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国故地的真正位置在河南原阳新解
2022-10-17 07:39  点击:93260

  本文作者:毛渊祥  本文编辑:毛国兵 本文推荐:原阳毛氏文化研究会

 

    

 

 

古代毛国也不例外,虽然时间久远,一定有迹可寻,因为她是在这个世界上真实存在过的,《辞源》毛字条目下“毛,周诸侯国名,姬姓,文王子封此。《姓源》载:“周文王第八子郑封於毛”。《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毛姓,周文王之子,毛伯聘之  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於毛,子孙因以为氏”。《左传》载:“周大夫毛伯是也,后因氏”。《广韵》载:“毛,本自周武王母弟毛公,后以为氏”。据以上史籍记载可知,周武王将胞弟“郑”封地於毛国,证实了周朝初期确有毛国的存在。

 

《清漾毛氏族谱》记载:周武王四年,封毛伯郑......,周衰,秦并天下,地入荥阳,子孙因以为姓。这一记载又与《辞源》《左传》《广韵》《姓源》《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进行参照可知,经周武王将胞弟“郑”封地於毛国,周朝灭亡,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古毛国之地归置於荥阳,这大家并无争议。但是毛国究竟在荥阳的什么位置?近些年不乏探讨,在对具体位置的讨论之中,围绕着“荥阳”出现宜阳、武陟、原阳三地之争论不休,三地之争也是好事,代表了毛国的位置就在这三个县区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缩小了目标。

 

我们关于毛国位置的探寻,避免牵强附会,杜绝弄虚作假,要以史为证,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性,至于毛国的位置最后落在这三地的任何一地,都是一样乐见的,大家都是毛国历史的爱好者,探讨者,付出者,贡献者,乐此不疲者之一,谁又会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可以说我们这些人都没有一点私心,是在寻找毛国的具体位置,都是想还原毛国一种真实面目,给后人一个交待。

 

大家在寻找迹象之时,有以人口众多,村庄聚集,古代名人,出土文物,村名古迹为佐证的,也有举例史籍为证进行探讨的等等。众所皆知,史籍才是真正具备说服力的,我们大家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史籍上,同名史籍远近相比,距我们远者离古人较近,离古人近者更易接近真相,可信度会高一些,遇有远近之史籍,自然应取距我们远者而弃近。可是古代留下有关毛国的史籍资料至简之极,为探讨毛国位置留下了一定的困难,困难会带来动力,会带来意义,更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不懈的探讨。

 

 

 

一、历史确实有毛国存在:

 

证据1、《清漾毛氏族谱》记载:周武王四年,封毛伯郑......,周衰,秦并天下,地入荥阳,子孙因以为姓。

 

2,《辞源》毛字条目下“毛,周诸侯国名,姬姓。文王子封此。

 

3、《姓源》载:“周文王第八子郑封於毛”。

 

4、《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毛姓,周文王之子,毛伯聘之  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於毛,子孙因以为氏”。

 

5、《左传》载:“周大夫毛伯是也,后因氏”。

 

6、《广韵》载:“毛,本自周武王母弟毛公,后以为氏”。

 

据以上史籍记载可知,周武王将胞弟“郑”封地於毛国,证实了周朝初期确有毛国的存在。

 

 

 

二、依据《辞源》与《世本》及《毛公鼎》“纠正”毛国位置:

 

在探讨古代“毛国”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之初,先讨论两个史籍:

 

1、有人引用说:《辞源》毛字条目下“毛,周诸侯国名,姬姓。文王子封此。地在今河南宜阳”。

 

①调查:经查阅,河南省图书馆(库藏)本《辞源》19512月初版,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辞源》书中、无记载“地在今河南宜阳”之说。

 

②否定:“地在今河南宜阳”之说,应当予以否定。

 

③理由:依据河南省图书馆(库藏)本19512月初版,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辞源》,经过查阅以后,“地在今河南宜阳”的说法不实,根本无此记载,因为史料依据不足,所以应当予以否定。

 

 

 

2、有人引用说:《世本》中记载了古“(毛国)的位置在某某县”。

 

①调查:已经查阅并拷贝了郑州图书馆(电子图书馆)中《世本.八种》全部内容,无记载“毛国”的位置在某某县之说。

 

②否定:“毛国”的位置某某县之说,应当予以否定。

 

③理由:依据已经查阅并拷贝的郑州图书馆(电子图书馆)中《世本.八种》全部内容,无记载“毛国”的位置在某某县之说,经过查阅之后,无此记载,因为史料无此依据,不具备实际证据,所以应当予以否定。

 

3、有以《毛公鼎》出土岐山、认为“毛国”在岐山:

 

①调查:毛公鼎(Duke Mao Tripod),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铭文32499字,乃现存最长的铭文:完整的册命。共五段:其一,此时局势不宁;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其三,给毛公予宣示王命之专权,着重申明未经毛公同意之命令,毛公可预示臣工不予奉行;其四,告诫勉励之词;其五,赏赐与对扬。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②否定:铭文32499字,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其中并无记载“毛国”地域之说,因毛国在今天岐山之说史籍证据不足,毛国在岐山之说不能以此成立,应当于以否定。

 

③理由:

 

a、其铭文32499字,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并无记载“毛国”地域之事。

 

b、“鼎”在西周是一种器物,具有流动性,产地与出土地不一定会是同地,比如:“香港回归时送香港的钧瓷大件瓶,是,河南省禹州市人任星航用柴烧制”若是等到后世在香港出土此物时,不可以说成禹州地域就是在香港。又“圆明园文物大量流到西方国家,以后很有可能会在其他的某某地出土”,若是以后在某某地方出土时,不能强说成某某地就是圆明园。

 

c、凡还原历史真相者皆应该以史料为证,谁有史料能以证明“鼎”铭文之中的“毛公”与武王母弟“郑”就是同一人,若是不能举证,难有说服力。

 

b、大家都知道,周朝的首都是在岐山,周武王时期的地域管辖方面,朝庭管辖的京畿(相当于今中央直辖市),国是分封给各封疆大吏的管辖属地(相当于今天的省),国(省)的管辖属地与朝庭京畿(直辖市)管辖属地难以重叠(相当于今天各省的管辖属地难与中央直辖市重叠),故毛国之地与周武王的京畿属地难以重叠,毛国在岐山之说不能以理服人。

 

 

 

三、毛国的位置有史籍可寻:

 

 ①周衰,秦并天下,地入荥阳,

 

第一史料,现存全国最完整的编辑年代较早的族谱——《清漾毛氏族谱》记载:周武王四年,封毛伯郑......,“周衰,秦并天下,地入荥阳,子孙因以为姓”。记载了毛国是“秦并天下,地入荥阳”范围之内的,此记载与下边《四书五经》管,管国,在荥阳京县东北,隋置管城县,毛,宋邑。互为印证,“毛国”的区域及范围甚是吻合,更增加了毛国位置的正确性。

 

②隋朝设置管城县,毛国宋邑纳其中:

 

第二史料《四书五经》“宋,朱熹等注,据世界书局一九三六年影印本”原文:“夏,狄伐郑,......大叔以隗居于温。管,管国,在荥阳京县东北,隋置管城县,毛,宋邑。雍,雍国,在河内山阳县西。畢,畢国,在长安县西北。酆,酆国,在始平县东。应,应国,在襄阳城父县西......”等记载。

 

朱熹等注的《四书五经》是比较可信的,清康熙称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的崇高评价。可见朱熹等注释时,一定具备参照确切的史籍资料。

 

①探讨:应当详细探讨“《四书五经》管,管国,在荥阳京县东北,隋置管城县,毛,宋邑”的这段文章。

 

②感悟:探讨后发现了古代“毛国”的确切信息,感悟到原来朱熹等注,“毛国”是在隋开皇十六年(596)设置管城县时,管国、毛、宋邑合并之后设置成为管城县的(注:从周代到南宋、约二千年、各古国早已经灭失并且后世人们记忆无几,朱熹等注,为后人“绪千百年绝传之学”),清康熙的评价既无太过又无不及,是比较客观而又中肯的。

 

③认定:

 

a、“管,管国,在荥阳京县东北,隋置管城县,毛,宋邑。说明管城县区域内部有毛国存在。

 

b、这段史料经过探讨,与毛国的位置吻合,寻到了毛国位置的存在依据——在管城县区域之内。

 

c、所以应当予以认定。

 

④理由:

 

a、大家注意到,从“宋,朱熹等注解的整体文章“格式”看,具备明显的特征,其每开头起句都是以:某某国,......至下一个某某国,......。比如:从管国至雍国,从雍国至畢国,从畢国至酆国,从酆国至应国......等,非常有规律性,格式,条理,规律,清楚,明显,不混乱,容易理解。再说直白一点,“管,管国、在荥阳京县东北与隋置管城县,毛,宋邑”属于一个整体句子。

 

b、为了更清楚、我们一起分析前半句,“管,管国、在荥阳京县东北”,是朱熹等注 对古管国的定位,就是今天以郑洲市管城区为中心。

 

c、再分析后半句,“隋置管城县,毛,宋邑”。是朱熹等注(约隋开皇十六年(596),将毛和宋的地方加在一起设置了管城县,是解释设置管城县时的对象及范围,是将古毛国及古宋的邑加入到了管国的地域之内,再说直白一点,就是管国、毛国、宋邑合并之后设置成为管城县。

 

d、详细研究以后,从上边朱熹等注不难理解,隋朝在设置管城县时是将毛国合并至管城县内的。记载清晰,意义明确,寻找到了毛国位置的存在依据,所以应当予以认定。

 

 

 

四、隋置管城县内中有“毛”但是“毛国的具体方位”在哪里?

 

①从朱熹等注不难理解,古毛国是隋朝在设置管城县时,将管国、毛、宋邑合并至管城县的区域之内的,但是合并之前的古毛国,是在以管城县中心的东,南,西,北四周的哪一个方位呢?一起往下探讨。

 

②大家都知道,管国的东面是宋国。管国的南面是郑国。管国的西面是温,这是史料记载,公认又不争的事实。

 

③东、南、西的三个方位都不是毛国的位置,只剩下北面是一个空白位置,也就是说,只有北面空白的区域是古毛国的位置。再说的直白一点,既然明白“隋置管城县”的区域之内包括了“毛”在内,可是东、南、西的三个座位是宋、郑、温三个国已经对号入座了,剩下北面空位无人座,毛国应该也有位置呀,那么古毛国的位置应该认定为是在以管国为中心的北面。

 

④定位:古毛国的位置应该认定为是在以管国为中心的北面。

 

 

 

五、“胙国、武陟、原阳三者谁与毛国位置有缘?

 

探讨研究并且落实毛国的位置,虽然有史料为证,也不是一件随便定论了之的容易事,必须做到最大限度的客观公正,这和对一种案件破案一样,避免出现冤假错案。

 

要知道,在以“管国”为中心的北面有“周代的胙国和今天的武陟及原阳”三个对象,在未被排除之前三者都有嫌疑,三者谁是最后的嫌疑?现在用排除法加以慎重一一鉴别。

 

为了客观公正,使用排除法进行检验三者,真理是经得起检验的,经得起检验才是正确的,究竟谁是毛国位置的真正嫌疑?是毛国位置的真正嫌疑就留下来,不是毛国位置的真正嫌疑,一定会被排除。

 

 

 

①排除法:“胙国”,经史料查寻,周代所封的胙国在今延津北,无史料证明胙国管辖了毛国地域,排除了毛国位置被胙国管辖的嫌疑。周代胙国与毛国位置无关。

 

②排除法:“武陟”,查(武陟县志·卷之一·地理志·4/4·15页)对武陟县从夏、商、周,秦、汉、三国......的变迁及渊源发现有详细的记载。

 

a,《武陟县志》记载原文章说:“武陟县的历史沿革概况如下:夏称覃怀,为冀州名区。殷为畿内地。周初称怀邑,为三监卫地。同时,又是苏忿生的食邑之一。西周,为卫邑。春秋为畿内地,后属郑,又属晋。战国属赵,寻属魏,又属秦。秦统一后,置怀县(治所在今大虹桥乡土城村。因怀邑为秦望邑《史记》、《汉书》不载,盖省文),属三川郡。秦始皇二十八年......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修武南部置武陟县......”。

 

b、以上“武陟县志”从夏、商、周,秦朝至现代长达数页甚是详细的记录,这么详细的记载无一遗漏,记载的甚详。经过详细审察,其中缺乏“毛国”的记载,毛国在武陟县境缺乏依据,武陟无毛国位置,排除了毛国位置在武陟的嫌疑。毛国位置与武陟无关证据之一。

 

c、苏忿生,

 

据(温县人民网)苏忿生,系河南省博爱县苏家作村人。是周武王时所任命的司寇(古代最高级别的司法长官),封于苏,国于温。因为苏忿生在周国威信很高,又称其为苏子,所以古温国又叫苏子国。古温国的辖区有十二个:温、原、(注:“原”是周朝封地、不是指今原阳县之“原武”,原武是秦朝才得以设置,朝代时间不对)絺、樊、隰、攒茅、向、盟、州、陉、聩、怀。这十二邑当中,除了攒茅、聩属于(今辉县)管辖之外,其余的都是河内郡所辖的沁阳、博爱、济源、孟县、温县、武陟、修武的属地。

 

d、以上记载苏忿生古代最高级别的司法长官,已经管辖了武陟,武陟之地被苏忿生管辖,古毛国之地当然不会有武陟了。经过详细审察,毛国在武陟县境缺乏依据,排除了毛国位置在武陟的嫌疑。毛国位置与武陟无关证据之二。

 

E,根据《武陟县志》及(温县人民网)苏忿生的探讨,用排除法验证以后;

 

1、根据“武陟县志”毛国位置与武陟无关,予以排除。

 

2、(温县人民网)武陟之地注明归属苏忿生管辖有归属,武陟之地不能同时出现多个管辖者,经不起检验,经过详细探讨,毛国在武陟县境缺乏依据,排除了毛国位置在武陟的嫌疑。以上二种证明,毛国位置与武陟无关,武陟被予以排除。

 

③排除法:对“原阳”进行检验:

 

a,“原阳”北邻“胙国”,经史料查寻,周代所封的胙国在今延津北,无史料证明胙国管辖了原阳地域,排除了原阳被胙国管辖。

 

经史料查寻,周武王时的胙国不管辖原阳,那么原阳会是被谁管辖呢?是否会被毛国所管辖呢?无证据排除毛国位置在原阳的嫌疑之一。

 

b,是否周武王时的温国能以管辖到今天的原阳的区域呢?据(温县人民网)苏忿生,古代最高级别的司法长官,苏忿生在古温国的辖区有十二个:温、原、(注:“原”是周朝封地、不是指今原阳县之“原武”,原武是秦朝才得以设置,朝代时间不对)絺、樊、隰、攒茅、向、盟、州、陉、聩、怀。这十二邑当中,除了攒茅、聩属于(今辉县)管辖之外,其余的都是河内郡所辖的沁阳、博爱、济源、孟县、温县、武陟、修武的属地。

 

C,从以上原文可知,当时的苏忿生管辖不到今天的原阳地域。

 

经史料查寻,周武王时的温国不管辖原阳,那么原阳会是被谁管辖呢?是否会被毛国所管辖呢?无证据排除嫌疑之二。

 

d,是否周武王时的管国能以管辖到今天的原阳的区域呢?经史料探讨查询,周代的管国的管辖区域,在当时无涉及到现今天的原阳区域(隋置管城县,古代毛国归到管城县的时间是在隋代而非在周代,不可混淆)。

 

经史料查寻,周武王时的管国不管辖原阳,那么原阳会是被谁管辖呢?是否会被毛国所管辖呢?无证据排除毛国位置在原阳的嫌疑之三。

 

1,根据上经abc排查检验,“周时的胙国和今天的武陟,均被排除了毛国位置的嫌疑。  

 

2,但是毛国位置在原阳的嫌疑,始终不能被排除,所以古毛国位置应当在今原阳。

 

 

 

六、毛国位置在原阳

 

1、据记载:

 

a,《清漾毛氏族谱》记载:周武王四年,封毛伯郑......,周衰,秦并天下,地入荥阳,子孙因以为姓。映射出毛国是“秦并天下,地入荥阳”的范围之内,

 

b,根据《四书五经》“宋,朱熹等注,古代“毛国”的位置是(约隋开皇十六年(596),将管国、毛、宋邑合并之后设置成为管城县。

 

c,今天的原阳地域,周武王时的温国、管国及胙国皆无管辖权、再说直白一点,周武王时原阳地域无主,假如不归毛国管辖,再也找不到管辖者,地理位置会成为一大区域空白地,原阳地应当为毛国所管辖,又有《四书五经》与《清漾毛氏族谱》明确记载:以上abc互为映射,印证了毛国是在原阳境内,无史料排除,经得起检验。

 

 

 

 

 

七、附带介绍专家及文献对毛国之认可

 

①《毛泽东的家世渊源》(龙剑宇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月第一版,第39页)载:“根据最新考证,古毛国之地或说中华毛姓发源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县”。

 

②《中华毛氏通书》毛炳汉说:“从最新研究资料表明,荥阳阳武为毛国封地理由和证据较为充分”。

 

③以上专家及文献认可毛国在原阳境内。但是,未注明依据及理由,不过,在大多情况下第六感神经是对的,本人举手赞成。

 

 

 

八、结语:

 

①主要依据《四书五经》“宋,朱熹等注,据世界书局一九三六年影印”本载“管:管国,在荥阳京县东北。隋置管城县、毛、宋邑。

 

②依据《清漾毛氏族谱》记载:周武王四年,封毛伯郑......,周衰,秦并天下,地入荥阳,子孙因以为姓。映射出毛国是“秦并天下,地入荥阳”的范围内。

 

③探讨之后,古代“毛国”的位置是在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境内。古代毛国在原阳境内。有以上史籍载明,所以古代毛国在原阳境内准确无误。

 

(毛渊祥,一九四九年农历二月十四日生长於原阳县苗庄村(现包西村),行医於濮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