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首日约长陵
2020-05-08 12:25  点击:188127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王彬
 
经历90多天“闭关”,山水掩映之中的长陵肃穆依然。5月3日上午9点,明十三陵长陵景区迎来恢复开放后的第一批游客。
 
游客们多半来自京津冀区域,其中,自驾旅行者又占多数。他们跨越百里,平均行程2小时。来到这里,不只放松心情,更是为了感受这一隅庄严。游客与景区彼此间的“正式感”,为这个“五一”假期增添了一份值得回味的记忆。
 
当日,明十三陵中恢复开放的还有定陵景区除展室、地下宫殿以外的全部室外区域,此外,之前于4月4日恢复开放的神路景区继续向游客敞开大门。游客预约成功后,携身份证到现场,扫入园码和健康码、测体温后方可进入景区游览,全程都有景区工作人员提供服务。
 

给游客一个准备万全的明长陵
讲述人:王颖(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副主任)
 
5月2日下午5点,明十三陵长陵和定陵景区将于次日恢复开放的消息一出,就引来关注。几小时内,通过“明十三陵”微信公众号,以实名制网络预约方式,购买长陵景区门票的人数已过千。我们全员守在后台,仿佛已经看到了“真爱粉”开启行程。静候之余是兴奋,兴奋之余更有责任在肩。
 
尽管目前北京已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官方佩戴口罩指南也建议在室外开放区域可不佩戴口罩,但我们景区疫情防控还是丝毫没有放松,消毒频次和重点部位卫生监控一点不减。长陵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防护工作十分庞杂,景区200多名工作人员全员上岗保障环境安全,全程戴好口罩,既要做好旅游服务,也要做好安全导引,对景区重点入园通道及办公区域做好卫生清洁、消毒和通风工作,对护栏、垃圾桶等定时定量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开放区域每天消毒4次以上,对游客中心、闸机口、景区内展柜等区域每小时消毒一次。
 
此次长陵恢复开放最为特殊的是祾恩殿,它是景区的核心建筑,整体建筑的木构件全部是金丝楠木,殿内的60根金丝楠木大柱更是举世无双。为了让游客能够感受明朝建筑的特色及殿内专题展览的文化魅力,我们将殿前三扇门和殿后一扇门打开,南北通透,清风穿堂而过,整体上符合相关部门对景区有序有限开放的要求。另外,我们限制进殿人数,祾恩殿总面积1956平方米,按照每人4平方米的要求可容纳400多人,我们目前是殿内人数不超过100人。由于祾恩殿地面铺设地毯,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次性鞋套,疫情期间最大限度保障游客安全。
 
正常开放的祾恩殿似是波澜不惊,经历了疫情的长陵景区已是新面貌。我们希望以最新型全面的服务,与游客们对话。为此,疫情期间,我们的学习非但没有停止,还按下了加速键。往年的培训,一般安排在11月至次年3月的淡季时段,今年疫情突至,对于景区待客量确实冲击很大,但也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培训期,大家集中充电,业务、历史知识双管齐下,覆盖到每个工作人员。5A级旅游景区服务要点和最新标准、明史等以往导游比较熟悉的知识,现在是全景区共学共享。我们想要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保洁员都能解答游客的一些景区知识性问题。
 
疫情还带来一个变化,也是景区与游客的双赢——预约系统的搭建。以前,我们在线购票的业务是与携程、驴妈妈等平台合作,现在我们推出自有预约购票平台,提前掌握客流情况,就更方便预判管理。目前,为确保游客健康安全,景区按照日最大承载量和瞬时最佳承载量30%进行流量控制。长陵景区日最大承载量是7300人,瞬时最大承载量是2400人,从首日客流量来看,接待空间还很大。我们已经在线看到了大家的游览意愿,希望大家今后通过微信公众号跟我们进行更多互动。
静候,我们静候。

不便线上预约购票的游客怎么办?
讲述人:高蕾(明十三陵长陵景区售票员)
 
对于疫情前后的游客量变化,我们这个岗位应该是最清楚了,往年这时候我们一坐到座位上,就是一整天票不离手、手不停发。现在,我们按照疫情期间工作要求,暂时关闭窗口售票。采取预约购票后,我们的工作位置也不一样了,从原来的窗口内走出来直接面对游客,解答大家关于扫码入园的各种疑问。
 
5月3日是开放的第一天,游客量不算多,但前来问询怎么扫码验证的游客真不少。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位游客,他刚走到我面前时,就特别着急地比划着,一会儿指着景区售票处,一会儿指着我所站的扫码指示牌,我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位聋哑人士。好一番“沟通”,我才明白了他的意思,帮他在线完成了实名预约。后来我想,他入园后可能还有诸多不便,便又拿纸把所有游览注意事项写了下来,做成方便随身携带的信息条交给他,这才稍稍放心指引他去检票口。
 
疫情期间,现场购票只是补充。老人、残疾人士等都可免费入园,其中不便线上预约的游客群体,在到景区现场提交情况说明后,可从窗口完成实名认证。我们会为特殊群体开通人工服务。
 
目前来看,大部分游客非常适应线上预约购票,整个流程十分顺畅。景区自主开发的预约购票系统在疫情期间上线后,将长久地为游客提供便捷快速的线上服务。由此,我也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售票员这个岗位已经被改变啦。
 

“骨灰粉”:开着直播和“老铁们”聊开了
讲述人:郑先生
 
我家住在明十三陵长陵景区所在的北京昌平区,来景区比较方便。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对这个景区是太熟悉了,疫情发生前,我每个月至少要来3次。
可能你会觉得这频次太高了吧?其实,我不仅是以游客身份来这儿,也常常以“非专业导游”的身份带着朋友来参观,可以说我是这儿的“骨灰粉”了。前年我就开了快手号,专门直播分享文物、历史相关的知识。这不,你看我现在就做直播呢,正是午间休息时间,“老铁们”都活跃着,大家七嘴八舌提了不少问题,有的还在线给我补充小知识。
 
“还在防控期间,你这就抢了头筹,啥感觉?”
 
“听说你还约上了故宫?说来听听。”
 
“老郑,你身后怎么还有人跟着?不是不让组团吗……”
 
这次过来,我确实是从故宫转场来的。知道长陵开放的消息,我第一时间就预约了。今天让我特别自豪的是,直播中,有一小波游客被吸引过来,要跟着我游长陵,还跟我的“老铁们”聊上了。当然,我们首先强调保持安全间隔距离!
 
大家可能都觉得,旅游就是要大家一起逛才带劲儿,在那种与人的交流当中看历史、说故事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它们是活生生的、还在发展的。现在特殊时期,聚集性活动就先罢了,咱不急,往后机会多的是!
 

新“粉丝”:必得亲临,才知乎啊
讲述人:刘先生
 
我的专业是考古,毕业后进科学出版社工作了几年,一直是考古方向的图书编辑。若说古建筑、古陵墓相关的文字,我真是看了不少,考古类书籍绝大多数是知识性的,并不是《盗墓笔记》那样好读的,或者直说吧——比较枯燥。
 
这次来到明十三陵长陵景区,是我的“五一”假期首站,行前依例细察了介绍和历史典故,但亲临实地,还是被眼前的明楼、宝顶、祾恩殿的金丝楠木,还有皇家服饰和玉器震撼到了,真是太壮观了。
 
整个景区视野非常开阔,凉风习习,观览体验极好。脚步慢了,心沉下来,曾经看过的文字突然“活”过来,历史与现实的碰撞就在眼前,这才是“知乎”的即视感!
 
记者手记
 
5月3日,记者从北京市区驱车前往当日恢复开放的明十三陵长陵景区,发现城中交通顺畅,进入高速口路段反而有些小拥堵,人们出去走走的渴望和热情可见一斑。坐在车上,了解一下交通情况——毕竟“行”是旅游的重要环节。这才得知,北京已有序放开公共交通满载率限制,逐步恢复受疫情影响的地面公交线路、省际长途客运及旅游包车业务,对于省际长途客运及旅游包车业务,也将逐步启动恢复计划。
 
疫情期间升级服务、人员充电,给明十三陵长陵景区带来不少变化。停车场分区良好,排布规整、空间较大,能够实现“进得去、出得来”。在目前景区不接待组团游的情况下,加之自驾游本也已经成为京津冀周边游的主要出行方式,景区停车场的吞吐能力同样体现了景区的综合管理能力。在这一点上,首日开放的明十三陵长陵景区显现出了较高的水准。
 
与此同时,有待升级改进之处是:一、随着全国各地游客的到来,各个景区迫切需要统一使用通用健康码替代本地区的健康码。二、景区自主开发的预约购票系统还可进一步优化,方便实现“进得去、出得来”。比如,可在系统内增加“改签和退票”按钮。目前,完成预约购票的流程后,在系统内无法找到订单,只有一个二维码作为凭证,这样的话,预约之后改变主意、想“出去”的游客就得费一番周折了。鉴于“预约游”将成为文明旅游的新常态,经过“五一”小长假期间的首次检验,各景区的预约系统都有必要在游客反馈基础上进一步迭代。
 
燕语呢喃,绕柱而行,有了少许游人的点缀,明长陵此刻于厚重之中多了些灵气。与许多景区相比,明十三陵长陵景区行程上远了不少,人们穿过大半个北京城,专程前来观瞻这样一个宁谧的人文景区,令人感慨:没有什么能阻挡热爱文化、乐于行路之心。而这正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文旅行业需要的崭新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