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守在前方,我们守在她身后
2020-03-07 09:44  点击:245777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作者:李静
 
    这是一个普通的医生家庭。母亲付迎新,是北京怀柔医院的儿科主任。女儿曹安迪,是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
 
    一个多月来,她们家与所有的家庭一样,时时为一线牺牲的医务人员感慨悲痛,也为海内外华人的守望相助热泪盈眶。不同的是,付医生是曾参与过2003年非典战“疫”的老战士,这次疫情期间,她一直在医院值守,而家人则守在她的身后。
 
 
    讲述人:曹安迪
 
    “请自私一点儿这种话,我讲不出口”
 
    直到过年前的一周,我才开始关注新冠疫情。母亲那个时候已经提醒我们要戴好口罩,但她说的是有流感。
 
    春节前两天,我们全家开始频繁讨论疫情,隐隐觉得事情变得越来越严重了。
 
    母亲会像17年前一样去一线吗?这个年可能过不好了,我有这样的担心。
 
    年三十那天,母亲平静地“通知”我们,除夕夜她要去医院值班。对于母亲主动请缨去加班,我一点儿也不意外。一是疫情变得严重了,二是因为她是科室主任,又是党员。
 
    那天,母亲从下午5点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8点,年夜饭吃的是医院的工作餐。我们想去医院看她,但她嘱咐我们一定不要去冒险,怕我们会被感染。所以,这个年我们过得很冷清,年三十的饺子也没等到夜里12点吃,晚上七八点就吃完了。
 
    请母亲自私一点儿这种话,我依然讲不出口。
 
“非典那年,母亲30多岁”
 
    这一个多月里,我和家人会时常谈起17年前的那场非典疫情。
 
    那时候我8岁,母亲30多岁。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见到她。后来我求父亲带我去医院看她。
 
    我至今都清晰地记得,母亲穿着一身白色的防护服,远看上去像个宇航员。当时我们只能远远地望着,母亲没忍住哭了,可能是压力大,也可能是害怕,毕竟当时有很多医生倒在了战场上。
 
    17年前的那场战“疫”,北京是重灾区。当时,全军逾千名医护人员驰援北京,相关企业悉数转产“非典”物资,兄弟省市开启绿色通道,紧急调配资源进京。不少医护人员被感染,但倒下一个,却跃起一群。这些昨日,一如今天,一如当下的武汉!
 
    说起当年,我觉得如果让母亲重新选择,她依然会奔赴这场特殊的战斗,用生命践行誓言。
 
    此次疫情发生后,怀柔医院的很多医护人员主动签下请战书,积极参战。母亲按照医院安排,没有前往武汉一线,但平日的工作并不轻松。
 
    母亲每日主要负责接诊14岁以下的发热儿童,认真详细排查每一位疑似患者,诊断、治疗、隔离、防护等工作紧张而又繁杂。
 
    作为科室的第一责任人,母亲肩上的责任很重,不仅要确保儿科医护人员零感染,更要保障确诊患儿能得到妥善诊治。母亲主动放弃了春节休假,组织全科人员全力支援门诊。分诊台及门诊医务人员要穿隔离衣、佩戴N95口罩、帽子、护目镜,一天下来,其体力消耗是往日的几倍。
 
    2月6日,母亲刚刚下班回到家,电话铃就响了。于是又匆匆赶回单位,一宿未归。后来我才知道她是去救治一名2岁多的新冠肺炎患儿。那一晚,北京下着大雪。
 
“母亲也会偷偷抹眼泪”
 
    这些日子,母亲也会经常偷偷抹眼泪,为疫情的事而忧心。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我经常会在她回到家后,给她讲讲网上的趣事,说说她关心的电视剧,希望能帮助她放松下来,因为她这些天神经绷得太紧了。
 
    为了增强母亲的免疫力,我和父亲每天变着法子给她做营养餐。
 
    受母亲的影响,我宅在家里,也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住在一楼,我就每天晚上拿上消毒水,去擦拭大楼的防盗门和门禁,白天会把门前的道路用消毒水泼洒一遍。
 
    前方的医生已经很辛苦,每个人都做好防护,就能少给前方添麻烦。
 
记者手记:

    自新冠疫情发生后,成千上万医务工作者响应号召,驰援武汉。还有无数名医护人员坚守后方,恪尽职守。在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医护人员背后,都有一个理解、关爱他们的小家庭。他们理解自己的亲人,舍小家、保大家,他们支持自己的亲人前往最危险的地方,用肩膀扛起亿万家庭的安危。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说:“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此次疫情中,我们要向钟南山、李兰娟一样的苍生大医致敬,也要向坚守在具体岗位的医护人员致敬,向千千万万个医生之家致敬!
 
    春雪已融,新芽吐绿。当下,我们与病毒的抗争进入关键时期,因身边有这样一群奉献者,我们坚信胜利可期!