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双碳”承诺,实现生态与人文的融合统一
2023-07-19 15:07  点击:86895

    践行“双碳”承诺,实现生态与人文的融合统一

  ——研篁竹家具在设计应用上的思考与探索

  设计,是缔造美好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本身。美好,不仅是眼前的精彩,还事关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

  ——题记

  生长于竹林环绕的南方小镇,打小就对竹子有种难以名状的情愫。除了文人墨客赋予且不断丰富它的文化属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共鸣之外,它还极大程度地参与到日常生活中,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年月,出则代表清幽、静谧的环境,入则是随处可见的实用器皿,从竹床、竹凳、竹椅到笔筒、扁担和茶具,看到的、触摸的、使用的都离不开竹。久而久之,那种渗入生命的喜悦感、感激之情促使我总想为之做些什么。

  庆幸的是,生逢盛世,我们迎来了文化自信的热潮。追求实用性与生活哲学、审美意境相统一的传统文化再次受到关注,得以重新认识和解读。从事家具设计多年,通过榫卯结构等建筑语言使得我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但不囿于单纯的复古,更不以此自我标榜。过去的时代不可追,置身于当下,唯有着眼于人文主义与现时代人居环境的叠加效应,才能为时代所接纳,为社会做出些许贡献。

  自2017年始,我开始深研竹材料在家具领域广泛应用的可能性,并创立了“研篁”品牌,以竹家具为主打,探寻设计之于社会的积极意义。长期以来,人们对竹材器皿和家具的认识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做工粗糙,跟乡村和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似乎跟品质、享受生活不搭界。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竹产品领域的创新者,“研篁”扛起了引领环保风尚的大旗,把设计之根深深扎入向往美好生活的需求之壤,努力用创新带动竹产品的消费市场。值得庆幸的是,2021年,国家十大部委联合发文提出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批文,作为身体力行的从业者,为此倍感振奋,更加坚信这条路走对了,而前面所有的努力和等待,都是值得的!

  然而,我清楚地知道,普及和推广兼具环保属性、贯彻低碳承诺的竹产业,特别是让没有红木家具、檀木家具声名的竹家具走入千家万户,还需要一个过程。唯有坚持用产品说话、用设计说话,用一以贯之的无愧于天地、千秋万代的态度支撑,才能迎来市场的曙光。

  没有接触过竹家具的用户在初接触研篁产品时,会流露出不以为然的态度。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的产品看似魅力平平,但其中深藏技巧和匠心,借此加以梳理。

  一则在外观。其现代感之中又透着传统韵味,若要强定义为“中式”似乎又不够纯粹,它还散发着时代的气息。这里面有与时俱进的主动调频,也有基于文化自信的坚守。现代人对家具的舒适性有非常高的需求,那么,以“相济”椅子为例,虽采用榫卯框架结构,但座面内部却融合了沙发结构,即钢簧+弹力带+海绵,从而提升坐感,轻轻倚靠便能给予较好的包裹感;但若想彻底瘫坐其中,则两侧刚劲有力的扶手无形中给出一个小小提示,这是椅子,虽不必强调“坐有坐相”,但也应该保留中国文化素来强调的中正、不偏不倚。

  二则在材料加工工艺。区别于西方文化的直白、外化,我们还是部分保留了东方艺术设计的“含蓄”和“内秀”。从节约成本、让竹家具保值乃至具有升值空间的角度出发,近年来我们致力于提升竹材物理属性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经过高温高压处理后,竹材既保留了自身的韧性又具备比紫檀还高的密度,如此一来,经久耐用,经得起空气温湿度的考验,也经得住时间的打量。

  还以“相济”为例,我们在设计扶手结构时,考虑到北方干缩厉害,一般烟窝袋榫常见脱开现象,那么,我们为“相济”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榫卯结构,在扶手和前腿顶部结合处,榫卯咬合外加穿销锁定,从而杜绝扶手与前腿脱开的可能,这种隼接方式后来扩展到了研篁全系列产品,榫头也形象地定名为“一二一”榫。

  与很多实木家具品牌强调全榫卯结构不同,我们特别追求家具的可拆装性,强调现代家具五金的应用。中国古代家具制作往往是请匠人到家打造家具。然而,时代的变迁令工厂化生产的现代家具面临着异地运输、多空间切换、多次物流等现实问题,故主张顺势而为,因材施艺,在功能上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其精神、审美需求。

  过去的几年里,做竹家具无异于逆水行舟。竹家具在市场上很少见到,消费者自然不甚了解,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持有“竹天然原料不珍稀、不贵重”的观念。殊不知,竹材深加工过程繁琐、竹家具生产工艺相较实木家具更复杂,由此一来,即便有人欣赏研篁的产品设计,认同呵护生态环境的理念,然而一看价格却会三思而后行,甚至感叹“竹家具还这么贵!”

  针对这样的心理落差,我们是理解的,同时也积极尝试多种设计方法不断优化产品的性价比。比如在几款椅子的结构用材上,根据竹材深加工后特有的强度,设计用材尽可能纤细,但同时为了保证扶手面宽的舒适感及榫卯结合面积,摒弃了最初选用的全圆截面,而采用了方形倒圆角设计。

  又如,为了提升生产效率,我们特别推崇模块化设计,主张工厂标准化生产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这二者看似矛盾,但是在实际探索中有惊喜的发现,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度。比如,“朗”和“格物”都是模块化的典型代表作,同时又深受对人居环境有追求的消费群体的好评。

  一起研“篁”!

  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摸索,我深信,炎黄子孙有着几千年的用竹传统,不仅用竹制简载文传世,还用竹制器,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尽管它们一度被工业化制品代替,但未来一定还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一定会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欣赏。对于竹产业的未来,我以为,“只有火了市场,才能红了产业,绿了家园……”

  响应时代召唤,我们以“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为己任,以竹为媒,秉承传统精粹,融合现代人居环境需求,愿与更多行业同仁、爱竹人士一起,乘文化复兴之东风,以创新为帆,品质为船,一起研“篁”,合力远航!

  作者简介:

  刘兴盛,江西吉安人,“研篁”品牌创始人,从事家具设计24年。热衷于思考当代人文背景、当代工业环境与当代商业特征对家具设计的影响,深度探索东方美学与竹材料结合在家具领域广泛应用的可能性,矢志研发既符合“双碳”承诺、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又能满足时下国人功能需求与审美意趣的家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