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复苏给世界带来希望
2020-04-25 10:20  点击:231986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宋佳烜
 
2018年,我来到武汉,进入华中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虽然只跟武汉亲密接触了一年半时间,虽然武汉刚生了一场“大病”,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座城市深深的爱。我把它视为我的第二故乡。现在,我回到了印度,却时刻想念着武汉,那里有我的学业,有我的朋友,有我的生活。
 
讲述人:孟妮(印度留学生) 
 
我来自印度清奈,与中国武汉相距万里,但在武汉,我却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距离华中师范大学不远的宝通禅寺,是我常常会去的地方。每当我对生活失去灵感、需要为自己充电的时候,我都会一个人去往这座古寺,静谧的佛院、苍翠的古树,让我的心霎时重获宁静。
我也爱武汉的热闹,爱它美味的小吃、繁华的商铺甚至嘈杂的街巷,那浓浓的烟火气让我看到武汉人对生命的热爱。
2020年初,我深沉地爱着的武汉“生病”了。
 
留守武汉:“英雄”带我走出恐惧
 
原本计划留在学校写博士论文的我,得知了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所有人都必须在宿舍进行隔离的消息。说实话,一开始我的内心是恐慌、害怕的,当时,我和身边的人们对这个病毒一无所知。无法出门、必须独处的现实,也让我不知所措。远在印度的家人看了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后,甚至比我还要恐慌。我身处武汉,这让他们的恐惧和担忧不断升级。那时候,每天家人都会打电话给我,电话那边的哭声不曾中断,这让我的心情糟糕到了极点。
 
就在这个时候,我的老师联系到我,邀请我加入学校抗疫志愿者团队。正是这项被当时的我视作额外任务、无法推脱的事情,改变了我,也解救了我。
走出宿舍门,来到学校抗疫最前线,一切都不一样了。我所在的志愿者团队每天为同学们分发饭菜,同学们在隔离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都能得到志愿者团队的帮助。
 
我的志愿者老师——一位华中师范大学退休工作人员,他60多岁了,却没有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健康留在家中。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每天坚持奋战在一线,为学生们送餐、分餐,解决我们宿舍的水电问题,像天使一样守护着我们这群外国孩子。他这么大年纪了,身上应该也有病痛的困扰,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他提起过。他很淡定,也很笃定,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责任,看到了关爱,看到了普通人的奋不顾身。
 
我知道,像他一样奋战在抗疫前线的中国人还有很多很多。这些不曾退缩的中国人,让我重新获得了力量。我拾起了勇气,积极参与志愿者工作,聆听那些像我一样对疫情充满恐惧的外国同学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排解忧愁,帮助他们战胜自己。
 
这个春节无疑是冷清的,没有漫天的烟花、没有闪烁的霓虹灯、没有热闹的聚会,但是,我也没有遗憾和感伤。夜里,待在宿舍,我常常想,中国是一个久经磨难的国家,在它的历史上,有过那么多的地震、水灾、瘟疫……多大的困难,中国人都挺过来了,甚至无法从他们脸上看到苦难的痕迹,他们就算眼含泪水,口罩后面的表情也一定是坚毅的。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就这样在我眼前展开了。我看到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惊人处置速度,看到中国人的团结释放出的无以言表的巨大能量,对此,我的感受用惊讶和钦佩来表达都显苍白。中国人常说:“团结就是力量。”这一次,我真的看见了这种力量。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全国各地都能向湖北的各个城市提供医疗帮助,那场面让人感动,也让人羡慕。这些正是我的国家——印度应该学习的。
 
 
回到印度:抗疫生活在继续     
 
2月27日,我回到了印度,与家人团聚。没过多久,新冠肺炎病毒就汹汹来袭。3月的前几周,我们几乎无法购买到洗手液和口罩等防护用品。在政府协调下,目前,药店里可以买到相应的物资了。还好我有在武汉抗疫的经历,家人和朋友在我的劝告下,在印度下令封城之前,早早储备了可以使用数月的物资。
 
我又一次经历了封闭隔离。目前,在我的家乡清奈,人们不能私自离开自己的城市,如果确有原因需要离开,必须向政府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离开。销售水果、蔬菜和药品等物资的店铺可以营业至下午一点,在线购买食物的配送时间也只能到下午一点。
 
人们不被允许走上主街道,这些街道都在警察的密切监控下。而在居民区,人们的出行也是有限制的,大家都在下午一点前去购买牛奶和食物等必需品。在我家,每天只有一人出去购物,买一些蔬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印度的一些地区采用了很有特点的措施,比如在印度马哈拉什特拉邦,为监督居家隔离者,确保大家不出门,每个人的手背都会盖一个“居家隔离”字样的印章。印章使用一种特殊墨水,能维持两周不褪色。
 
隔离生活在继续,但学习的脚步不能停下。我每天都会阅读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和杂志,继续完成论文。疫情发生后,清华大学和剑桥大学都开放了数据库,供学生查阅。华中师范大学也通过虚拟VPN,通过大学服务器为学生们提供远程访问诸多学术门户网站的服务。此外,许多智库和大学也正在通过Zoom应用程序在线举办研讨会、网络课程等,我积极地参加这些活动。有时间,我还会浏览在线课程。
 
为了保持健康的体魄,我与表哥组队锻炼身体。我们已经把尊巴、普拉提、瑜伽都纳入到锻炼项目之中,此外,我们还特别加入了太极和健美操。目前,我仍然在远程参与华中师范大学的志愿者活动,比如将学校留学生办公室的相关通知和信息分享给留学生,同时向办公室反馈留学生的需求。
 
4月20日,印度政府放松了封锁措施,允许恢复部分制造业和农业生产活动。复工企业应满足社会隔离要求和卫生规范。
 
印度大部分领域仍处于封锁状态。商业航班、铁路运输、客运都已暂停;网上购物仅限于食品和其他必需品;所有学校、运动场全部关闭至5月3日。任何违反“封城令”者,将面临1000卢比的罚款或6个月的监禁。印度还将继续加大检测力度,增加呼吸机和个人防护设备的库存,并准备建设专门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医院。
 
在印度,我和家人也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人。在我们的城市,一些人无家可归,不得不住在火车站和寺庙中的避难所。在我祖父居住的农村,也有很多无家可归的人和外地打工人员滞留在公交车站。一开始,我们准备了一些食物分发给他们,但是现在街道管制严格,我们无法出门做这些事情了,只能给当地的基金会捐款,通过这种方式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现在,我身边所有的年轻人都很担心失业。因为我是从武汉回来的,不少因疫情而焦虑、恐慌的印度朋友向我求助,我就像在学校做志愿者工作时一样,耐心地安慰他们,与他们分享正确的防疫抗疫常识,帮助他们克服恐惧。
 
听武汉的朋友说,武汉已经解封了,他们已经能吃上热干面了。
 
在遭遇如此重大的冲击后,中国人的生产、生活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过来,这种不因毫无预见、前所未有的危机而退缩的精神,足以使其成为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
如果说中国在这场战疫中的团结令其恢复迅速,那么对印度而言,这种团结的力量正是我们所缺少的。
 
我觉得,中国与印度治理模式的不同使得这两个国家在面对疫情时有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中国是一个整体的社会。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中国在各个层面的团结一致,上下左右一盘棋。印度一直以来都是各种不同宗教、语言团体的联合体,印度在社群、语言等问题上的分歧,为抗疫带来了阻力。与中国举全国之力支援湖北相比,印度联邦各州在互相支援尤其是对穷困人口提供支援和帮扶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还不够,至今还有很多媒体在质疑政府的抗疫措施,并通过社交网络展开口水大战,讨论到底该不该封城。
 
此外,我特别想表达的是,在这场疫情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照顾外国留学生,使他们能够顺利得到所需的食物和必需品。留学生群体对此都充满感恩,感谢中国如此这般帮助我们留学生和所有外国人。在印度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意大利游客因为封城被困,没有钱,找不到地方住,不得不躲进一个山洞,饿了好几天,最后政府终于发现了他们,给他们提供了住所和食物。每次想到这件事,我都回想起我在武汉获得的温暖。
 
这场危机是真实的,世界各国必须迅速和警醒地应对危机。中国人在这场战斗中团结奋斗的精神和坚强有力的举措为世界各国树立了典范,中国经验和武汉的复苏给世界带来了希望。
 
记者手记
 
采访孟妮,能感受到她是一个情感细腻的女孩。录制视频的过程持续很长,她总是非常耐心地修改、重录。录制全程,她都佩戴着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徽。谈及武汉,她激动不已,对学校、对武汉、对中国,她倾注了炙热的情感。
 
在武汉疫情最严重时,孟妮身在武汉,经历了与家人的分离煎熬,并成为志愿者,和中国师生一起并肩战疫。回国后,她又经历了本国的抗疫。正因为她同时是中国抗疫和海外疫情的亲历者,她的亲身经历成为中国抗疫成效显著的力证。
 
“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这句中国援助印度物资上的诗句,出自《全唐诗》中玄奘法师仅存的五首诗作之一《题尼莲河七言》。最近,中国通过航空运输向印度发送了65万份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向印度紧急捐赠了17万套防护服。同为发展中国家、同为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的疫情控制,都对全球疫情有着重要意义。
 
全人类是命运共同体。新冠肺炎病毒是全人类的公敌,世界各国都要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疫情,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愿孟妮和家人平安度过疫情期,愿世界各国的疫情早日得到控制,期待孟妮等外国留学生都能如愿回到武汉,顺利完成在中国的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