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地域特色,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着力在“优、绿、特、强、新、实”六个字上做文章,形成可持续的产业竞争力;二是抓好质量管控。质量管控是中航的生命线,也是乡村产业品牌的生命线。因此,中航员工务必要从产业链各环节加强质量管控,健全绿色质量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大力推进绿色生产、标准管控。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三是抓好品牌与市场营销建设。品牌建设重点在于品牌认知与认同。在品牌认知方面,公司会继续大力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创响一批“中字号”的特色品牌。在市场营销方面,公司将继续坚持质量兴农,对农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锁定目标消费群体,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培养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和忠诚度。
“九万里风鹏正举。”如今的中航,正秉承航天科技,在北京神飞航天应用技术研究院的监督指导下,自2017年以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育繁推销一体化的现代航天种业创新体系,其打造的集航天农业推广种植、航天食品销售、健康生活超市、航天科普教育、健康文化传播等多元化板块为一体的健康产业集团已蔚然成型。
王岗山还表示,中航已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注册成立了河南中航汇购宜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待未来相关业务理顺后,公司还将增加郑州至海外的包机线路,增设郑州到异邦的网上和空中的‘航天蔬菜之路。”
可以设想,不远的将来,“航天蔬菜”这一科技IP,正在以“航天蔬菜+”的方式,对接立体化栽培、无土栽培、自动卷帘、自动喷灌、夜间补光、手机远程遥控等现代化农业科技,让有限的资源,源源不断地为广大消费者生产出高质高产健康美味廉价的航天蔬菜来。甚至,航天蔬菜的品类还将进一步丰富、分化,培育出富含蛋白质、高能量的植物食品代替肉食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以美国为例,若用植物性食品代替肉类,每年可节约2900万公顷左右的耕地、30亿千克的氮肥,并减少2800亿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要求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航天蔬菜项目上接国家政策资金,中携航天生物科技,下连农业农村农民,完全可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之路,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届时,不仅中国人的果蔬园将实现华丽转身,而且中国农业的整体面貌也将焕然一新。届时,“蔬菜自由”还是个事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