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工作者:把自己摆进抗“疫”战场
2020-04-12 09:55  点击:199256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程佳
 
疫情发生之初,我就在想,文艺工作者不能置身事外,就算不能冲在一线,也必须把自己放进来,用实际行动把自己摆进战“疫”中来—— 

讲述人: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容铁 

为每个物资包装箱写上“共克时艰”
 
春节到现在,我一直忙个不停。我没有到战“疫”一线,但是我的心和笔,始终与一线紧紧相连。
 
1月27日,李克强总理考察武汉期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在一家超市里,市民们看到总理来了,主动邀请总理与他们一应一和地喊起“武汉加油”的口号。总理与现场市民默契配合,一声高过一声的“武汉加油”响彻超市。这段现场视频广为流传。
 
看了视频,我深深地被打动,第一时间写了书法作品《中国加油,武汉加油》。一开始,我只是发到了朋友圈。中国地铁隧道传媒集团(酷媒传媒)、驭景国际传媒CEO赵春雷看到了,说现在正需要这样的作品鼓舞人心,希望我能把这幅作品捐赠出来。这是好事,我无条件支持。很快,他们就制作出了视频,在上海、北京的地铁、机场的公益传媒中播放。
 
不过,只是精神上鼓劲是远远不够的。那时候,随着疫情蔓延,武汉各医院的医疗防护物资都告急。在新闻里看到医护人员急得抹眼泪,从网上看到一家又一家医院发出求助信息,我真的坐不住,心里想着不管多困难,我也要买些口罩捐赠到一线。
 
第一次,我买了5000多个口罩,捐赠给民盟中央3000个、民进中央2000多个。他们设法把口罩送到了武汉抗“疫”一线。这时候,又有消息传来,说贵州金沙县的儿童口罩奇缺。我自己联系了快递员,又购买了一批口罩捐给了山区的孩子们。
 
其实,当时各地的口罩货源都特别紧张,我之所以能买到,是因为与一位做服装的企业家有联系。春节时我跟这位企业家交流,建议他转产做口罩支援一线。一开始,他限于没有生产口罩的设备无法实现。不过很快,他就设法购置到一批设备,成功转产了。我听到后心里欣慰又振奋,马上给他下了订单。一方面是为了支援疫区;另一方面,这样的良心企业,我认为应该支持。
 
拿出积蓄买了1万多个口罩以后,我稍稍觉得有些心安,这应该能直接地帮助到医护人员和需要的人。我想,在后方的我们能不能尽力做一些小事情,力量虽然微薄,但如果每一位艺术家以及每个人都献出一点力,那就从微薄变成了磅礴。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在每一个口罩包装箱上都用毛笔写上了“共克时艰”四个字。
 
此时创作不靠技法,靠心和情
 
战争时期,艺术家们用木刻、墨刀来展示民族存亡和民族危机。面对疫情,我希望用毛笔、宣纸砥砺战斗精神、激发抗“疫”斗志。
 
记得是大年初五,我和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沟通时说:“龙主席,国家现在面临这么大的困难,我们文艺工作者不能像医护人员到抗‘疫’一线战斗,至少应该主动创作抗‘疫’作品凝聚力量,并且发起公益捐赠活动,捐资、捐物,实打实地做一些事情、出一份力。”
 
我们两人一拍即合。龙宇翔说:“太好了,你是第一个提出这个想法的艺术家,我们做起来吧。”
 
正月初十那天,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就举办了第一期抗“疫”文化宣传主题的网上展览。我创作了一批抗“疫”主题的书画作品参与展览。当时,日本友人捐赠给中国的物资刚刚抵达,包装箱上写着的诗句打动了我。不知道这些日本友人是不是文化人,简单又深刻的诗句赋予了这批物资饱满深厚的情感,我和很多朋友都感受到了。于是,我就写了这些诗句:“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 共结来缘”“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我参加了4次这样的网络展览,创作了很多书画及篆刻作品,内容都与时下发生的真人真事有关。有一幅画是专门为公羊会公益基金会而画,这里面就有着值得铭记的故事。
 
2月初,公羊会公益基金会接到了来自湖北省疾控中心的紧急支援函,迅速开展专项募款。在民盟中央和民盟上海市委员会、上海民盟同舟公益基金会的共同支持下,不到4天,就采购了价值217.5万元的5台“病毒核酸检测仪”和5.9万份病毒检测提取剂。令人惊叹的是,为了快速将物资送达,他们动用空客H-155、H-135直升机从浙江出发,不到5小时就抵达武汉,降落在新华路体育场跑道。这批物资从体育场直接送到全国各赴鄂援助的医疗队,包括雷神山医院。这一天,他们完成了向湖北武汉、黄冈、孝感3座城市转运物资的行动。
 
这批物资大大提升了湖北各地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确诊检测的速度,这次驰援是能够在中国民间救援史上留下一笔的事迹。
 
这仅仅是开始。后来,他们面向全球募捐筹到的善款多达千万元,又为湖北支援了一批又一批医用防护面罩、ICU防护服、消毒液、KF94口罩、手套、防护鞋套等紧缺医疗物资。与此同时,他们的志愿者更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武汉一线,没日没夜地在社区里消杀。
 
这一切让我动容。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我特别用心。在最危险的时候,志愿者们第一时间奔赴疫区,所以画的题目就叫“奔赴疫区”。我把整个场景渲染成红色,突出情况的危险和紧急。我没有将场景放到医院,而是放到日常生活中去——一位队员身穿白色防护服,在老百姓家门口消毒。因为他们正是这样做的,当时的湖北,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公共场所都面临风险,都是战“疫”的一线。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幅作品不完全靠艺术技法和手法,更多的是用心用情。我想突出的是普通人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情景,也希望每个看到画作的人都能意识到自己身上有一份责任。我们不能只指望从天而降的英雄去替我们战“疫”,一位位不知姓名、挺身而出的普通人,就是我笔下和心中的主人公。
 
什么样的作品有价值
 
这些参加展览的作品,我陆续捐赠了其中的8幅。海南拥军优属公益基金会、书画频道等先后邀请我参加书画义捐义拍活动,我都义不容辞。我个人为了支援抗“疫”,捐赠口罩以及包括捐赠书画作品的拍卖所得,据不完全统计价值约20万元。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行动起来了。大家创作出一批批艺术作品,通过拍卖筹集善款,由爱心人士直接捐赠或购买物资,送到需要的地方。比如“美善不息·全国书画名家抗击疫情主题创作慈善拍卖”总成交额1000万元,善款全部捐赠中华慈善总会,专项用于武汉战“疫”。
 
疫情之下,什么样的作品是有价值的?人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战“疫”文艺?
 
此时此刻,艺术创作者可以做的很多,可以宣传引导,可以鼓舞士气,可以记录刻画“逆行者”的感人事迹、讴歌战斗在前线的新时代英雄们……其实,对艺术家来说,作品就是自己的孩子,当他们能够真正服务于人民需要、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时候,他们才是有价值的,我们也才能说是欣慰的。
 
文艺工作,要为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美感、智慧和精神的启迪,让更多的人拥有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正直正气的善念,这样的文艺作品才有价值、才有内涵。我认为,作为文艺工作者,最重要的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对人民对国家的情怀和担当。
 
我愿效力,深耕于此。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疫情发生以来,书画家以他们独有的方式积极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将艺术的力量化作疫情防控的强大助力,为时代讴歌,为时代立碑,创作出一批感人的抗击疫情题材作品。容铁就是其中一位。采访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反复地说:“我们艺术家不是局外人,必须把自己摆进来。”
 
容铁以行动践行着这句话里的担当。从疫情发生到现在,他一直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摆进抗“疫”的战场。作为一名慈善人士,他慷慨解囊、捐资捐物,将紧缺物资送到最需要的抗“疫”一线以及贫困地区;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他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鼓舞士气的佳作,表达对抗“疫”逆行者的敬意,给人们带去温暖和力量。翰墨丹青,也可以有一颗滚烫的仁爱之心,也可以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这就是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