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闪闪的红星》全新演绎苏区精神
2021-11-17 17:05  点击:165982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   作者:胡 芳


被一代代中国人熟知的潘冬子,自1971年在作家李心田笔下诞生后,就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形象。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90周年之际,大型原创音乐剧《闪闪的红星》日前在京首演,以全新面貌出现在舞台,为红色经典传承再添新时代的表达。


从小说、电影到音乐剧


自1971年小说《闪闪的红星》问世以来,李心田笔下的潘冬子屡被演绎,其中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于1974年拍摄的同名故事片在中国家喻户晓,影响过好几代青少年。电影插曲《红星歌》《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旋律走进了亿万中国人的心里,成为红色经典文化的国民记忆。

《闪闪的红星》原著作者李心田生前曾表示:“《闪闪的红星》的每一章,我都是动了感情的。”其中有他对生活的积累,有感情的凝结,有艺术的追求,有对少年的寄托。

一个潘冬子,几代中国人。潘冬子的故事,关乎亲情,关乎理想,关乎平民百姓家孩子的成长。

今年,中共瑞金市委、市政府把音乐剧《闪闪的红星》搬上舞台,成为这个经典故事在小说、广播、电影之后的又一形式探索。音乐剧《闪闪的红星》由曹瑜编剧,王哲、蒋雅頔联合执导,起用平均年龄低于25岁的“90后”“00后”创演班底,对李心田描写红军长征前后的经典同名小说《闪闪的红星》进行全新演绎。

电影插曲《映山红》的演唱者邓玉华也来到音乐剧《闪闪的红星》的首演现场,时隔半个世纪,看到这部红色经典的全新展现,让邓玉华觉得那么熟悉,又那么新颖,心潮澎湃不已。









红色经典注入当代表达

音乐剧《闪闪的红星》坚守了潘冬子对革命理想的向往与追寻,而在剧情上打破了传统故事结构,通过潘冬子成长和“胡汉三又回来了”两条线索交叉进行,更加强调那颗五星帽徽对潘冬子的一次次感召。这颗“闪闪的红星”不仅仅是成为红军的标志物,更被赋予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一个昔日的苏区少年心里,注入了“信仰的力量”与“理想之光”。

音乐剧的改编极具“颠覆性”:除了朗朗上口的《红星歌》《映山红》这些经典曲目,由“90后”作曲王亦然、杨乐打造的原创新锐曲目,融合现代音乐剧和江西民歌元素的全新律动音乐,辅以现代化乐队的编配,让整场音乐表达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彩。舞蹈场面融入了中国武术和江西民族舞的特点,胡汉三和米店老板在“跷跷板”上特殊的场面调度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人物表达上,胡汉三变成了暗黑视觉系的“摇滚反派”,椿伢子在丰收的麦田跳起了太空霹雳舞蹈,嘻哈说唱代替了人物的内心独白。这都无疑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欣赏习惯与审美取向。

此外,《闪闪的红星》原著中的经典形象也被赋予了当代意义。据总导演王哲、蒋雅頔介绍,“胡汉三又回来了”,但胡汉三也是一个不一样的胡汉三。胡汉三少时在地主家利己主义的笼罩下长大,不曾感受过“爱”与“善”,因此而作恶。而剧中的潘冬子能茁壮成长,是因为父母给了他足够的爱和理想,这说明在孩子的成长里,只有爱才能浇灌出爱,只有理想才能点亮理想。作为一个典型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胡汉三在现实斗争中败下阵来,为这部剧增添了一个别样的反思视角。

鲁迅文学奖获奖诗人王久辛表示,这部致敬经典的作品在“陌生化”上有创新性的探索。评论家王国平对该剧舞美的时尚感给予极高的评价:“一个讲述90年前故事的舞台上,流露着后印象派、表现主义的气质,村口的老树、丰收的麦田、复古的牌坊、闪耀的星空……无不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明亮灼热、色彩绚丽的舞美造型和灯光设计宛若梵高的油画质感。”





观照成长主题 致敬集体记忆

编剧曹瑜操盘“主旋律”,经验丰富。她参与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联欢晚会等重要活动的撰稿,也是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执行导演兼总撰稿,在着手《闪闪的红星》之前,她刚刚担纲过另一个红色题材原创音乐剧《新华报童》的编剧。即便如此,面对一个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经典题材,《闪闪的红星》还是给了她相当大的创作压力。“如何做到既要有创新、又要接地气,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历史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把讲给人民的故事,让人民喜闻乐见,在历史与现实中找到共鸣点、兴奋点,这是人民和时代向历史学家、作家、艺术家提出的高要求”。最终,她把剧本着力点放在了“成长”上。

潘冬子的父亲潘行义随部队转移前,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五角红星。这颗“闪闪的红星”,成为破开世界阴影的那道光,自此点亮了潘冬子心里理想的火种,让潘冬子成为一个“追着光的人”。曹瑜说:“阳刚的父爱和阴柔的母爱,培养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韧性的孩子。”

震撼于这部剧“恰到好处的朴素”,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原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宇表示,在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有“共和国摇篮”之称的瑞金,推出大型音乐剧《闪闪的红星》,是一次结合自身红色资源、传承苏区精神的践行,是一次对中国集体记忆的致敬,是初心的寻找,是历史的担当。无论是年轻团队的赤诚演绎,还是胡汉三童年的戏剧冲突设置,都让经典的重量和当下的观照无缝对接,堪称神来之笔。

在瑞金市委副书记李志坚看来,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精神谱系,也是“红色故都”瑞金人民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始终坚持把青年作为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原创音乐剧《闪闪的红星》以新时代的青少年为主要目标受众,力求通过对红色故事的现代演绎,打造一部红色文化时代经典,让青少年观众了解历史,感知共产党人斗争的艰辛,感悟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为今日之国人传递信仰的力量,为今日之中国播下一粒粒理想主义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