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阿勒得尔图 秦毅 陈佳 苏锐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国上下艺术工作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主线,以作品为立身之本,以创作为中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全面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打造推出更多优秀文艺精品力作,更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这半年多来,地方各大艺术院团的年度重点创作进行得如何,重点项目和剧目完成得如何,本端特别从内蒙古、山东、陕西三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艺术院团,关注他们的创演故事。
内蒙古艺术剧院创作“进行曲”
阿勒得尔图
▲ 原创民族舞剧《骑兵》剧照
8月23日,内蒙古艺术剧院8楼排练厅内,原创民族舞剧《骑兵》中的几十名舞蹈演员仍在挥汗如雨地进行排练。
《骑兵》是以骑兵为题材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通过独创的蒙古族舞蹈、音乐语言和唯美的舞台画面,展现了解放战争中以蒙古族青年朝鲁为主体的内蒙古骑兵部队的革命历程,折射出内蒙古人民的家国情怀和精神风貌,颂扬了蒙古马精神,蕴含人性之美、万物和谐、人类和平的愿景。
全剧由序《威武的骑兵》、上半场《男儿归》《草原殇》《从军别》及下半场《战马情》《英雄泪》《骑兵魂》构成。上半场通过男主人公青年朝鲁的几次个人重大选择,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骑兵部队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要历史关头,顺应时代和历史大势,选择光明、选择正义、选择人民;下半场则围绕关键词“忠诚”展开,表现草原儿女对国家的忠诚、蒙古族骑兵对党的忠诚、战马对主人的忠诚,以及男女主角对爱情的忠诚,展示出内蒙古人民骑兵为新中国建立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骑兵》用真挚的情感和突破式的创作为观众谱写了一部散发英勇无畏的内蒙古人民骑兵精神,以及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的艺术经典。
《骑兵》于2017年度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2019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创作提升计划”重点原创剧目;2020年入选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百年百部创作计划”、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参演剧目等;2021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首届“当代精品舞剧演出季”剧目。
“获得诸多荣誉的《骑兵》两进北京、三下上海,今年将在全国巡演50多场次,这在内蒙古文艺院团演出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骑兵》编剧、总导演何燕敏说,“但是艺术创作的空间是无限的,艺术追求当然也是无限的。《骑兵》还是有要提升的空间。比如,女主角珊丹在《从军别》中‘转身’这个细节的处理时,以往的情绪不够饱满,不想让人走但又留不住,因此在一个细节中要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种‘送’,不可能欢天喜地,同样也不可能没有希望和憧憬……”
有这样的艺术情怀,就有何燕敏和她的团队对艺术永无止境的不懈追求。
▲ 交响曲《旗帜》演出现场
交响曲《旗帜》是一部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原创大型交响乐作品,分为灯、情、爱、兴4个乐章,讴歌了内蒙古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表达了内蒙古人民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衷心拥护,以及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旗帜》首演后虽然受到观众的好评,但还不够完美,通过修改、打磨、提升后将进行全国巡演。”内蒙古艺术剧院交响乐团副团长杜敏说。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半条被子”的故事深深影响、感动、鼓舞着内蒙古艺术剧院二人台艺术团团长赵刚。“如何用内蒙古中西部群众特别喜爱的艺术形式——二人台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国家京剧院演出的京剧《半条棉被》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我们将其移植、改编为二人台剧目后,同样受到观众的欢迎。”赵刚说。
内蒙古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李莉说:“当前,我们已经完成舞剧《骑兵》、交响曲《旗帜》、民族管弦交响组曲《奋斗》等13部精品剧目的创作排练和演出。今年底前还将完成舞剧《库布齐》、话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歌剧《江格尔》等8部剧目的创作。”
(图片由内蒙古艺术剧院提供)
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创排《战魂——第三战队》:
展现新时代人民军队的铁血军魂
秦 毅 陈 佳
▲ 杂技剧《战魂——第三战队》排练时的情景
“一句台词,闭着眼说、睁着眼说,不同语气说、不同情绪说,都有着不同的意思。为了避免模板化的军人角色,我经常把自己关进‘小黑屋’反复琢磨,直到找到最合适的感觉。”西安演艺集团·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青年杂技演员周毅锋表示,刀在石上磨,兵在苦中练,演什么就要像什么,演军人就要以军人的铁血斗志要求自己。
受疫情影响,现代军旅题材杂技剧《战魂——第三战队》原定于8月底的首演日期被推迟,但剧组和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上下并没有因此而松懈,目前依然奋战在排练厅里。因为对于杂技团来讲,虽然演出暂停,但任务不轻。继前不久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倒计时30天、火炬传递起跑点火仪式等相关活动后,还将于9月参与十四运会开幕式演出。因此,时间紧迫,必须抓紧时间做好排练和演出准备,期待在条件合适时,第一时间让该剧展现在广大观众及杂技爱好者的面前。
《战魂——第三战队》讲述了一个特殊的年轻群体——特种兵,在特定时间进行集结、集训,组建“第三战队”并秘密登岛执行一项特殊任务的故事。“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作为从部队中羽化蝶变的文艺院团,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拿出一台为党献礼的军旅题材剧目,是我们天然的责任与使命。”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团长张权说。《战魂——第三战队》作为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全身心排演的重要剧目之一,从去年6月起,主创团队就反复打磨剧本,到目前为止已经迭代了3个版本。
为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庆祝建军94周年,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全力创排现代军旅题材杂技剧《战魂——第三战队》,将杂技与戏剧跨界混搭,借“当代军旅题材舞台故事”展现新时代人民军队的铁血军魂。“要从杂技界里选出几个演技不错,而且还是杂技顶尖高手的演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战魂——第三战队》总导演刘晓栋表示,杂技剧不仅要杂技一流,还得演技一流。将杂技与戏剧创新结合,对演员们来说更是一次艰巨的挑战。
对于这一“行伍”出身的全国知名杂技团来说,排演好该剧,更有一番担当。
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的前身是原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与原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2019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在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的全力推动下,正式落户西安,成为西安演艺集团旗下的一支新生力量。团队特别保留了“战士”“战旗”两个番号,传承了大量部队文艺院团精品节目。
《战魂——第三战队》作为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全身心排演的重要剧目之一,从去年6月起,主创团队就反复打磨剧本。该剧编剧兼戏剧导演陈萱介绍,《战魂——第三战队》的故事不复杂,但内涵十分深刻。惊险刺激的杂技与极富感染力、思想性的戏剧表演相辅相成,既有和观众思想上的交流冲击,更有直观视觉上的冲击,因此观众会拥有很强的现场感。
杂技表演的危险系数高,进行杂技动作时,还要考虑戏剧效果,这对演员来说可谓是精神肉体的双重压力。“大胆去演!把我们的实力展现出来!”张权在排演现场大声鼓舞着演员。从肩上芭蕾、高空双人杂技到腾空八圈跳钻,多年来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的演员们一次次展示了让世人惊叹的杂技技巧。把惊险的杂技完全融入戏剧情节当中,将技巧让位于剧情设计和角色塑造,这着实考验着众位杂技演员,也激励着大家唯有全身心地投入排练,才能最好地呈现给广大观众。
“汗水的陪伴是杂技人的常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挑战身体极限的终极体现,便是舞台上的精彩瞬间!”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执行董事闻雅娜表示,杂技打动人心,除了舞台上的惊艳,更有一种永不退却的精神力量。“每一次的隐忍和坚持,就是为了傲然绽放的那一刻。这种苦练成钢、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杂技精神恰恰与我们党的精神谱系中的精神力量一脉相承,与体育精神、军人精神一样,是我们杂技人不懈的追求,也是我们想通过作品传递给广大观众的,希望这部现代军旅题材作品因为映照现实生活而能够与更多的年轻人产生共鸣。”闻雅娜说。
传承军旅艺术火种,让杂技艺术与时代同步、与文化同根、与人民同心,是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的目标。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忠诚、牺牲、奉献这些军人精神的内核始终撼人心魄,《战魂——第三战队》将通过全身心的排演、精心的打磨,在舞台上绽放和传承这一品质,让艺术感染人心、服务人民。
(图片由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提供)
山东省京剧院:
攀高峰路上,牢记“观众也是行家”
苏 锐 文/图
8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态势再次趋紧,山东省京剧院多场演出被取消。演出停了,演员没闲着。夏末时节,走进山东省京剧院的排练厅,演职员从早到晚,除了午饭时间,全都泡在一起。大家正在为京剧《燕翼堂》的修改加工努力,这个身段该怎么调整,那个曲子节奏需要再快一些,谁上场不要急、谁负责理顺后台秩序。看似忙碌的排练厅,实则各司其职,井井有条。
山东省京剧院院长蒋庆鹏说,时间已经来到8月,距年底满打满算还有4个月时间,院内任务比较艰巨。今年上半年,全院的重心放在了《燕翼堂》的创作首演上。该剧由山东省京剧院联合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创作,是山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出的一部重要的舞台艺术作品。
《燕翼堂》的故事取材于刘晓浦、刘一梦两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两人系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人,均出生于当地有名的地主家庭“燕翼堂”。刘晓浦曾任中共山东省委执行委员兼秘书长,刘一梦先后任共青团山东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1931年4月5日,两人与中共山东党组织的领导人邓恩铭等22名共产党员,在济南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刘晓浦28岁,刘一梦26岁。
山东省京剧院副院长周翔说,传承红色基因是文艺的崇高使命。《燕翼堂》希望通过用京剧国粹的方式,讲述沂蒙山区一个封建家族的绝唱。全剧的主基调是悲壮的,但悲壮的背后是希望。
坚持采风创作,通过实地了解故事,增加对题材的认知,是山东省京剧院的光荣传统。
山东省京剧院副院长刘建杰,在《燕翼堂》中扮演男主角刘合浦。他说,人物表中,编剧给他的角色定位是“表面隐忍,骨子里却有草莽英雄的霸气和担当”。实际创作中,他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多次到蒙阴县采风,不断体味乱世当家人的复杂心态。
今年6月,作为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大戏和为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评比展演的参演剧目,《燕翼堂》亮相济南梨园大戏院,首演即受到现场观众和线上观众的高度评价。
什么样的作品是精品?作为国粹的京剧,如何贴心当下的山东观众?围绕这两个问题,山东省京剧院今年上半年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每一位在职员工都可以针对新创剧目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院内多次邀请戏迷粉丝团走进剧场,看彩排,现场提意见。
“专家的意见固然重要,但观众的想法也要融入创作中。”蒋庆鹏说,当前全国的文艺创作生产非常活跃,要想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就得聚焦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结合京剧艺术的优势,创造性地转化传承。
红色,是山东省京剧院最鲜明的底色。创作,是文艺院团的使命所在,也是山东省京剧院70年一刻未曾忘记的责任。今年上半年,在日常惠民演出和外出巡演的同时,山东省京剧院没有忘记重点剧目的打造。
▲今年4月,山东省京剧院到沂蒙革命老区演出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
▲ 现场观众热情高涨
除了《燕翼堂》,山东省京剧院对院内保留剧目《奇袭白虎团》进行了多次排演。《奇袭白虎团》对演员的要求较高。比如,剧中人物“严伟才”是文武老生,要求演员能文能武;“尖刀班”的几个演员,也要求是文武全才,各有各的特点,舞蹈动作整齐;台上的多位志愿军角色,也得是精气神儿十足,上台如小老虎一样。
蒋庆鹏介绍,为传承好经典剧目,院内青年演职员从今年初到现在,无时无刻不肩负着压力,生怕因为自己练得少,到台上给山东省京剧院“丢人”,让观众失望。
今年初以来,山东省京剧院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搜寻好题材、好故事的过程中,注重对青年人才的培养。通过“戏曲名家工作室”等方式,发挥“口传心授”的优势,让年青一代演职员在剧目创作中得到历练和提升。
蒋庆鹏表示,未来山东省京剧院将继续坚持人才导向,将新时代京剧演员的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创新戏曲传承方式和京剧传播载体,推出更多更精彩的文艺作品,满足民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积极为青年人才的成长提供条件,推动更多优秀人才在新时代的舞台亮相、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