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乐团原创作品音乐会《山河颂》 :交响共情 山河于心
2022-10-12 10:20  点击:112572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刘淼

从“锦绣山河”升华至“心系山河”,以音乐描绘祖国大好河山,以热情渲染时代画卷……日前,文化和旅游部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入选作品,中国交响乐团原创作品音乐会《山河颂》在京首演。

《山河颂》由中国交响乐团杨帆、王华谙、姜莹、黄凯然、李劭晟5位青年作曲家创作,分为“世纪”“文明”“奉献”“思乡”“山河”5个篇章,以交响乐的形式,热情讴歌百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辉煌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铸就的精神谱系,用心讲述新时代的波澜壮阔,奏响催人奋进的时代最强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扎根“山河”

九州四海、千古风韵、万里河山,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创作源泉。《山河颂》由中国交响乐团历时一年倾力打造。创作之初,5位年轻作曲家本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态度和方法,多次进行实地采风。

在福建距宝岛台湾最近的平潭县,站在海岸线眺望大海的作曲家黄凯然,心中涌现出无法抑制的情感,这些细腻而热烈的情感也被他写进了“思乡”之中;在超级工程贵州“天眼”前,作曲家李劭晟敏感地捕捉到大山深处年轻科研人员为“国之重器”保驾护航的坚守,于是,“山河”中注入了新时代奋斗者的青春誓言;“文明”的作曲王华谙,除了前往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河南进行实地采风,还翻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使作品充满中华韵味;为使作品更具历史质感与时代精神,在作品总策划、中国交响乐团团长李心草的带领下,主创人员还深入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经历了一次精神洗礼。


守正创新

5位作曲家各自负责一个篇章,《山河颂》体现了中国交响乐团集体创作的力量。但每个乐章间的衔接呼应与整部作品的风格统一也成了需要解决的难点。

在李心草看来,“作曲家都想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观众,但为了使整部作品风格统一,必定会牺牲掉作曲家的一些个性。”对这种“牺牲”,大家毫无怨言。

据杨帆介绍,创作中,为使作品的结构逻辑更加清晰,主创通过提前沟通,使每个乐章间的风格“不撞车”,且兼具整体性与个性。

为使最后一章“山河”更加震撼人心,黄凯然在“思乡”中做出了取舍,以弱进弱收的状态,为末乐章的高潮搭起桥梁。“‘思乡’是承上启下的桥梁。所以,我会控制配器、音量及高潮点的幅度,使作品有一个喘息的机会,有一个情感释放的空间。”黄凯然说。

“《山河颂》是一个群策群力的作品,我们经常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因此,虽然每一章都在用不同的视角讲述不同的主题,也会有独特的呈现方式,但作品的整体风格仍然十分统一。”王华谙表示。

“预先沟通,即时交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山河颂》创作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交响乐团借鉴中央乐团时期集体创作的成功经验,在结合交响乐自身艺术表现规律,与时俱进,统一作品风格,把握作品结构,发挥每位作曲不同优势的基础上,对集体创作新模式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李心草说。


永攀高峰

打磨提升,是创作精品的必由之路。为使作品以更成熟的姿态面世,8月26日,中国交响乐团特别组织了作品试奏及专家座谈会。根据专家及乐队意见,主创人员再次查缺补漏,对作品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修改。

在这次至关重要的调整中,由于作品结构有所变动,青年作曲家姜莹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她负责的第三篇章“奉献”需要从原来的10分钟增加到15分钟。“原来10分钟的作品已经完成,如果增加5分钟,整个结构就会发生很大变化,要从头构思,整合结构。”虽然任务艰巨,但姜莹迎难而上,最终在截稿前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段落。“这也算是我为团里、为音乐会做出的一点点奉献吧。”姜莹说。

除了业内专家提出的中肯意见,演绎作品的乐队演奏家同样在《山河颂》的试奏与排练中提出了实实在在的宝贵建议。“试奏环节,我们关起门来,让演奏家先试奏一遍。然后用他们的真实体会,给我们的作曲家提出一些非常宝贵的意见,再进行修改。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表达,将更好的作品质量呈现给观众。”在李心草看来,乐队的试奏意见十分重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着演出成功与否。

在一遍遍的演奏中、在一轮轮的修改下,精雕细琢的《山河颂》悄然完成了蜕变。

精彩盛放

演出当晚,在李心草的激情指挥下,中国交响乐团演奏家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令观众沉醉其中。

开篇“世纪”,心怀大同,格调颇高。乐曲以浑厚震撼的铜管吹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集结号,随后笔锋一转,又以温暖柔和的弦乐展现自古崇尚和平的中国,在新时代敞开胸怀、拥抱世界的民族自信与万丈豪情。

紧随其后的“文明”,中西合璧,古今交融。乐章以中国古老的琴曲为主要音乐素材,同时在配器中加入中国传统打击乐器,使整个乐章更加古朴厚重。

第三章“奉献”,先抑后扬,以小见大。精彩的圆号接小号独奏犹如一座灯塔、一束光芒,将作品曲调从小调转入大调,仿佛诉说着每一个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我们”,在遇到困难与挫折后,仍然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最后完成人生的蜕变与升华。

深情流露、设计精妙的“思乡”是整部作品中最为特别的篇章。由乐队首席赵坤宇、第二小提琴首席杨颖、中提琴首席付威和大提琴首席沈和群组成的弦乐四重奏与交响乐队产生出奇妙的化学反应。电影镜头式的叙事逻辑清晰而自然,在艺术家的精彩演绎下,整个乐章有个体、有群像,抒情而不矫情。

终章“山河”,寓意深远。乐队精准奏出的不同旋律,交织成气象万千的神州大地。当观众漫步在令人心驰神往的山河画卷中时,也会恍然发现,自己早已融入时代的大潮,成为昂扬奋进的新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创造者。时空在此交汇,个人奋斗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整部作品也由此达到辉煌的高潮。

当最后的音符落下时,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久久不能散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董立强从作品中感受到了青年作曲家的朝气。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唐建平认为,《山河颂》充满着喜悦与欣慰。指挥家邵恩说道:“开篇‘世纪’非常动听,音乐素材的发展与变化不脱离素材本身,引人入胜;第二章‘文明’现代技法的和声语言令人印象深刻;第三章‘奉献’的长笛独奏打动人心;第四章‘思乡’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弦乐尤其出彩;末乐章‘山河’让我享受,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

据介绍,首演结束后,《山河颂》将在全国各地进行演出。未来,中国交响乐团将根据演出情况及社会各界反馈意见,夯实作品基础,继续打磨提升,精益求精,力争将《山河颂》打造成为一部富有时代气息、凝聚民族力量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